Pages

Saturday, 24 September 2011

温州民间借贷危情警示中国企业发展



温州民间借贷危情警示中国企业发展

9月21日晚,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因欠款出逃,政府不得不出面安抚以免恐慌蔓延,因为他只是这一批跑路老板中的其中一个。进入9月温州仿佛踏进了“跑路”之月,百乐家电女老板郑珠菊、奥米公司老板等纷纷跑路,据不完全统计,本月12-21日的10天内就有7个老板跑路,民间借贷所造成的资金链条断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民间借贷的疯狂是近期的热门话题之一,温州更是首当其冲,这里遍地民营企业,而银行资料显示仅能满足当地60%多的中小企借贷,剩下的30%多中小企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融资,很可能流向民间借贷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7月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目前估计规模约1100亿元,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此前就有不少媒体报道称如此庞大的民间借贷规模,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难以想象,结果这一刻还是到来了,网上开始流传一份《近期温州老板跑路清单》,其中包括从4月初至今部分因资金周转出问题而跑路的老板,涉案金额从几千万到上亿元不等,更有坊间传闻8月温州有至少20个老板跑路,9月更是爆出了百乐家电女老板郑珠秋这样的典型,据其子供述其共欠债权人现金借款、银行承兑汇票等高达2.8亿元。

温州堪称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温州模式”曾如奇迹般带着温州人迅速暴富,这个奇迹之城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展成今天的“借贷之城”。

上世纪70年代的温州人几乎是凭着“求生”的本能在改革开放之初开始白手起家创业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依靠着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比全国先走一步的先发优势,“温州模式”带领着温州经济腾飞。但是,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温州民营企业都是从事靠小商品吃饭的劳动密集性产业,失去了劳动力优势,又没有自然资源优势和原材料优势,实业的利润大不如前,手上拿着大把钞票的温州人开始进行实业外的投资,什么赚钱就投资什么,企业不靠实业而靠“不务正业”的投资甚至投机赚钱,于是实业衰落企业日益“空心化”。2001年开始出现的“温州炒房团”就是温州通过投机行为赚钱的典型,随后几年,约2000亿元温州的资金投向各地房地产,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都有他们的足迹,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狂飙。直到2005年调控措施逐步出台房地产市场逐渐降温,温州炒房团才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在炒房后温州的民间资本又转向金融、能源、建材甚至古董,直到最近爆发的民间高利贷其实也是一种变相投资,根本原因就在于高额利润。现在企业利润只有3%-5%,但是如果放贷100万年利息可达60万,利润高达60%。“温州模式”的崛起除了改革的大背景本来就带着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功利主义,而在这种投资甚至投机行为里,“高风险高回报”更加明显,在这种思想之下资金自然流向了投机领域。

况且,温州企业大部分为家庭式私企发展而来,不愿意进行垄断、并购,即使是股份制企业很多本质仍然是私营的,老板自己打拼下来的江山不愿分散给别人,因此至今温州上市企业只有10家,遍地小企业根本无法发展壮大,而世界500强没有一家不是上市公司。这样,既没有垄断资源又不吸收市场资金以投资进行企业转型,仅依靠资本运作是无法长期发展的。

其实,这不仅是温州的问题,只是温州作为民营经济的代表问题首先集中爆发了,企业不务正业“空心化”是一种短视的行为,这种浮躁的做法在全国不在少数,温州的此次危情也在为中国的企业发展敲响警钟。

{lang: 'zh-CN'}

相关日志


on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6183?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