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Friday, 26 August 2011

南周吴澧 | 四种命题类,一篇毙稿文

投稿文本,原貌照登。这里还是要建议童鞋们,讲话写文章一定要遵循逻辑。

据《环球时报》7月11日透露,复旦大学瑞典留学生应斯文“曾两次在网上给中国领导人写公开信,指责中国‘不民主’,没有引来什么关注。随后他在网上号召7月1日在上海特定地点集会示威,这一次他获得了自己期待的‘关注’,并被要求限时离境”。其实应斯文并不是反华分子,他的博客就叫“中国,加油”。要在从前,“外交无小事”,涉外事件由外交部统一管理,驱逐一个外国人得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猜想总理也就是笑笑:年青人嘛,列宁说的,上帝允许他们犯错误。然后,找个人做做他的思想工作。

假设让笔者来跟应斯文谈,首先我要作“减法”(参考拙文《讲道理先要做减法》,见5月26日《南方周末》“自由谈”),将政治问题降为比较容易讨论的其他问题。本人就说了,你可能也知道,哈佛教授迈克尔·桑德尔的《正义论》课程视频在中国学生中很流行,《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还写文章介绍,说桑德尔在亚洲受到摇滚歌星般的欢迎。桑德尔教授说“正义”是一种理性思辨,我们必须把理性带入公共领域。所谓“理性”,现代的理解是指科学思维。中国的五四运动呼唤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赛先生是始终受到欢迎的。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并历史悠久的大国,外来概念的渗透,势必相当缓慢。你觉得科学思维在中国渗透有多深?

shrn176l 南周吴澧 | 四种命题类,一篇毙稿文 科学思维首要讲逻辑。不妨实事求是告诉应斯文:中国某些媒体上,多的是不讲逻辑的文章。随手举个例子。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先生谈南海问题,他说:“在我看来,中国政府所表现出的克制,是一种自信。”有位龙同志,什么能源基金委员会的分析师,如此反驳:“笔者以为,‘克制’和‘自信’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怎么被吴先生画上等号了?如果这个等号是成立的,首先被颠覆的就是历史。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出兵显然是不‘克制’,那是不是因为新中国就不‘自信’?”龙同志如此反驳是否符合逻辑?

估计应斯文要笑,他们的报纸很难找到这种例子。

通常我们说“A是B”时,B是一个集合,A是B集合中的一个元素。比如,“猫是(一种)动物”,猫就是动物这个集合里的一个元素。全体大于部分,将“猫是动物”(正命题)这句话倒过来讲,“动物是猫”(逆命题)就不成立。正命题的反命题“不是猫就不是动物”同样不成立(反命题和逆命题等价)。正命题成立时,可以肯定成立的是等价的逆反命题“不是动物就不可能是猫”。

龙同志用朝鲜战争举反例,这时,吴建民先生的正命题其实意味着“有实力而表现克制,这是一种自信”。这相当于讲“自信”这一集合里有个元素叫作“有实力而表现克制”;该元素也可以算在“克制”这一集合中,所以“克制”与“自信”这两个集合有共同元素,有交集。有交集并不是两个集合等价,吴先生并没有将两个集合划等号,他很清楚地说他所指的特定的“克制”仅是自信的“一种”。在这里,认为正命题成立,并不等于同意其反命题——“有实力而决定不克制,就是不自信”。龙同志的朝鲜战争“反例”,其实是在反驳吴建民先生从来没有肯定过的反命题。这就犯了“不是猫就不是动物”的逻辑错误。

逻辑管一个人的思维管一辈子。逻辑搞不清楚的,不妨买本“人教版”高一数学课本,把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认真学一遍,练习题全部做一做,可以请个成绩好的中学生帮忙核对。

我要反问应斯文:民主需要讨论,讨论需要理性,如果你要给对方解释“是”字两边的名词成份是什么关系,这讨论还能进行吗?

我要告诉应斯文:你信里提到的问题,其实学术上还是有研究的,内部也有商议。但确实很难公开讨论,因为不讲逻辑的人太多了,公开讨论很容易沦落为比谁嗓门更大的口号比赛。刊登龙同志文章的那份报纸,其总编在微博上讲:他们的报纸有很多官员看,国内每个航班都有拿。但他们就是会登那种毫无逻辑的东西。

我还要告诉应斯文:辩证法还有另一面,中国的改革,或许得益于逻辑的暂时性模糊。国际上常将中苏比改革。苏联本质上是西方文化,一谈改革就是欧几里德公理系统那套思维,先要修改法律,制订一套必须遵守的“定理”系统。结果上面争的一蹋糊涂,激出政变;下面则两眼一摸黑,毫无运用新法规的经验。中国怎么做的?邓小平同志说姓社姓资不争论。政策条文暂时不变,但在舆论上放放风,允许干部突破。突破的地方,生产发展了。事实摆出来,党内反对意见就小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明文改变政策。这时,至少在那些“突破”的地方,下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到中央明文规定包产到户时,有些地方包了两、三年了。到中央明文规定可以办小企业时,南方沿海早就在办了。到中央明文规定私营企业雇工人数不受限制时,私营企业已在大干快上了。

我要对应斯文说:中国就是这么复杂。你曾经是基督徒,去年是来中国传教的利马窦逝世四百年,北京还有纪念展。就是说,他因为痛感当时的中国官员讲话无逻辑而翻译的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已经引进四百多年。但中国的某些媒体上,无逻辑言论至今俯拾皆是。赛先生尚且步履蹒跚,德先生只能慢慢学步。不过中国有自己的办法,摸着石头过河,还是会走向先进文明。欢迎你多住一些时间,看看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专栏说明】 本专栏每周五更新,允许非商业性转贴。每月第一个周五吴说八道杂拌儿,第二个周五鼓吹女男平等,最后一个周五评书评电影或附庸风雅,倒数第二个周五毁人不倦谈教育。如果当月有五个周五,中间那个放国际随笔。

RSS 2.0 订阅本文。 对本文进行评论 返回之前浏览的页 返回吾讲斯美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2aeb168fshrn176l.jpg 150x150 南周吴澧 | 四种命题类,一篇毙稿文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12742440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on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1/08/%e5%8d%97%e5%91%a8%e5%90%b4%e6%be%a7-%e5%9b%9b%e7%a7%8d%e5%91%bd%e9%a2%98%e7%b1%bb%ef%bc%8c%e4%b8%80%e7%af%87%e6%af%99%e7%a8%bf%e6%96%87/?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chinadigitaltimes%2FIyPt+%28%E4%B8%AD%E5%9B%BD%E6%95%B0%E5%AD%97%E6%97%B6%E4%BB%A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