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September 29, 2025

关于今天的俄罗斯,世界必须避免的两个误判

 原创  安德鲁.莱瑟姆  罗维阳光 2025年09月26日


普京的盛况:掩盖俄罗斯数十年衰落的假象

几十年来,莫斯科一直努力说服世界——甚至说服自己——它依旧是一个大国。可是在峰会上抢镜的合影、核武言辞的喧嚣,以及海外的军事冒险,并不能证明它的强大。更准确地说,那是一个虚弱的行为者在拼命掩饰脆弱,转移人们对其帝国崩塌的注意力。

在好战大国的外壳之下,潜伏着一个空心化的国家,正逐渐被推向大国俱乐部的大门外。曾经毋庸置疑——冷战时期更是仅有的两大超级大国之一——的俄罗斯,如今正明显走在衰落之路上。

历史没有带来多少安慰:国际体系在管理大国衰落方面的记录极其糟糕。衰落更常带来的是剧烈动荡,最糟则可能引发系统性战争。

衰落中的国家往往会发起猛烈攻击。有时只是本能反应——试图维持存在感;有时是想掩盖结构性弱点;有时则是孤注一掷的绝望赌博,妄图逆转颓势。前两种情况通常导致区域动荡,而第三种往往酿成灾难性的系统性冲突。

要理解今日俄罗斯,必须将其放入这种衰落、动荡和不稳定的格局中。历史的相似之处令人深思。

想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1914 年的德国发动战争,并不是因为它自信强大,而是因为它心怀恐惧。柏林眼见俄罗斯的工业高速发展、铁路网络迅速扩张、人口优势巨大,得出结论:长期而言,德意志帝国难以与这样一个巨人抗衡。德国领导人担心被包围,认为等待等于失败。于是他们先发制人。这并非自信,而是绝望:一个衰落的国家,为了保住地位,把一切都押上了战争。

今天的俄罗斯逻辑如出一辙。它看到了未来在欧洲被排斥、影响力被压缩的局面,于是如同当年的柏林那样,向乌克兰发动攻击。面对边缘化,克里姆林宫选择了危险的战争之路,作为维持相关性的孤注一掷。

这种鲁莽的军事冒险并非大国独有。萨达姆·侯赛因治下的伊拉克就是经典案例——虽然它从未是对等竞争者,却是一个通过军事冒险试图自我重启的衰落国家。1990 年,因与伊朗的战争和一系列战略失误,伊拉克背负债务、陷入孤立。入侵科威特是一次鲁莽的尝试,旨在恢复国家财政和威望。结果却引来美军主导的联军,粉碎了它的军队,也锁死了它的长期衰落。

从这个角度看,俄罗斯的表现带着历史的熟悉感。它是一个挣扎着掩盖停滞的衰落大国。经济高度依赖碳氢化合物,长期受制于寻租困境,如今又因制裁被切断西方资本和技术,而进一步窒息。

战时经济的短暂刺激正在消退。通胀上升,消费市场收缩,非国防部门陷入困境。就连官方预测也承认:到 2025 年和 2026 年,增长将大幅下滑。

人口问题雪上加霜:高死亡率、大规模移民和长期低生育率,正导致劳动力萎缩、养老金压力陡增,以及军事化经济难以为继。

在乌克兰战场上,俄军已被严重消耗。战前展示的强大形象被揭穿为空壳;人力、装备和声望的损失极为惨重。

然而,莫斯科并未接受衰落的现实,反而加倍进行破坏。战争是这种模式最突出的表现,但远非唯一。它在非洲、中东和网络空间的介入,与其说是崛起大国的举动,不如说是一个衰落大国的挣扎。

历史一再重演,因为大国的衰落很少体面谢幕。领导人将退却等同于耻辱与脆弱,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抗拒衰落。在此过程中,他们制造危机,把整个体系拖下水。

俄罗斯无疑在走下坡路,但它依旧能制造混乱。一个拥有核武器、先进网络能力,并在联合国安理会占据常任席位的国家,即使在解体过程中,也足以造成严重破坏。

国际社会的挑战不仅是阻止俄罗斯的侵略,还要以尽量减少系统性破坏的方式来管理其衰落。历史告诉我们,大国的解体几乎从未和平。1914 年的德国与 1990 年的伊拉克提醒我们:软弱与力量一样危险,绝望会驱使鲁莽。

今天的俄罗斯,是一个心知肚明自己虚弱的恶霸。虚弱并未让它温和,反而让它更危险。一个拥有核武与网络能力的俄罗斯,正在沿着衰落的轨迹加速下坠,这将成为远超乌克兰范围的不稳定源头。

因此,世界必须避免两个误判:一是将表演错认作实力,二是以为衰落会是平稳而无声的。我们的任务是,设法管理这场危险的退场,避免系统再次跌入如同 1914 年那样的灾难。

作者:安德鲁·莱瑟姆(Andrew Latham),明尼苏达州圣保罗麦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国际关系教授、和平与外交研究所(Institute for Peace and Diplomacy)高级研究员和华盛顿国防优先组织(Defense Priorities)的非常驻研究员。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5/09/blog-post_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