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July 3, 2025

【译丛】在与中国的人工智能竞赛中,美国承受不起监管瘫痪

来源: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2025年7月2日
作者: 杨建利(Jianli Yang)
译者:Fred

取消长达十年的禁令将为高效美国AI监管打开大门,这对于美国领先中国至关重要。

参议院版本的所谓“大而美”预算法案取消了州级人工智能监管的十年禁令,但这并不会终结它所引发的全国性激烈辩论,也不会损害联邦政府在美国推动和监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双重使命。这些辩论主要围绕着美国人工智能创新的未来,以及美国在与中国的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的地位。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如果没有地缘政治竞争,对国内创新的担忧就不会那么紧迫,而地缘政治竞争正是州级政策固有局限性和联邦政府必须发挥领导作用的舞台。
创新需要自由,但也要有护栏

工业史的核心教训之一是,宽松的监管往往有利于促进创新,这一点毋庸置疑,人工智能也不应例外。尤其考虑到 中国正在迅速缩小与美国的人工智能差距,以及人工智能对北京 超越美国 成为全球地缘政治领袖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美国必须确保其创新生态系统保持活力并不受阻碍。

尽管许多州的法规严重偏向限制,但联邦政策应该在监督和鼓励之间取得平衡,既要建立并执行基本的共识标准,又要提供突破性研究所需的自由和激励。与此同时,联邦政策还应协调各州层面的努力,以支持而不是扼杀这一目标。
人工智能并非价值中立:风险需要负责任的监管

轻触式监管促进创新的结论并非绝对,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以及中美竞争的背景下,没有足够的历史案例可用来类比。与过去的技术不同,人工智能并非一定是价值中立的。每颗原子弹在部署之前都是价值中立的,相比之下,许多人工智能模型从训练的那一刻起就嵌入了偏见和假设。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合理的担忧和不确定性,这些担忧并非毫无道理。人工智能系统在从开发到部署再到日常使用的每个阶段,都影响着人类安全、隐私和社会结构。算法通常以黑匣子的形式运行,可能会无意中造成毁灭性损害,也可能被有恶意的人故意设计。因此,每个负责任的国家都必须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如果不加以控制,人工智能可能会破坏世界秩序。
如果没有信任,美国就无法赢得人工智能竞赛

诚然,美国正与中国展开一场真正的竞赛——一场迈向技术霸权的冲刺。但赢得这场竞赛需要的不仅仅是速度,还需要信任、领导力和价值观。如果美国想要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其作为全球秩序首席构建者和守护者的角色,就不能允许其人工智能领域成为无法无天的前沿阵地。明智的监管——联邦范围的、清晰的、有原则的监管——能够增强而不是阻碍美国的地位。

国家监管框架可以制定必要的安全和隐私标准,而不会扼杀创新。其目标不应是限制,而应是赋能:提供构建世界可信赖系统所需的最低限度约束。

为什么信任如此重要?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谁能构建最快的模型,而取决于谁能获得全球采用。人们会使用他们信任的人工智能系统。而信任必须通过透明度、问责制和良好的治理来赢得。没有这些,即使是最强大的系统也会在市场上摇摇欲坠。

从这个意义上讲,联邦政府可以而且应该扮演一个受人尊敬的认证机构的角色。贴有安全和监管标签的产品销量更好。同样,由值得信赖的公共机构监管的人工智能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拥有更长的寿命。
治理体现价值观——世界正在关注

监管不仅关乎我们如何治理,更关乎我们治理的价值观。中国确实在监管人工智能,但其监管的指导原则是以政治控制和政权安全为核心。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必须完全遵守政府的要求,包括上交用户数据和植入国家叙事。从全球隐私和自由的角度来看,这使得中国人工智能的开发和使用本身就存在风险。

例如,德国一家数据保护机构 最近发现 DeepSeek的一款人工智能应用程序非法将用户数据从德国传输到中国。该机构已要求谷歌和苹果考虑封禁该应用程序。这种国际上的强烈反应表明中国日益加剧的信誉危机。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中国的人工智能模型将难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关注。
美国必须将技术实力与民主信誉联系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监管模式如此重要。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载体,而人工智能系统的可信度取决于监管它们的政府。

美国绝不能步中国后尘。相反,我们必须证明,卓越的技术可以与民主价值观共存。冷战期间,美国不仅在创新方面超越了苏联,还证明了以自由和公民权利为动力的创新能够取得胜利。 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撼了美国科学界,但也促进了美国国内公民自由的进步,证明了自由而非压迫才是进步更持久的基础。

如今,技术能力与价值优势的双轨制已不再割裂。人工智能打破了这种界限,因为价值观如今已直接嵌入我们构建的技术之中。

人工智能的全球市场领导地位既是最终目标,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它确保资本回流该领域,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 美国政府对人工智能的资助仍然落后于中国。明智的监管可以增强信任,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并间接资助下一代人工智能研究。统一的、以民主为基础的国家监管可以清晰有力地表明美国人工智能系统的可信度,从而成为美国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商业战略。
美国必须引领塑造全球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这不仅仅是一个市场问题;它关乎谁来制定全球人工智能规范,并构建其他国家必须加入的生态系统。美国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建立一个透明、民主、以价值观为导向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并利用其全球联盟,使其成为世界的默认模式。

如果中国想要进入全球市场,就必须遵守这些规范。否则,它就有可能被排除在外。与此同时,美国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证明其生态系统建立在信任、安全和人类共享利益的基础上。因此,联邦政策必须清晰可见、可信可靠且可执行。
各州一直是先驱——不应被压制

迄今为止,美国许多州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和伊利诺伊州 率先出台了隐私和生物识别法规。虽然国家标准是可取的,而且可以说是必要的,但它们绝不能以牺牲自下而上的创新为代价。各州应继续充当“民主实验室”,贡献理念、标准和试点政策,为联邦政府指明方向。联邦政府的做法应以协调而非自己独占为目标。它应该从各州的试验中汲取最佳经验,并将其提升到国家政策层面。

人工智能发展太快,任何一刀切的解决方案都难以持久。核心原则一旦确立,实施就必须保持动态性和适应性。
人工智能安全也需要中美战略合作

最后,美国必须避免将与中国的人工智能竞争定性为零和博弈。一定程度的合作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正如冷战期间美苏就核武器条约进行谈判一样,美中两国必须就人工智能在战争中符合道德标准的使用进行对话。这包括禁止自动使用致命武器,并限制人工智能驱动的军事决策,以避免灾难性的误判。
为了发挥领导作用,美国必须以远见、价值观和紧迫感进行监管

为了赢得与中国的人工智能竞争,美国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和可靠的执法,以促进创新并在国内外建立信任。但与中国不同,美国不能集中权力来主导人工智能。它必须通过采取任何专制政权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来取胜:利用开放、创新、问责和自由,创建一个其他国家都愿意加入的更好的体系。

这场竞赛不仅关乎谁的机器速度更快,还关乎谁的价值观融入代码,谁的治理赢得了世界的信任。

为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占据领先地位,美国不仅要在技术上领先,还要在信任上领先。

作者简介:杨建利

杨建利博士是“公民力量”的创始人兼主席,也是《 为了我们,活着:照亮真相的旅程》 和 《是时候建立一个基于价值观的“经济北约”了》的作者。

图片:Shutterstock

【译丛】在与中国的人工智能竞赛中,美国承受不起监管瘫痪最先出现在议报。




from 议报 https://yibaochina.com/?p=25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