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Sunday, 31 January 2021

专家曝致死率75%立百病毒在中国爆发警告恐引发下一场大流行

来源: 
自由时报

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未缓,非营利组织近日公布报告表示,全球仍没有为未来可能爆发的疫情做好准备,并指出,致死率高达75%的立百病毒(Nipah Virus)恐成为下一个全球大流行的疾病。

庄人祥:会对国际疫情随时监测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发言人庄人祥面对媒体询问时表示,哪个病毒会大流行很难预料,但是会对国际疫情随时监测。庄人祥说,立百病毒自然宿主是蝙蝠,主要在几个国家发现疫情,1999年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2010年在孟加拉发现,就像这次Covid-19一样,虽然发生在其他国家,但是我们也时时监测,会做风险评估,一旦发生相关状况就会做应变准备。

综合外媒报导,总部设立在荷兰的非营利组织“药品获得基金会(Access to Medicine Foundation)”近日公布年度研究报告,针对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16种传染病进行调查,发现药厂对于立百病毒在内的10种疾病准备为0,没有任何研究或药物开发,报告指出,在药厂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恐爆发下一场大流行。

药品获得基金会执行长艾耶(Jayasree K Iyer)表示,立百病毒是另一种引起人们关注的新兴传染病,可能随时爆发。并强调,立百病毒在中国爆发,致死率高达75%,即有可能成为下一场大流行。

立百病毒由特定种类蝙蝠和猪只带原,可直接人传人,也能透过受污染的食物传染,曾多次在东亚、南亚爆发疫情。感染立百病毒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问题和脑炎,死亡率约在40%到75%之间,目前仍无疫苗可治。

报告指出,尽管多年以来警告,可能出现新型的冠状病毒,并导致全球公卫危机,但制药厂和整个社会显然对武汉肺炎疫情大流行准备不足。疫情爆发后,现在已有共63种疫苗、药物得到批准或正在开发。

报告中表示,如果没有大型制药厂对大流行应对的持续承诺,全球未来仍将轻易受到疫情大流行的影响,其中又以低收入国家特别容易受害。立百病毒是目前最受专家关注的疾病之一,除中国之外,印度、孟加拉等国都曾传出疫情。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1/%E4%B8%93%E5%AE%B6%E6%9B%9D%E8%87%B4%E6%AD%BB%E7%8E%8775%E7%AB%8B%E7%99%BE%E7%97%85%E6%AF%92%E5%9C%A8%E4%B8%AD%E5%9B%BD%E7%88%86%E5%8F%91%E8%AD%A6%E5%91%8A%E6%81%90%E5%BC%95%E5%8F%91%E4%B8%8B%E4%B8%80%E5%9C%BA%E5%A4%A7%E6%B5%81%E8%A1%8C.html


泰媒:唯恐新冠与战争同扰亚洲

国际社会观望拜登政府早日明确亚洲政策之际,中美船舰和军机在南海与台湾海峡频繁出现的消息给亚洲地区带来了战争的阴霾。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前强调中美关系关乎全球利益,呼吁中美之间重新调整互动基调、避免冲突。此语道出了饱受新冠疫情冲击的东南亚国家唯恐经济复苏再次遭遇意外打击的共同担忧。

泰国通讯社报道,新加坡总理李显龙(Lee Hsien Loong)强调中美关系攸关全球利益,呼吁中美双方重新调整互动基调,避免冲突,共同推进和维护更安全水域( safer waters)。这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上周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Davos Agenda)视频会议中的讲话。时值美国总统换届后拜登(Joe Biden)入主白宫组建新内阁的关键时刻,各方期待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时期趋向紧张的中美关系能够出现寻求缓和的转机。

另据东南亚媒体观察,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来自于两国政府都展现出不妥协的姿态。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迟迟不明朗,中国当局频频采取敦促动作愈发显示强硬立场。不久前北京当局以“独立意味着战争”的字眼警告依赖美国并寻求支持的台湾;中国外交部以违反领土主权相关条例为由宣布制裁包括前国务卿彭佩奥(Mike Pompeo)在内的28名美国前政府官员;北京将自2021年1月31日起不再承认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为有效身份证件。这是中英两国就香港地区实施《国安法》是否违反《中英联合声明》产生分歧后,中国当局所采取又一项强硬举措。众所周知,英美两国是传统战略盟友,未来的中英美关系将变得更加微妙。

消息称美国当前正积极协助亚洲战略盟友提高防务能力。日本和美国海陆空部队1月28日起在冲绳岛展开共同训练,这次大约有2700名美军参加的两栖作战训练将于2月6日结束。 美国总统拜登所任命的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丁(Lloyd Austin)上任后分别跟日本、韩国防务部长进行电话交流,在给予安全承诺保障的同时特别强调“让联盟军队保持战备状态”。东南亚媒体对此解读为拜登政府仍将持续执行在“印度洋-太平洋战略” (Indo‐Pacific)框架下的美国战略安全部署。对于中国跟多个东盟成员国之间存在领土争议的南海,美国认为这一地区应是开放领空航行自由的“国际水域”并就此跟美国在亚洲地区的战略盟友达成了共识。

 关于中美地缘博弈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的负面舆论给蒙受新冠疫情冲击经济的东盟国家增添了新的忧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8日统计,全球确诊感染新冠病例总数超过1亿。东南亚各国当前控制新一轮疫情反扑情形同样不容乐观,一度声称抗疫奏效的越南几天前因疫情爆发而导致各方瞩目的越共全国代表大会提前一天闭幕,政府号召全力抵抗新冠疫情。越南政府日前紧急批准使用阿斯利康冠病疫苗(AstraZeneca),预计采购3千万剂于本季度内完成接种。印度内阁更早先也通过接种同款疫苗并且还开展了相关的注射接种演习。尽管各方将恢复经济和产业复苏的希望寄托在接种疫苗上,然而当前现状是该款由牛津大学监管研发的疫苗数量对全球市场供应不济。在中国疫苗仍受到国际社会一部分人士置疑的情况下,泰国政府预计在2月14日情人节开始接种疫苗的计划能否按时实施令人心存质疑。

目前新冠疫情在东南亚各国仍然逐日爆出新增病例,打击民生经济的同时也给各国政要的领导力带来新的挑战。缅甸上周爆出军人集团不满选举结果或拟发动政变的消息,顿时引起周边国家绷起神经乃至国际社会也给予密切关注。最新消息透露缅甸军方周六(30日)发表了一份关于保护宪法的声明,这在缅甸新一届国会开幕前有助于缓和军方与民选政府之间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令对缅甸若爆发宪政危机势必冲击地区安全与稳定抱以担忧的各方暗自舒了一口气。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93%E6%A0%8F%E6%A3%80%E7%B4%A2/%E6%9B%BC%E8%B0%B7%E4%B8%93%E6%A0%8F/20210131-%E6%B3%B0%E5%AA%92-%E5%94%AF%E6%81%90%E6%96%B0%E5%86%A0%E4%B8%8E%E6%88%98%E4%BA%89%E5%90%8C%E6%89%B0%E4%BA%9A%E6%B4%B2


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今截止 被提名者真不少

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截止日期是今天1月31日。据介绍,数以千计的人可以对该奖项提名,包括前诺获得主,知名学者,国家领导人,国会议员等。在提名截至日,综合本台看到的消息:

白俄反对派领袖

路透社1月30日发自维尔纽斯的报道引述两名知情人士表示,立陶宛总统瑙塞达(Gitanas Nausėda)已提名白俄罗斯反对派领袖季哈诺夫斯卡娅(Sviatlana Tsikhanouskaya)角逐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的这个提名,是支持白俄罗斯的民主运动和白俄罗斯人民追求自由选举的要求。

黑人命也是命

据法新社昨天30日发自奥斯陆的消息,美国“黑人命也是命”团体被一名挪威左派议员提名角逐今天的诺贝尔和平奖

这位挪威社会主义左翼(SV)成员彼得-艾德(Petter Eide)周六告诉法新社记者,“黑人命也是命”运动于2013年在美国成立,然后传播到许多其他国家,提高了人们对打击种族不公正重要性的认识。"

2020年5月,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在被白人警察逮捕时死亡后,“黑人命也是命”运动重新崛起。

特朗普 阿桑奇 纳瓦尔尼 通贝里

获得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还有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瑞典环保人士通贝里。

世卫组织 记者组织

此外,世界卫生组织,记者无疆界组织(RSF)、保护记者委员(CPJ)、国际事实核查网 (IFCN) ...。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于1月31日截止。数千人可对该奖项提名,其中包括国会议员,前诺奖获奖者和知名学者。去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5%9B%BD%E9%99%85/20210131-%E8%AF%BA%E8%B4%9D%E5%B0%94%E5%92%8C%E5%B9%B3%E5%A5%96%E6%8F%90%E5%90%8D%E4%BB%8A%E6%88%AA%E6%AD%A2-%E8%A2%AB%E6%8F%90%E5%90%8D%E8%80%85%E7%9C%9F%E4%B8%8D%E5%B0%91


印度农民连续示威抗议政府农业改革

印度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农民反对政府农业改革的抗议活动还在继续,当局呼吁对话,示威者坚持要求撤销这一改革。

印度首都郊区,数千农业生产者周六再次组织新的集会,抗议政府的改革。印度农民数天前在新德里的上一次示威曾引发严重的暴力冲突。最新的这次集会显示,印度农民现已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抗议示威,远未结束。

据本台RFI记者Sébastien Farcis周日(2021年1月31日)发自新德里(New Delhi)报导,印度农民本周二(2021年1月26日)的示威图片,可以看到拖拉机冲向集会人群的场景。这些在各大新闻媒体上播出的画面给与了本次农民运动新的动力:一名遭警方指控的农会领袖哭诉说,准备为这一斗争献出生命。

这名男子Rakesh Tikait,如今已成为印度本次农业生产者抗争运动的代言人。数以千计的农民从全国各地赶来予以声援。

印度政府原本以为,本次运动在周二的暴力冲突后能够就此结束。警方和亲政府的人曾试图强行驱散示威者未果。这次抗议运动有民意基础。

印度官方呼吁对话

印度内阁官员再次呼吁农业生产者回到谈判桌。农民们回应说,准备对话,但原先的诉求不变,他们坚持认为当局应该撤销农业自由化改革。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A%9A%E6%B4%B2/20210131-%E5%8D%B0%E5%BA%A6%E5%86%9C%E6%B0%91%E8%BF%9E%E7%BB%AD%E7%A4%BA%E5%A8%81%E6%8A%97%E8%AE%AE%E6%94%BF%E5%BA%9C%E5%86%9C%E4%B8%9A%E6%94%B9%E9%9D%A9


中国海警法今起生效 日本担忧钓鱼台紧张升高

中国人大常委会议22日通过"海警法",授权海警在"中国管辖海域"处理外国船只时动用武力。新法今起起生效,日本政府担忧钓鱼台海域升高紧张,并向中国政府表达担忧。

中央社援引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中国的海警法2月1日起生效,日本担忧在钓鱼台周边警备的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以及在此海域捕捞的日本渔船可能成为中国动武的对象。

中国海警船去年在日本领海外侧的、毗连区航行的日子有333天,创新高纪录。日本海上保安厅注意到中国海警船有6艘船身显示新的编号,船团大致上是4 艘编组行动。

中国海警的配备是1万吨级的大型巡逻船,船只越来越大型化。有的巡逻船配有类似海军装备的76毫米机关砲。

日本冲绳县的渔会官员担心将来渔船在钓鱼台海域会被中国海警以武器相向。中国海警船去年发生逼近日本渔船的争议有8件。日本政府将钓鱼台"国有化"后,从2013年至2019年之间仅4件。

日本政府不希望中国在日本"领海内"妨碍日本渔船的情形常态化,认为中国如果经常在日本的"领海"执行海警法时,日本对钓鱼台的"实质统治"将受质疑。

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政府20日上台后,美日两国的国防部长、外相、首相分别举行电话会谈,都同意钓鱼台是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第5条的适用范围,有共同防卫的义务。报导指出,短短几天美日两国多次确认此事,主要是要强调日本对钓鱼台列屿的实质统治,也希望借此牵制中国。

日本正积极加强海上保安厅的能力。日本的领海警备作业由海上保安厅负责,但如果海上保安厅无法应对的话,经内阁会议决定后,防卫大臣可发布海上警备行动令,由海上自卫队应对。

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内部有人认为,受到中国海警法生效的影响,日本有必要完备法令,促使海上保安厅与海上自卫队加强合作。但日本防卫省官员认为,如果出动海上自卫队的话,很可能予中国出动海军的借口,应审慎处理。 日本防卫省希望与中国尽快协商开设自卫队与中国海军干部之间的热线,以避免发生偶发性冲突。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210131-%E4%B8%AD%E5%9B%BD%E6%B5%B7%E8%AD%A6%E6%B3%95%E4%BB%8A%E8%B5%B7%E7%94%9F%E6%95%88-%E6%97%A5%E6%9C%AC%E6%8B%85%E5%BF%A7%E9%92%93%E9%B1%BC%E5%8F%B0%E7%B4%A7%E5%BC%A0%E5%8D%87%E9%AB%98


拜登也将无法阻止美国的败落

据《法兰克福汇报》报道,在美中激烈冲突中,美国新总统拜登也将无法阻止美国的沉沦。很多欧洲人认为,美国正在衰败,而中国则在继续上升。但中国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自己的声誉。

该报表示,美国功能失调现象已很明显。有关美国衰落的说法已经流行了很长时间。而且世界经济实力以及地缘力量也在非常明显地朝中国推移。而美国的功能失调通过新冠疫情变得更为剧烈。

拜登当选美国总统,特朗普下台,这虽然让欧洲人松了一口气,但并没有带来欢快情绪。在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一项民意测验中,参与该民意测验的11个国家中的多数人怀疑拜登有能力阻止美国的内部分裂,甚至不相信拜登能够阻止美国的衰败。总而言之,欧洲人认为美国在衰败,拜登总统也阻止不了这一点。与此相反的是,中国在继续上升。德国有55%的接受调查者表示:中国将在十年内强于美国。持这一观点的西班牙人占79%,意大利人占72%。中国经济在2020新冠年的快速恢复给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利证据。

人们对美国的矛盾情绪越来越明显。如果美国和中国(或俄罗斯)发生冲突,则至少有一半选民赞成采取中立,在德国持这种观点的占2/3。无论如何,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国的巨大信心丧失,同时也显示了人们正在等待拜登重建与全球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再次伟大”也就如此而已。

但中国的软实力是低下的。如果忽略其明显的经济和技术进步,中国的公众形象最近在急剧恶化。关键词为香港,新疆,澳大利亚和新冠疫情。

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视中国为体制竞争对手。但竞争对手的标志是,它既是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和对手。这种混合需要一个明智的,和美国协商好了的政策来应对。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外长马斯希望在对华政策上实现跨大西洋联盟。这也就是说,我们一方面必须避免单独行动,另一方面也必须避免分裂式的投资协议。

后美国时代是否将不可避免地转入中国时代,还有待观察。中国今年的增长将非常强劲。美国的增长虽然没有那么强劲,但也会达到一定强度,以至于欧洲的增长将显得微不足道。



from RFI https://www.rfi.fr/cn/%E6%94%BF%E6%B2%BB/20210130-%E6%8B%9C%E7%99%BB%E4%B9%9F%E5%B0%86%E6%97%A0%E6%B3%95%E9%98%BB%E6%AD%A2%E7%BE%8E%E5%9B%BD%E7%9A%84%E8%B4%A5%E8%90%BD


艾未未谈《蟑螂》:香港受打压有如剁掉西方一根指头

中国著名艺术家艾未未近期推出了一部记录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的纪录片《蟑螂》(Cockroach)。我们也有幸请他来谈谈拍摄这部片子的初衷及内容,并对随后香港局势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反应加以探讨。

法广:艾未未先生,很高兴您能接受采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的纪录片Cockroach《蟑螂》的题材和拍摄的初衷吗?

艾未未:这部纪录片是关于香港前年持续了近半年的公民抵抗运动。我们2019年5、6月份进入拍摄,拍到年底。整个过程有三个团队参与,拍摄时间很长,可以是24个小时也可以是48个小时在现场。拍片子的目的是记录这次特殊的公民运动,我从开始就认识到这次运动的特殊性。它是有良好教育有单纯政治意图和理想的年轻人参与的 ,试图抵抗来自中国中央政权对香港地区政策加紧控制的局面。

香港有很长一段这样的历史,我希望能够把它记录下来,将人们付出来的努力和他们面临的困境以比较客观的方式记录下来。实际上,记录的目的是留给后人看,作为我们认识一个事件的基本依据。通常主流媒体、互联网上的信息是支离破碎的,少有系统地全面报道和采访。这不是第一次,我们作了很多很多类似的事情。

法广:这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大概是怎样的,在拍摄过程中您和您的团队遇到过哪些挑战,其与您过去拍摄的公民抗争类题材有哪些不同?

艾未未:拍摄在香港进行,我不适合进入香港,因为香港的政治环境,那样的话,很容易被作某种借口或理由。我们的团队包括工作室人员,同时有在当地在工作的记者,共同参与了拍摄。人比较多,五、六个人和些志愿者。我每天关注香港的事件发展,将一些片段放在了推特上。事实上,对香港的关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部片子和以往拍摄的纪录片最大的不同是这次拍摄面临大量的暴力场面,它的冲突是直接的,具有对抗性,而且是未知的,运动的发展和判断没有人能预知,这也是拍摄纪录片的重要理由。

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安全问题,你如果看过这部片子,就可以知道拍摄人员是在冲突之中,纪录片成为冲突的一部分。无论你想让记录达到多么的客观,它实际上必须深入到核心部分,这样才能达到所需要的真实。所以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与当地人的交流问题都是比较困难。 同时我们希望采访到另一方的声音,找到两个警察愿意接受采访,当然是蒙面并改变了他们的真实信息后进行的。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我们在事件发生过程中进行记录的,安全性是不可被预估的。

法广:在剪辑过程中,您如何决定对事件的选择,我们也看到对抗议初期多次百万人的上街游行的描绘相较更为淡一些,比如说元朗事件及后来发生的区议会选举民主派胜利也未在片中出现,而更多的是对抗争中民众参与和组织,包括理大对峙等。

艾未未:这部纪录片我不太侧重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是由事实和历史去记录。片子过多地去谈论这些会看不下去,并不是所有人都关心到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我希望把它相对简单化,民众对专制的抵抗,逐渐地由于官方或警方的不妥协,致使抗议活动升级为连续几个月的街头巷尾的暴力冲突,直到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具有牺牲精神的结尾。这样更符合一个故事的简单逻辑,抗争本身具有某种抽象性,它不是简单的情节如何发生,而是香港年轻人希望自由,维护法治地位。直到他们的意愿被否定。年轻人可歌可泣,很伤感的结尾,加上对香港未来前景的展望。

法广:对于反修例运动的定义一直是当局与民间争夺的主要话题,通过这部纪录片您想向观众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反映,这部片子是否有特定的受众?

艾未未:老实说,从刚开始,我个人就可以预测到这个事件发展的走向,让专制政权妥协基本上是没戏的,它是一个死胡同,从来没有专制作出让步。任何一点让步,都会被认为是对它的权力合法性的挑战。在这个基础上,我看出它会是一个很伤感的故事,必然会有这样的结局。具体什么受众,老实说我没有奢望,我觉得西方所谓民主自由社会里的人对此的兴趣极小,各大电影节和网上媒体不愿意接纳这样的电影。这是因为电影的最大市场在中国,没有人愿意断送商业目的。

在西方的电影基本上已经堕落到纯娱乐化,是票房决定了电影的命运,我们看到所有被追捧的电影,大多都腐败到让人咂舌的程度。我对此无所奢望,自己制作的电影没有来自外部的经济压力,只是希望片子能留下一个记录。记录本身是有它的尊严和历史使命,当人们想了解在香港发生了什么时,《蟑螂》则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记录。

法广:您之前提到过有关武汉新冠疫情的纪录片《加冕》在发行和推广中受到行业内部的自我审查和阻碍,这部片子的情况如何?

艾未未:实际上,我们所有片子在发行中都受到了阻碍, 无论是《人流》、《尚存者》、《加冕》、《蟑螂》四部片子,还包括一个关于墨西哥的片子都遭遇了很大的阻碍。电影业建立在一个经济模式上,是票房和买方决定的市场,而中国是电影最大的市场,基本上垄断电影在发行上的话语权。所以,这部片子和武汉疫情的《加冕》遭遇的情形是一致的。尽管媒体一致好评,高度评价,但基本上没有市场。

法广:片中对参与抗争运动的不同人群进行了采访和记录,包括前线的年轻抗议者,受感召决定参加示威,此前并不关心政治的中年白领、普通市民和民主派知名人士等,给您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一层面的故事?

艾未未:香港的故事是个完整的板块,它不是来自某个人或某个利益阶层的人,它来自整个香港社会,对已有已建立的秩序的维护,他们不希望这个秩序在一夜之间消失,使香港变成了深圳或另一个中国城市。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法广:片中有匿名的警察接受了采访,有人表示知道对错却无能为力,好像与抗议者一样所有人都被安排到写好的剧本当中,他们中也有人想扮演超人的角色,而不是扮演反派角色,您怎么看?

艾未未:现实是严酷的。如果你看到今天西方的大公司,甚至政治领导人对中国崛起的强权卑恭鞠膝的样子,你会看出来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下去。对于西方来讲很简单,生存是首位,没人能跳出这个圈子。

法广:片中有两个信息值得思考,一个是泛民立法会前议员毛孟静提出的抗议动机,香港年轻人逐渐意识到无法逃避政治,因为其关系着他们生活的全部及未来,另一个是在片中多人提及的香港所经历的打压应对世界提出警示,因为放任不管最终这种强权方式将继续造成伤害,您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艾未未:这些观点说得很对,香港是不是还有前途?按现在的情形来看,香港是没有前途的,它所谓的前途就是一块被奴役之地。西方政治是不是会有前途?这个很难说,从近期美国大选到欧洲所遇到的种种困境,西方本身在政治权力结构上、政治理念和哲学理念上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所以说,香港问题只是一个提前的预兆。

法广:片中出境的许多民主党派人士在去年和今年年初相继被捕入狱,他们中包括黎智英、黄之峰和周庭等,随后所谓自由世界对他们提出的预警及他们的遭遇有怎样的反应?

艾未未:可以说是基本没有反应。最近我在一次采访中说,这相当于剁掉了西方的一根指头。记者问我,你觉得西方应该对此作出怎样的反应,我说当你的手指头被剁掉一根的时候,你觉得你应该怎样反应呢。不要说你们家一个人丢了,家里一只猫丢了你会不会有反应呢。西方是一个迷恋安逸和虚假繁荣的腐败现实,它不但对香港问题没有反应,对全球化的难民问题也没有反应。对全球化造成的阶级分裂,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仍然没有反应,这也是宿命吧。

法广:尽管去年发生了对香港民权诉求打压地加重和新冠疫情等一系列问题,欧盟还是在法德地驱动下与北京达成了新的全面投资协定,如何看待这种人权与贸易经济问题脱钩,过去数十年来欧美多个政府都采取过的主张?

艾未未:过去几十年中,欧美用双标的方式来面对世界性的矛盾,人权、人的道义尊严,和对发展中国家所负有的道义和责任,它们都试图摆脱,而只认利益。这在德国的表现尤其严重,德国现在和法国绑在一起,绑定了欧盟整体利益,大家整体背弃建立欧盟的原始道德基础,这样进行下去的话,欧盟的存在毫无意义。它仅仅是个利益集团,如此的商业利益集团最终会沉沦,它永远不可能抵抗来自中国的竞争。中国在放弃利益之后和欧盟的竞争会更彻底且更猛烈,最终葬送欧盟的前景。

法广:美英政府的反应又如何呢?英国政府看来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

艾未未:英国有了些必要的措施,英国能做的并不多。美国特朗普强调,在香港问题上向中国政府表示不会查插手,现在他们还是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可以看到西方政府都是机会主义的政府,是商人政府和商人集团,并不是纯粹的政治领袖,它们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我都不奇怪。

法广:随着拜登地上台及欧盟这边一些西方政客提出要一面与中方合作,比如说气候变化等议题,一面强调人权问题的提议?

艾未未:这是不要脸的说法,是在给自己找借口。欧洲政府希望与中国做生意的时候,简单目的就是利益,其他只是幌子,以一些无关紧要的理由放弃一些真正应该被关注的事情,这种作法很卑鄙。中国作为专制制度有它的历史条件,它的邪恶可能比不上西方的虚伪,因为西方已经完成了历史性的条件,在具有可能维护人权的时候放弃人权,则是一个大倒退。

法广:对这部片子您还有其他什么要补充的吗?

艾未未:我对这部片子没有什么要补充的。我的上部片子《加冕》,至今为止,法国是唯一买了版权的国家,在这一点上法国还是有一定的观众。在《人流》电影播映期间,法国的上座率是欧洲国家中最高的,高于德国和英国,我希望《蟑螂》也能找到它的观众。

转贴附:

艾未未談香港抗爭紀錄片Cockroach 曱甴 附全片觀看鏈接 Ai Weiwei Cockroach Full Movie Watch Link
https://youtu.be/fiUxtWABj08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_372.html


俄全国反普京示威持续 莫斯科草木皆兵封锁市中心

来源: 
美国之音

俄罗斯连续第二个休息日再次爆发全国性的大规模反普京民众示威活动。在1月31日的示威活动中,民众还要求释放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尼。首都莫斯科等主要城市的市中心当天军警密布,全被封锁,当局的迫害更变本加厉。

要普京下台 从东到西俄罗斯各地民众再次上街

从1月23日起,席卷俄罗斯全国的大规模反普京民众示威活动没有停下来的迹象。1月31日星期天,俄罗斯民众再次走上街头要求普京下台。号召民众上街示威的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尼所领导的“反腐败基金会”说,俄罗斯当天有140多个城市的民众走上了街头。

因为时差关系,当俄罗斯欧洲地区和首都莫斯科还在深夜时,邻近日本的俄罗斯东部勘察加半岛,以及萨哈林地区等地就已经开始了抗议活动。在邻近中国的远东主要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有100多名示威民众被警方逮捕。在与中国相接壤的后贝加尔边疆区,在首府赤塔市,大批军警牢牢控制市中心阻止民众集会。当地社交媒体博主普柳辛说,赤塔市中心的列宁广场和革命广场被封锁。居民路过需要出示身份证件并被登记。

在西伯利亚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托木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等当地主要大城市,大批民众仍然冲破警方封锁游行。关注局势发展的俄罗斯政治学者斯涅格瓦娅认为,与2011年到2012年期间的俄罗斯全国性大规模反普京示威相比,从1月23日开始,10年后再次席卷全国的这次示威波及面更广,可称之为苏联解体之后,30多年来范围最广泛和参加地区最多的抗议示威活动。

知名媒体人和时事评论人士维尼捷克托夫说,与1月23日的示威相比,1月31日示威的一个特点是,地方民众,尤其是西伯利亚等地参加示威的人数大大增加。但这次示威中的标语口号和诉求却出现了微妙变化,那就是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尼被淡化,示威民众更坚持要求普京下台和释放政治犯,更多呼吁俄罗斯社会变革和自由。

1月31日民众示威中的其他标语口号与上一次相似,包括:“普京是小偷”,“打到沙皇”,“释放纳瓦利尼”等等。

纳瓦利尼成示威导火索 各地草木皆兵

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尼去年夏季在西伯利亚旅行时,被怀疑遭普京手下的秘密警察投毒,毒药来自于国际上早已被禁止的化学武器试剂。纳瓦利尼侥幸获救后曾在德国接受治疗。身体康复后,他不顾普京当局一再警告执意回国。纳瓦利尼1月中旬返回莫斯科后立即在机场被逮捕。纳瓦利尼遭下毒事件不但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同时震惊俄罗斯社会,他被捕因此成为这次全国性反普京示威活动的导火索。

许多政治分析人士还注意到,俄罗斯军警1月23日应对民众示威时低估了示威规模和参加人数。普京当局因此针对1月31日的示威活动事先做了认真准备。许多主要城市的市中心当天都被关闭。

在圣彼得堡市,许多游客所熟悉的冬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周围,以及市中心沿涅瓦大街直到莫斯科火车站,沿途许多地点都被头戴钢盔,手握警棍的军警所组成的人墙,还有各种车辆和铁栅栏封锁。在首都莫斯科,红场周围的市中心大片区域,附近的7家地铁站,许多公交车,当地的众多餐馆、酒吧,包括许多中国游客喜爱光顾的“国家百货商店”,“中央百货商店”,“儿童世界”等商店全部关闭。军警和各种警用专业车辆在当地密布,他们一见到有人聚集就立刻逮捕。

一些俄罗斯媒体人士说,莫斯科市中心几乎封城,如此草木皆兵,这是二战希特勒德国军队在莫斯科兵临城下后,近80年来第一次发生。

迫害镇压升级

1月23日之后,当局针对活动人士的各种镇压迫害行动不断升级。纳瓦利尼本人和他亲属的住宅被搜查。他的兄弟和其他许多支持者被逮捕。星期天示威活动前夕,许多媒体记者、活动人士都受到了当局的警告。星期天示威的前一天,莫斯科一家著名互联网媒体的主编推着婴儿车想带着小孩傍晚上街散步,但他一下楼就被等在外面的警察逮捕。

活动人士达维吉斯说,因为政治立场,或是参加各种活动被捕的人,以及政治犯的人数越来越多,所有人都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达维吉斯:“当局不断加紧打压国内的政治反对派。目前的情况是,许多人被迫出逃流亡国外,但仍然有很多人决定留下来,这些人都面临着受迫害的风险。”

人权组织“内务机构-信息”说,1月23日的示威活动造成俄罗斯全国有超过4千人被捕。在1月31日的示威活动中,截止到当天傍晚的统计,全国85个城市的被捕人数已有4千多人。而且被捕人数仍在不断攀升,星期天示威中的被捕人数之多,很可能成为俄罗斯示威游行历史中被捕人数最多的一次。

活动人士大达维吉斯说,一些人权组织正试图对遭受迫害的人士提供帮助,尽量让他们觉得不会孤立无援。此外,尽管资源有限,也尽可能向遭受迫害和被捕人士的家属提供援助。

包括“抖音”,“TELEGRAM”等社交媒体在最近的这些抗议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乎主要社交媒体目前都受到俄罗斯当局压力。俄罗斯有关监管部门和检察院或是约谈社交媒体的领导人和代表,或是发表声明,警告要对社交媒体施加罚款。当局威胁说,这些社交媒体如果不删除被认为是鼓动民众参加非法集会的有关帖子,它们都会受到惩罚。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2/%E4%BF%84%E5%85%A8%E5%9B%BD%E5%8F%8D%E6%99%AE%E4%BA%AC%E7%A4%BA%E5%A8%81%E6%8C%81%E7%BB%AD%7C%E8%8E%AB%E6%96%AF%E7%A7%91%E8%8D%89%E6%9C%A8%E7%9A%86%E5%85%B5%E5%B0%81%E9%94%81%E5%B8%82%E4%B8%AD%E5%BF%83.html


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总统温敏被军方扣押

来源: 
法广


缅甸执政党全国民主联盟(NLD)发言人2月1日表示,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总统温敏以及执政党的其他高级官员在清晨的一次突袭中被“军方带走扣押”。

由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在去年11月的联邦议会选举中,赢得了足够的席位来组建新政府,但军方称投票是舞弊的。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1月28日否认了军方关于去年大选舞弊的指控,并表示没有发现能够影响选举可信度的证据。此前,军方曾威胁要“采取行动”,不排除发动政变的选项。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发言人妙纽(Myo Nyunt)通过电话告诉路透社,昂山素季、总统温敏和其他领导人在周一凌晨被军方 “带走”。他说,“我想告诉我们的人民不要草率应对,我希望他们依法行事。”他还说,“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来看,我们不得不认为军方正在发动政变”,预计自己也会被拘留。

英国广播公司(BBC)驻东南亚记者海德(Jonathan Head)报道说,缅甸首都内比都和主要城市仰光的街道上都有士兵。据BBC驻缅甸分社报道,内比都的电话和互联网线路已经被切断。消息指,士兵们还到几个地区的首席部长家中将他们带走。本周六,缅甸国防军曾承诺遵守宪法,因为人们越来越担心他们正准备发动政变。

据悉,上周五,几个驻缅甸的外交使团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盟曾发表联合声明,警告缅甸将发生军事政变。缅甸军方则于周日指责外国使团做出 “无端的假设”。

据最新消息显示,缅甸国家电视台刚刚取消了周一的广播和电台节目。而不仅仅是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的领导人,很多少数民族党派的领导人和学生领袖也在过去几个小时内都被拘留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2/%E7%BC%85%E7%94%B8%E9%A2%86%E5%AF%BC%E4%BA%BA%E6%98%82%E5%B1%B1%E7%B4%A0%E5%AD%A3%E3%80%81%E6%80%BB%E7%BB%9F%E6%B8%A9%E6%95%8F%E8%A2%AB%E5%86%9B%E6%96%B9%E6%89%A3%E6%8A%BC.html


【编程随想】每周转载:内卷的天朝,各阶层的众生相(网文17篇)

【编程随想】每周转载:内卷的天朝,各阶层的众生相(网文17篇)

Link to 编程随想的博客

每周转载:内卷的天朝,各阶层的众生相(网文17篇)

Posted: 31 Jan 2021 08:28 AM PST

  超过一季度没发《每周转载》了,今天赶紧发一篇,聊聊2020年的网络热词"内卷"。
  本文转载的文章,很大部分来自【墙内】网站。为了防止这些文章将来被真理部"和谐"掉,俺对每篇转载的文章都标注了"网页存档"的链接。


★何为"内卷"?


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一种不允许失败和退出的竞争 @ 澎湃新闻》(网页存档
(编程随想注:以下是该报道的部分摘录,段落内部的粗体是俺标注滴)

  2020年,可能没有第二个人类学术语比"内卷"更加出圈了,它本来是人类学家解释为什么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的概念发明。现在则意味着"白热化的竞争",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尽全力,以使自己在社会上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他人的生存空间,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人们可以在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识别出内卷,可以说是从幼儿园一路"卷"到职场、连婚恋也可以"卷到天上去"。

  澎湃新闻请到了人类学家项飙来谈谈内卷,今天的内卷和它在被发明之初的含义有什么区别?我们又如何描述当代生活中的内卷?
  人类学家项飙非常擅长使用比喻和日常观察来深化和细化我们对于概念的理解。他把内卷描述为一种"不断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循环",他更是站在人类学视野下竞争的大框架内理解"内卷",指出内卷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例外现象,它的背后是高度一体化的缺乏退出机制的竞争。

  (编程随想注:这篇文章以问答形式展开。由于篇幅很长,俺只摘录项飙的部分回答内容)

  今天的内卷是一个陀螺式的死循环

......

  内卷这个概念最早是格尔茨通过对爪哇岛的农业经济的总结里面提出来。他要解释的是为什么农耕社会长期没有大的突破。农耕经济是越来越精细化的,在每个(土地)单位上投入的人力越来越多,我们可能会想象说投入的人力越多,你的产出也会是高的,可实际上这一点的提高,因为人力多投入而增加的产出,就也只够人力本身的消费了,就是说你多了一张嘴就被这张嘴消费了,如此而已。所以就造成了一种平衡状态,多少年一直如此。
为什么叫内卷?是说你在耕作的时候,大家对每一个细节都越来越关注,可是到最后产出跟你投入是没有关系的,甚至是负增长。如果你要到一个荒野上去开垦荒地,粗放地耕种,其实你的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反而更高。我在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北大孙立平教授就说,你看中国农民,他们种田跟种花一样。精耕细作这四个字,是对亚洲农业很好的概括。后来学者黄宗智研究长江三角洲的及农业经济的发展,他把内卷的概念引到了对中国的农业经济史的分析,他的分析跟Mark Elvins"高水平陷阱"的意思,基本上是相通的。 "高水平陷阱"是说,中国在很早就在农业技术、行政管理,还有社会组织、人力动员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它达到高水平之后一直就没有突破。农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就没有变化。Mark Elvins的解释是指在17世纪以后,中国基本上开垦了所有能开垦的土地,土地没有增长,但是人口一直在增长。人口的增长靠什么来维持?主要就是靠精耕细作,靠这种非常内卷的方式。
  人口增长是跟文化有关系的,因为我们文化是要多子多福,然后人口的增长倒过来就使得人力变得非常便宜,所以没有技术创新的动力,觉得有事儿就是靠人力。这是中国农业跟欧洲农业很大的一个差别。比如说,扁担在欧洲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你找不到扁担这个东西,而中国在任何农业家庭里都有扁担。在欧洲所有重的活都是动物做的,很少需要人做,然后欧洲后来有了蒸汽机,要机械,就是说靠自然的物理的能源来解决。
  杜赞奇把内卷的概念转化为行政和政治上。他要解释清朝末年的新政要加强国家的控制,所以它要建各种各样的官僚机构,国家投入了很多钱,建立官僚机构,但是国家基层的行政能力并没有增强,对这个地方社会的服务没有增强。这是国家建设中的内卷。这导致什么后果?它有了那么多的官吏,就不得不从农民那里汲取更多的税务来养这些管理人员。但这些官吏很快就变成拿了工资为自己服务而不是为农村社会服务。最后导致了农村社会的解体和革命,因为攫取越来越多,但是没有反馈。
  (编程随想注:上述这段话从"行政治理"的角度谈中国历史的"治乱循环"。同样的话题,俺在更早之前的博文《"政治体制"与"系统健壮性"——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思考》也聊过,而且比上述更详细,并结合了"复杂系统"的相关理论)

......

  如果要跟原来讲的内卷做一个比较,就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了。传统上谈内卷是说为什么会形成一个高水平陷阱,一代重复一代,从17世纪以后没有竞争,大家都只是维持糊口的水平。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死循环的陷阱,你不是每天都在重复你的工作,你在不断发现新的抹油和辅食的品种,成天在微信群里面看别人在用的最新的东西,你如果重复的话,你心里就很慌。而且孩子不断的长大,选幼儿园就开始烦,然后到了小学就纠结,然后到小升初的时候,就是说是快逼疯的时候了。这个当然跟农耕社会里边的高水平相结合不一样。
  如果说原来内卷指的是一个重复的,没有竞争的,不能摆脱农耕社会这么一个结构性格局;那么今天的内卷是一个陀螺式的死循环,我们要不断抽打自己,让自己就这么空转,每天不断地自己动员自己。所以它是一个高度动态的陷阱,非常耗能。在小农社会里面,它体力上很累,但是不会有今天这种在精神上的这种折磨。

......

  内卷背后:高度一体化的竞争

......


  在职场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内卷是用来对现在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是用资本主义这个词太宽泛了,不太精确。因为资本主义最早起源的地方,比方英国,然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好的,可能是德国,在这些国家并没有出现这种"内卷"现象,所以它是有一点中国特色的。
  内卷背后,可能指的是: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竞争成为生活导向,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方式和生活和资源分配方式。
  首先当然是市场竞争。但是很多竞争其实不是市场性的,比方说你教育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市场性的,考试都是国家或者学校设定的。但是它会模拟市场竞争,把这个东西搞成像市场竞争一样,让大家来参与。
  然后"高度一体化"非常重要。我们今天讲的内卷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不分化,大家认准一个目标,为同一个唯一的目标活着。否则的话,如果你在职场不高兴,你去干点别的,开个面馆不行吗?不可以,大家一定要挤在一个道上。
  大家现在对"三和日结工"其实是有一种恐惧的,就是说你怎么就这样退出竞争了,这个怎么行?(编程随想注:"三和日结工"俗称"三和大神",后续俺会转载其它文章介绍这个群体)在中国,大家面临的压力不仅是说你要往上走,而且不允许你往下走。最近一位读了研究生的同学告诉我,他去麦当劳应聘,麦当劳看了他的学历之后,第一句话就问:你有没有考虑你父母怎么想。这句话是问得很重的,不是说你这个书都白读了,学费都白交了,直接是牵涉到情感问题和道德问题,好像是一种背叛。就是说你要把自己的社会阶层往下走,在道德意义上是背叛,到了这个程度。
  全国人民朝着一个目标去,要多赚钱,要买一百多平的房子,要买车,一定要成家等等。这个线规划好了,大家高度一体化,都要在这样一个市场里面争夺同一样东西。

......

  我们的竞争不允许失败和退出

......

  如果看一些比较成熟的社会,为什么大家相对安生了?大家安生了并不是因为说大家知道没有希望了,而是说把你的希望你的努力重新分配。你看到自己的特长,看到自己的兴趣,然后有很多不同的渠道,活得好的方式也是很不一样的。大家各自去找渠道,这样的情况下会有安生。他并不是说努力没有用了,而是说大家还是要努力,但是努力的方式不一样,你找出自己的途径来。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末班车过了,但是我们又不愿意开出新的赛道来。
  所谓内卷性不仅仅是说竞争激烈不激烈的问题,而是说白竞争,明明知道最后的收获也没有什么,大家还是要竞争。不知道除了竞争之外,还有别的什么方式值得去生活。如果你退出竞争的话,你有道德压力。

......

  现在内卷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没有退出的机制,不允许你退出。刚才讲到那位同学要去麦当劳工作,面试官第一句话就是说你父母怎么想?你要往下走,要退出竞争,过自己的生活,你面对的道德压力是非常大的。现在对"三和青年"的各种讨论背后也是有一种焦虑,就觉得这些人怎么就这样退出竞争了。因为整个社会的稳定,整个社会的所谓发达都是靠这种白热化的竞争维系起来的。

......

  竞争不完全是一个水平的,双边关系的。竞争从来都是一个三角关系,因为竞争它需要一个一个的第三方来确定。在最普遍的模型里面,比方说像体育竞争,当然你需要一个第三方,一个裁判,或者说一个经济的集团社团,确定竞争规则。这个是第三方。今天我们同学和同学之间的竞争,其实完全是由第三方来控制的。我们原来认为竞争是因为资源有限,是因为大家所谓供给需求关系不均衡。但是如果我是一个村长的话,如果我今天发明出一种方法,让所有的人互相竞争,最高的奖赏是我对他的认可,这样我作为一个村长是不是非常舒服?所谓的短缺,都是人为的。什么样是好的生活,什么样的东西是有体面的,这不都是人造的(人为设定的)?
  这种竞争导致一种非常高度的整合能力,就把所有的人都统一思想,所有的人一起消耗精力和生命,也不想别的,让大家就是这么的忙碌着。

......
  编程随想注:
  针对上述摘录的最后两段(竞争的【三角关系】),再稍微补充几句——
  天朝的特色是:先通过洗脑,让大多数人都认同某个【高度一元化】的评价体系,于是大多数人都愿意为该评价体系内的某个目标付诸毕生的努力。当绝大部分人的目标高度【同质化】,就如同大部分人都挤在同一个赛道上,自然会有【无谓的内耗】——这就是"内卷"的根源。
  通过这种方式,极少数人(权贵)可以实现对大多数人的【奴役】。而大多数人深深地陷入"内卷"的困境(陷入内耗),当然没有精力去思考为啥他们会深陷这种困境。如果他们没有精力去思考,就更加不可能去反抗。
  不得不感叹:这是一种高明的奴役方式!
  俺上述这些分析,对于项飙同学这种聪明人,当然也明白。但为啥他在这篇访谈中没有说破捏?很简单,如果他把这层窗户纸捅破(道出问题的根源),这篇访谈直接就被真理部封杀了,根本发不出来。
  大约从十年前(2011年左右),俺就一直唠叨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是政治会来关心你。


★天朝的财富分布,严重的两极分化


  大多数人深陷"内卷的困境",其中一个原因是——严重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咱们先来看一下天朝社会的财富分布,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这种"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统计局回应6亿人月收入1000元:有数据印证 @ 财新网》(网页存档
(编程随想注:以下是该报道的全文)
  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有6亿人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的表述,引起社会热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6月15日表示,这可以从全国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得到印证。
  付凌晖表示,《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等刊登的2019年住户收支调查相关数据显示,低收入组和中间偏下收入组共 40% 家庭户对应的人口为6.1亿人,年人均收入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其中,低收入组户月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户月人均收入高于1000元。


中国人的收入到底有多高 @ 网易》(网页存档
(编程随想注:以下是该报道的部分摘录,粗体是俺标注滴)
  中国有多少穷人?

  总理李克强给了一个算得上官方权威的回答: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这个数字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他们难以想象「每个月1000元是怎么活下来的」。
  后续媒体报道引用统计数据来说明总理回答的严谨性。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住户抽样调查数据,2019 年收入最低的 40% 家庭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79元,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5元。也就是说,中国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人群超过了 40%。
  更常见的引用数据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他们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简称 CHIPs)通常被视为国内最权威的收入分配研究。CHIPs 的数据也同样印证了总理回答的准确:
中国有 39.1% 的人口月收入低于1000元,换算成人口数即为5.47亿人,同时月收入在1000-1090元的人口为5250万人,因此1090元以下的总人口为6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为 42.85%。
不见图 请翻墙
(表格来自万海远、孟凡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网民依据 CHIPs 的表格还注意到另一个问题:中国有多少富人?「答案」似乎更加令人惊讶,他们发现:原来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每月两万的只有7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 0.05%
  这不是平常所说的「中产阶级」吗?「中产阶级」的人数居然都只有这么点?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月收入1000」的含义

  看新闻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弄明白总理所说的「月收入」的意思,因而高估了那「6亿」人的贫穷程度,同时低估了那「70万」人的富裕程度。
  总理说的「每个月的收入」,指的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
  其中「可支配收入」不易误解,已经算得上一个常见的概念,它可以粗略地理解为一个居民在税后拿到的各项收入,无论这份收入是工资、开店办厂得来的,还是拿到的补助、补偿、捐助,甚至包括「单位发的」实物福利。
  但「家庭人均」才意味着这些数据的实际统计方法:它是由调查人员追踪访问得到的一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再除以家庭成员的人数,得到的「人均收入」。
  比如说,一对中西部农村夫妇外出到工厂打工,家中留守一对子女,由一位老人照顾,这样的家庭就有五名成员,工厂工资3000元出头,一平均,他们全家都是月收入1000元左右的中低收入人群。
  而基于现实考虑,上有老下有小的农村家庭也不太能放任所有壮年劳动力全部外出,更常见的情形应该是妻子在老家务农,丈夫跨省务工。这样即使丈夫成为了熟练工乃至工匠,每月能挣到六七千,算得上较高收入的打工者,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然在「1000元左右」。
  根据北师大 CHIPs 的调查数据,不难为这「六亿人」作一个画像: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中西部地区,家庭规模在各阶层中是最大的 (户均 4.59 人) ,能挣钱拿工资的比例却是最低的 (37.37%) ,与上面讲到的两种例子高度相符,再加上学历普遍不高,也限制了他们务工挣钱的上限。

  那要做到「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两万,这样的家庭又该富到什么程度呢?
  考虑到国内富裕家庭较多生育二胎,可以以一个四口之家为例,在社保、个税缴纳规范的城市里,一对夫妻挣钱,养两个孩子,也就是夫妻双方的税后月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两人加一块,税前年收入至少要超过125万。如果这对夫妻的收入并不均衡,比如妻子税后月收入「只」有2万元,则丈夫税前月薪必须超过8.3万,属于百万年薪的「金领」阶层。
  他们当然是凤毛麟角一般的有钱人。

  真实的「中产」

  即使看了前面的解释,很多人大概还是会诧异,觉得中低收入人群比他想象的要多,而「金领」阶层远比他想象的要少。
  这也不奇怪,我们日常在舆论里,见到的多是关于「中产阶级」的迷思性描述,再加上为「中产」量身打造的消费宣传,很容易拉高了大众对中国人收入状况的估计。
  到底赚多少能算中产?其实在大约十年前,学术界就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国内中产阶级标准——家庭年收入超过8000美元,在今天折合人民币约5.5万。多少有点巧合,按照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这刚好是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
  不过在今天来看,一个家庭只有这样的年收入显然有些寒酸,他们在生活方式上应该更接近总理说的那六亿人,而与大众印象里的「中产」相去甚远。
  但能够符合「中产」印象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人们把上万月薪视作「中产」的基本门槛,然而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哪怕是全家人税后月收入加起来能超过一万元,都已经超过了全国 87.5% 的家庭。如果夫妻双方的税后工资(社保、个税规范缴纳)均超过一万元,那他们必定属于中国前 5% 的高收入人群。
  未婚青年可能对家庭收入的概念缺乏感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里还有一项「全国城镇劳动力主要工作收入」,同样可以颠覆很多人对自己收入的认识:一个月税后挣到5000元以上 (包括奖金) ,就超过了全国 80% 的工薪族。至于税后工资过万,那可以超过 97.5%。
  显然,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收入水平,都与电影、电视剧甚至媒体热炒的公共话题对不上号

......

  编程随想注:
  上述这篇分析了:为啥"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超过2万",仅仅才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不到千分之一(再次提醒注意:【家庭人均】和【可支配】这两个定语)
  虽然这这70万人已经可以算是【金领】,但即使在这70万人里面,依然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请看如下这篇文章。


银行年报透露高端客户资产信息——14万人拥有3万亿存款,人均2000万 @ 搜狐》(网页存档
(编程随想注:以下是该报道的部分摘录,粗体是俺标注滴)

2019-03-26

......

  在三家银行(注:招商、平安、浦发)的零售客户中,私人银行客户均是零售业务资产构成的重要板块。尽管门槛标准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不到万分之五的私人银行客户占据了行内3成左右的零售客户总资产,目前三家银行共计14万高端客户,支配着高达3万亿元的资产。

......

  在零售客户中,招行的金葵花及以上客户(总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达到236.2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11.09%。上述客户的总资产余额为5.51万亿元,占全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的 80.98%,这意味着 1.9% 的客户占据了 81% 的资产。

......

  平安银行2015年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平安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1.45万用户,管理资产超过2500亿元,平均每位私人银行客户管理的资产约为1726万元。若平安银行的私行客户户均资产未出现明显下降,目前该行的私行客户资产已经超过5100亿元,占零售客户资产的 36%,这意味着,万分之四的客户占据了 36% 的资产,相比招商银行更为集中。

......

  截至2018年末,浦发银行的个人客户达到7688.93万户,个人金融资产余额1.80万亿。以5000亿元作为基准计算,该行的私行客户资产约占总零售客户资产的 27.73%,即占客户总数不到万分之五的私行客户占据了近三成的零售资产。

......

  编程随想注:
  刚才这篇引用的都是大型银行的年报,数据的准确度很高,而且覆盖面很广,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数据上看,贫富分化已经非常严重;但俺要提醒大伙儿:以上数据所反应的贫富分化,依然被【严重低估】——
其一,
因为天朝最穷的6亿民众(也就是光头强总理所说的"6亿中低收入人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显然没有银行存款。因此,上述三家大型银行的统计数据,无法覆盖到这部分穷人。如果把这部分穷人也算进去,你会发现:富豪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实际上更低。
其二,
如果某人在银行的存款达到【千万级别】,很显然,这笔钱只是此人总资产的一部分。有千万级存款的人,多半还有 N 套房子(N 可能是两位数)。除此之外,通常还会有其它的一些资产组合。甚至包括一些【灰色】资产(很难被统计到的资产)。
  综上所述,从"存款统计"看"贫富分化",依然会严重低估。


★【教育】的内卷(以"高校"为例)


  在上个月(2020年12月)的博文《学习与人生——700篇博文之感悟》中,俺刚刚吐槽过天朝的"傻逼教育体制"(此处的"傻逼"是双关语——既指"教育的运作方式",也指"教育的产物")。
  当天朝的各个阶层都在内卷,教育界自然也逃不出这个命运,而且教育界的内卷会更惨烈。因为每个阶层都寄希望于——通过教育来实现阶层上升(或者起码保持阶层不下降)。
  7年前(2014年1月)俺曾经写过一篇《为啥急功近利反而赚不到钱——给拜金主义者的忠告》,其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人满为患的康庄大道反而变成羊肠小道,而人迹罕至的羊肠小道却如同康庄大道。当绝大部分家庭都寄希望于"通过教育来改变阶层",这条路就是上述所说的——"人满为患的康庄大道反而变成羊肠小道"。
  俺猜很多读者肯定想问:这下该咋办捏?
  在这种局面下,那些足够聪明的人会去寻找"人迹罕至的羊肠小道"——这也就是俺经常唠叨的【间接路线战略】。

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 @ 搜狐》(网页存档
(编程随想注:以下是该报道的部分摘录,粗体是俺标注滴)
  "在北大和清华,一个经常被提到的名词就是'卷',简言之就是一种因竞争而起的精力消耗和浪费。"李华说。人人都处于经济学所说的囚徒困境中。他还记得新生入学的时候,大家都有一种期待,在琳琅满目的课表里选自己有兴趣的,"在社团里做得风生水起,搞一些大事情"。但辅导员老师、学长们很快就会让大家冷却冲动,理性地聚焦到一件事上:绩点。北京大学元培学院院长李猛曾总结:"北京大学学生的学习特点——以绩点为中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关注绩点,关注每一门课的绩点。"
  "绩点"让前途、出路这些看似还遥远的事情迅速压在刚刚从高考中脱身的孩子们身上。"不管你未来走哪一条路,绩点都是基本保障。"李华解释说,"选修双学位要看你在院系里的排名,最热门的经济学双学位或者中文双学位,没有3.6申请起来确实会比较乏力,而且要看大一的成绩。"保研首先需要被所在的院系推荐,一般来说,需要总绩点排名达到前 60%。然后,还需要看接收院系的要求,这个标准在 10%~40%。如果学生想去一个热门的院系,"没有3.7可能是很乏力的"。出国念书根据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要求,好学校的要求自然不会低。至于找工作,绩点是履历上最一目了然的指标。"申请实习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有互联网大厂会要求你填写成绩在百分之几的水平。据说在金融行业,绩点直接决定了你能去什么档次的公司。"

......

  绩点的背后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变化。一个显著的标志是大学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变了。80年代,考试评分单纯依据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从1998年开始,成绩评定有了优秀率和不及格率的要求。根据2007年的规定,优秀率一般不应超过 30%,不及格率一般不超过 10%。这个原则意味着考试评价不仅考查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评价学生在群体学习中的相对位置,考试演变成当下同辈之间的竞争,分数成了未来竞争的工具。
  在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中,分数的厮杀自然会格外惨烈。用刘云杉的话说:"这是一个由各级各类'状元"组成的群体。考试既是他们证成加冕的盛典,又是塑造他们心智品质、身心惯习的日常战场。身经百战的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人人出手不凡。"要获胜,只能寻找窍门,不断加码。李华常遇到的一种情况是:一门课程老师要求提交3000字的论文,但是有同学发现提交5000字论文能拿到更高分数,于是所有人都卷入了字数竞争。
  高绩点不仅要求埋头苦学,更要求理性经营,在得失之间谨小慎微地做出选择。刘云杉在研究中分析:"学年或总评学习绩点 = 所学课程学分绩点之和 / 所学课程学分之和。所有课程参与计算,就课程对绩点的贡献来看,除了学分大小有差异之外,课程的其他特征都被夷平了。"

......

  大学里应运而生了一种课程,名曰"水课"。有学生这样告诉刘云杉:"我们要有刷绩点的课,这就是'水课',上课讲讲 PPT,考试考考 PPT……PPT(拼音)就是"骗骗他",跟看电影似的,看时高兴,看完就忘,能记住多少?……我现在修了100多学分,高质量的不到20个学分。"
  在被绩点统治的世界里,一个学生可能很成功,但根本没成长。刘云杉访谈过一个孩子,进入大学后,发现"课堂只教很简单的语句、规则,大量的练习需要自己下去应用、搭建。我主动性差,不愿意去学新的东西;如果设计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学习一种相匹配的新语言,我觉得好烦好难。小组共同完成的大作业,我最后做个PPT,实质贡献是零,在组里我很尴尬,别人也很尴尬。后来,我就不再选这类课了,因为我也不想拖累别人"。
  在大学,他完全按照高考逻辑获得了绩点上的"成功":"我专业的实际水平可能是倒数,但绩点一定要排在前面。大三有一门必修课,平时作业抄室友的,课程考试 70% 都出自往年的试卷,助教可能再出 20% 的新题,老师再出 10% 的新题。我在 BBS 上把能找到的试题全部打印出来,追着助教一道一道问清楚;我还巧妙地将助教出的 20% 考题给套出来了,最后这门课竟然得了95分!裸分第二名!我自己都惊呆了,因为我真的什么都没学会。"

  同样的逻辑并不只在绩点上体现。今天的大学,学生可以做学生工作、参加各种比赛、申请出国项目、实习等等,每一项都可以出现在未来的履历上,成为日后参选社会精英的资本。是否能够学到东西、是否属于自己的兴趣范畴,不再是从事这些活动的唯二评价标准,它在履历上的含金量是必须要考虑的。于是,这又成了一种"卷"。为了不落后于同学,陷于被动,每个人不得不把自己的简历尽可能地填满。

......

  有位老师当过省招生组组长,参加过竞赛生、自主招生、科创等项目的面试。他告诉刘云杉,早几年自主招生时,经常能见到非常有特点的学生。大概从2015年开始,他就不愿意再参加了。"因为招生所面对的学生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答案都一样。为什么?培训机构。现在很多孩子,包括自主招生、冬令营、竞赛中的孩子越来越会揣摩:老师你怎么想?我怎么迎合你?这很可怕。"
  在被打磨成相似的"原材料"的过程里,孩子们失去了宝贵的鲜活经验和成长的多种可能性。甘阳在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当院长的时候面试学生,看到很多孩子都有钢琴十级证书,一开始他为这么多家庭都有艺术教育感到很欣喜,可深入了解后,他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孩子真的对音乐有兴趣。
  从前,老师们认为最好的中学生是课外书读了很多的孩子。现在,绝大多数进入顶级高校的孩子都没有丰富的阅读经验,"真的读了很多书的,反而考不进来"。甘阳常常问学生中学的时候读过什么,得到的答案经常是高考有关的,要不就是"四大名著"——"我最不想听到说四大名著,都是概念性的东西,有没有真读过,我一问就知道。"
  在多年的训练里,年轻人真实的学习能力被剥夺。刘云杉有种强烈的感觉,孩子们越来越不善于读书。"教育最重要的是动手、动心、动脑,但他们往往只会动脑。书本里的东西需要和自己的人生经验、人生困惑结合在一起,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很多孩子在方法上很熟练,你给他们一个复杂的文本,他们会画思维导图,拆解一套逻辑结构给你,很像那么回事,可实际上他们无法把书本和经验联系在一起。我必须让他们举两个例子,把理论变成一个故事,再用自己的话讲给我听,反复倒腾几遍,我才能确认他们是不是真的懂了。"

......

  在工具理性和成功学的浸淫下,志趣变成稀缺品。一位理科学院院长告诉刘云杉,曾有一个绩点高达3.89的学生来申请奖金学,老师们一看,几乎所有难的、具有挑战的课程,他都巧妙地回避了,所以成绩单很漂亮。老师们追问他为什么不选有挑战的课,他说,那不是他的兴趣所在。老师们又问:"什么是兴趣?"他说,兴趣就是被承认,如果不被承认,就说明没有胜任力,自然也就没有兴趣。
  "我得出结论,他不是对知识感兴趣,而是对分数感兴趣,对绩点感兴趣。"这位院长说:"我坚决主张,不给他奖学金,如果我们奖励这样的学生,鼓励这样的做法,我们学校就完了。"
  "大学需要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创造的前提是敢于冒风险,而成功学的要义恰恰是规避风险。"刘云杉说。

......

  编程随想注:
  在前不久的博文《学习与人生——700篇博文之感悟》一文中,俺专门吐槽过 IT 行业里面的"名校科班精英"(名牌大学计算机系高材生)。大部分"名校科班精英"的工作能力【很差】(只有小部分是真的优秀)。看完上述这篇《绩点为王》,你就会明白其原因。如果连清华北大都如此明显的【高分低能】,其它大学可想而知。
  另外,上述文章提及的"那些有钢琴十级证书的小孩,几乎没人对音乐有兴趣"。为啥会这样捏?俺在上述《学习与人生》中也谈到了——关于"补习班的【毒性】"。
  很多身为家长的读者,自己并没有理解"什么是兴趣",建议这些人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兴趣爱好?以及它有啥好处?


刘云杉谈"教育内卷":教育解决不了社会结构问题 @ 澎湃新闻》(网页存档
(编程随想注:以下是该报道的部分摘录,粗体是俺标注滴)
  现在的中国和1980年代是完全不同的,但也不是"固化",如果真的固化的话,今天的家长这么努力"推娃"反倒是没有道理的。大家依然愿意投资教育,是因为大家认为还是有希望凭借此来改变后代的命运。
  之前大家都在自动上升的扶梯上,但这种上升的状态不可能总在持续,我们的下一代会面临更复杂的问题,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底层在教育中有实现平等的诉求,中产阶层则要投资与经营,防止地位下滑,而精英群体则要严格地维持自身的地位。这些诉求都在教育场域之中展开博弈。
  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教育内卷"(即过度或者不当的竞争)的出现,教育的筛选功能与培养功能完全脱节,有筛选无培养,或者说围绕筛选而进行训练,这就把教育内在的育人逻辑侵蚀了。
  "教育内卷"之下,教育本身已经被扭曲成了各方利益博弈的赌场,赌资是孩子的成绩和成就,其后是家庭的投入、经营以及相应的社会资源。
......


★【白领】的内卷(以"拼多多"为例)


  编程随想注:
  2021年元旦前后,"拼多多"在不到两周时间,发生一起员工猝死以及一起员工自杀。所以本章节转载的文章,大都与"拼多多"有关。

大厂里的数据奴隶 @ 中国数字时代》(网页存档

重磅爆料,我在拼多多的三年 @ 中国数字时代》(网页存档

拼多多的厕所上了热搜,996的大厂员工没有如厕自由 @ 虎嗅》(网页存档

一位五个月共休息了五天的拼多多员工决定离职 @ 中国数字时代》(网页存档

拼多多员工自杀背后——什么在逼迫年轻人至死方休? @ 新浪》(网页存档


  编程随想注:
  俺要提醒大伙儿,天朝的黑心企业太多啦,远远不止"拼多多"这一家。比如下面这篇转载,揭露的是华为。
每周转载:华为李洪元案——工作996、离职251、维权404(大量网友评论,多图)


★【蓝领】的内卷(以"外卖送餐"为例)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 新浪》(网页存档

外卖骑手被迫加速的驱动之手——AI 还是利益 @ 南方周末》(网页存档

自焚的饿了么骑手——工资被扣5000元,多次讨要未果而轻生 @ 新浪》(网页存档


  编程随想注:
  "外卖骑手"面临的困境,其实很类似于"996员工"。他们的共同点是——【被压榨到极致】。
  为啥这些大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如此极致的压榨捏?直接原因是【工会的缺位】。关于这点,俺至少已经写过如下两篇博文,进行深入的分析。
"996工作制"只不过是【劫贫济富】的缩影——"马云奇葩言论"随想
博弈论入门教程——从基本概念到具体案例

  如果你进一步追问:"咱们天朝的工会,为啥会缺位捏?"。更深入的原因,也就是俺经常唠叨的——如今天朝虽然挂着"马列主义 or 社会主义"之类的招牌,其实搞的是【权贵资本主义】的把戏。
  开博十多年,俺已经写了几十篇博文了,吐槽党国的政治体制。比如下面这几篇:
相当奇葩的天朝,【劫贫济富】的国度
看看全国人大代表都是啥货色——兼谈"议会道路的改良"行不通
习包子露馅——习近平在内的权贵家族如何转移巨额海外资产
......

  顺便说一下:
  【墙内】有很多文章对996的问题进行分析,但都【没有】触及上述问题的根源。上述根源不难想到,为啥【墙内】的文章都没有提及捏?还是因为【真理部】——敢于说出问题本质的那些墙内文章,都已经被审查、被封杀了。
  因此,如果某个网民只依赖【墙内】的信息来源,就很容易被误导。


★底层众生相


深圳"三和"纪事 @ 网易》(网页存档

  编程随想注:
  本文开头转载的那篇《人类学家项飙谈内卷》,其中已经提到了"三和大神"。所以俺专门找来一篇相关的报道。
  "三和大神"虽然出自深圳,但在其它一二线城市也有类似的群体。


杀马特、三和大神、提桶者——二代农民工的出路在哪里? @ 搜狐》(网页存档

  编程随想注:
  如副标题所示,这篇讲的是"大部分农民工子女的现状"。
  关于"三和大神",前面一篇已经介绍过;所谓的"提桶者"指的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可以放在一个塑料桶里面。


我发现了一群都市隐者,栖居在城市的皱褶里 @ 搜狐》(网页存档

  编程随想注:
  这篇主要讲"城市中的流浪汉"(无家可归者),介绍他们的生活居所。



★"内卷"的后果


  当"内卷"越来越严重,必然会产生很多宏观层面的社会问题。由于本篇只是《每周转载》,不是原创博文,俺只简单聊几点:

  1. 阶层固化
  当"内卷"越来越严重,"阶层固化"也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引申阅读:《点评中国社会九大阶层——没有公平、难以流动、无法稳定

  2. 人口结构恶化
  关于这个话题,俺在《"盛大庆典"难掩【内忧外患】——天朝沦陷70周年随想》一文中已经聊过了。考虑到某些老读者比较健忘,某些新读者没看过那篇。再重复唠叨几句。
  最近十多年,网上流传一句"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推而广之,"生活压力是最好的避孕药"。
  全面放开"二孩"已经好几年了,而生育率依然【猛降】,这就足够说明问题啦。
  当生育率持续下降,很多人只关注"总人口数的变化"。其实"人口总数"反而不是最重要滴;比这更重要的是【人口结构】。
  如今天朝有着庞大的老龄化群体,而年轻人却越来越少。这个结构非常畸形,并且会让【抚养比】快速恶化(注:"抚养比"越恶化,则每个年轻人的赡养压力越大)

  3. 稳定性下降
  天朝这种"权贵资本主义"的模式,说到底是建立在【割韭菜】的基础上(广大屁民都是韭菜)。
  如今韭菜都不愿意生小孩了。于是在未来几代人,可收割的韭菜会越来越少。到时候,朝廷靠什么来维持庞大的官僚系统?靠什么来维持庞大的维稳经费?
  到了某一天,"维稳经费"不够用了,政权的稳定性如何保障捏?

  4. 幸福感递减
  韭菜减少了,但朝廷的开销不会少,甚至会变得更多(千万不要低估"官僚系统的贪婪")。在这种情况下,(平均而言)单棵韭菜遭遇的剥削就变得更沉重了。体现到【代际】这个维度,你就会感觉到"代际间的幸福感递减"。通俗地说:80后比70后悲催,90后比80后悲催,00后比90后悲催(以此类推)
  当幸福感随着代际而递减,从某种程度上也会降低父母的"生育意愿";于是韭菜会变得更少——最终形成某种消极的正反馈(恶性循环)。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政治体制"与"系统健壮性"——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思考
学习与人生——700篇博文之感悟
为啥急功近利反而赚不到钱——给拜金主义者的忠告
"996工作制"只不过是【劫贫济富】的缩影——"马云奇葩言论"随想
相当奇葩的天朝,【劫贫济富】的国度
点评中国社会九大阶层——没有公平、难以流动、无法稳定
"盛大庆典"难掩【内忧外患】——天朝沦陷70周年随想
若政治制度不公平,则经济改革无意义——谈谈天朝这个大赌场
什么是【真正的】兴趣爱好?以及它有啥好处?
读书笔记:<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每周转载:华为李洪元案——工作996、离职251、维权404(大量网友评论,多图)
看看全国人大代表都是啥货色——兼谈"议会道路的改良"行不通
习包子露馅——习近平在内的权贵家族如何转移巨额海外资产

書評:人類殺刼 - 區家麟

 人類殺刼 - 區家麟

更新時間 (HKT): 2021.01.30 02:00
《殺刼》封面

有些書,你知道一定要讀,只差讀書的時機;《殺刼》這本書,印行十多年,現在要讀。

正如書的封面一句,這本書是「不可碰觸的記憶禁區,鏡頭下的西藏文革,第一次披露」,西藏是民族衝突的斷層,文革是專制醜惡本質的痛點。藏人作家唯色從他父親的遺物中找到底片,數百張西藏文革實錄,重現世間,她拿着舊相片,再踏父親的足跡,訪相片中那些在歷史洪流中不由自主,臉容或激昂亢奮、或茫然不知所措的藏民,重塑雪域佛國被摧毀的故事。

我嚮往西藏的高原雪山,也敬慕藏人的純樸誠摯,曾經幻想要在這無垠天地中遊歷潛修,最近已明白,大概此生無緣再到西藏,況且雪國亦已變樣,無可戀。惟《殺刼》一書,帶領人去一次時空旅行,回到半世紀前藏文化被宰割蹂躪的當下。

天空本來明淨、信仰本來祥和,而破壞的形式總是相似。文革烈火燒到西藏,由黨報鳴鑼開道,相片可見,人們當街宣讀「決心書」,集體宣誓表忠;大昭寺外,鎏金寶瓶遭移除燒毀,換上毛澤東頭像與五星紅旗;口號總是動聽的,橫幅寫上「信教自由的方針」,但口號也總是矛盾的,同時又要「貫徹執行政治統一」,宣示全面管治權。

「破四舊」摧毀目標,正是藏人的核心精神泉源,佛寺的法器、經書、法輪,佛塔遭殃,識時務者則抓緊亂局,偷走佛龕內的金銀珠寶。相片中見一棵大名鼎鼎的樹「唐蕃古柳」,相傳是文成公主帶來西藏,見證自古以來,唐朝和吐蕃平起平坐時兩邦之交往。搗毀大昭寺當日,群眾隨手折下唐柳枝葉生火,焚燒經書法器,隨後不同派系互撒農藥毆鬥,農藥撒到古柳樹上,一千三百年的老樹就死了。

相片中,喇嘛脫下了絳紅大氅,換上半軍服、手執毛語錄;走在經輪的迴廊上,是一臉稚嫩的紅小兵。幾十年過後,唯色重訪參與破壞佛寺的人,有人變得更虔誠,擔心自己死後遺體「去天葬臺連鷹鷲都不會吃」;有僧人懊悔終生,幾十年來不敢再穿袈裟,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資格。

佛器搗毀、佛寺夷平後,新神誕生。一張相片可見,毛澤東畫像豎立到莊稼中,變成驅趕雀鳥的稻草人。信仰摧毀了,換上另一種信仰,然後又瞬即破滅,換上虛無。

這本書為什麼叫《殺刼》?原來,「革命」一詞翻譯成藏語,發音似普通話念出來的「殺刼」,藏語「文化」的發音則同普通話「人類」近似。「文化大革命」翻譯成藏語,就是「人類殺刼」。

慘痛的歷史要不斷訴說,否則它會重複自己。

(轉蘋果新聞網



from 看不见的西藏~唯色 https://ift.tt/36wqwdk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支持者全國再上街 監察組織估計逾 500 人被捕

綜合外電報道,俄羅斯多地在當地時間週日(31日)再有市民民眾響應反對派號召上街示威,聲援被扣押的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據俄羅斯示威監察組織 OVD-Info 估算,至少519人被捕,現時警方在首都莫斯科追捕數以千計參與示威的市民。另外《紐約時報》表示,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的妻子Yulia Navalnaya在莫斯科被捕。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為支持被捕的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俄羅斯各地舉行集會,莫斯科警方為限制市民參與集會,首次關閉 7 個位於首都的地鐵站。在新西伯利亞,至少 2,000 人在街頭形容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是賊(Putin is a thief),又高喊要爭取「自由(Freedom )」。另外,在鄂木斯克( Omsk)及葉卡捷琳堡( Yekaterinburg),亦分別有約 1,000 及 7,000 人上街示威。

報道引述莫斯科當局指,首都在示威開始前有約300人聚集,部分人被防暴警察帶走;而俄羅斯示威監察組織 OVD-Info 則估算,警方暫時在全國多地拘捕至少 519 人。

據《紐約時報》,現時警方在首都莫斯科追捕數以千計參與示威的市民;而在約一小時前,在海參崴(Vladivostok)參與示威的市民被防暴警察追趕至結冰的海灣上。由於俄羅斯警方在示威開始前不斷搜捕及關閉地鐵站,在示威開始約一小時前,組織者宣佈更改原定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舉行的示威地點。

曾調查總統普京內閣核心圈子的貪腐行為的,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 (Alexei Navalny),去年 8 月從托木斯克飛往莫斯科的航班上被揭中毒,及後被送往德國治療。納瓦爾尼今年 1 月,返回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時,被俄國警方拘捕。他號召支持者 23 日發動全國示威,當日約 100 城市均有人上街,近 4,000 人被捕。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https://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4%BF%84%E7%BE%85%E6%96%AF%E5%8F%8D%E5%B0%8D%E6%B4%BE%E9%A0%98%E8%A2%96%E6%94%AF%E6%8C%81%E8%80%85%E5%85%A8%E5%9C%8B%E5%86%8D%E4%B8%8A%E8%A1%97-%E7%9B%A3%E5%AF%9F%E7%B5%84%E7%B9%94%E4%BC%B0%E8%A8%88%E9%80%BE-500-%E4%BA%BA%E8%A2%AB%E6%8D%95/


“少数派报告”中国版的另类现实 大数据预警真有那么神?

来源:
美国之音

欧美的研究学者说,新疆的高压监控系统已经用在了中国其他各地,大数据“预测预警”策略成为中国公安部门侦查和执法宣传中的一个热词,但引发的效用和道德问题也颇具争议。

中国各地监控支出十年升高19倍

中国政府在新疆监视通讯、广设监控设备,这一主要针对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监控科技组成的天罗地网引发全球关注。美国与欧洲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新疆以外的中国其他许多地方,与新疆类似的监控方案也广为使用,而且多样化。

在改编自1956年同名小说的影片《少数派报告》中,警方与具有先知能力的超能力人类合作,在“罪犯”实施犯罪之前就将其捉拿归案,让重罪彻底从社会上消失。研究人员说,在监控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帮助下,这种被称为“预测性警务”(predictive policing)的做法正在受到中国各地的公安和政府部门的推行。

一项由前美国国务院分析专家、网络杂志“中参馆”(ChinaFile)高级编辑杰西卡·巴特克(Jessica Batke)和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高级研究员马晓月(Mareike Ohlberg)最近共同发起的研究梳理了2004年至2020年的76000多份中国各地政府机构的监控设备和服务的采购公告。她们的研究发现,从2010年至2019年,监控相关设备和服务的采购公告数量增长了近19倍。

研究说, 65.8%监控采购由公安系统进行,地方政府部门采购了15.8%的监控设备和服务,其余的采购部门还包括各地的政法部门、城市管理、维稳单位、地方党支部等。

研究还说,在2019年,中国三分之一的县市级政府机构(998个)增购了某种类型的监控设备。仅在过去的五年里,被称为“雪亮行动”的监视活动花费了140多亿元人民币(21亿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其他监视项目的支出。

马晓月对美国之音说,尽管不能断定中国各地公安是否正在积极学习新疆的高压政策中的监控和执法经验,但她们的调查显示,“新疆和中国许多其他地方的监控项目在措辞和解释这些项目的逻辑阐述上非常相似”。

在新疆之外,各地政府的监控策略不拘一格。其中,预测性警务的做法引人关注。这一执法理念的目标是让侦查人员在犯罪发生之前就预知并阻止其发生。

大数据预测预警,《少数派报告》在中国将成现实?

早在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作出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指示,特别强调要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要求“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

2018年,中国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就“智慧警务”建设作出部署,并提出“公安大数据战略”,称大数据是公安工作“战斗力生成的新增长点”,要求各地“着力提高预测预警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动态管理能力”。

马晓月本星期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一次网上讲座分享了她与巴特克的研究。她透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部门的一份招标文件似乎揭露了中国公安以大数据预测预警策略的部署方案。

哈尔滨公安香坊分局这份发表于2017年、预算为1465万元人民币的招标文件显示,当地公安部门已将“涉恐、涉暴”等人员录入“重点人员库”,因此可以根据“有监督学习”的方法,“以这些已知重点人员为训练样本,训练一个分类或预测模型,对所有的人员进行分类和预测,找到潜在的涉恐、涉爆等重点人员”。

这份文件将这个大数据分析功能称为“涉恐涉暴人员预测模块”。

惩治犯罪作用有限 主要是维稳工具

预测性警务是中国借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工具推广的“智慧安防”、“智慧公安”社会管控体系的一部分。中国政府说,提高公安“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过,许多分析人士质疑预测性警务对改善社会治安的作用。

《北欧法律和社会研究期刊》(NAVEIÑ REET: Nordic Journal of Law & Social Research, NNJLSR)2020年刊登的一篇题为“公安的集权梦——预测性警务在中国”(Predictive Policing in China: An Authoritarian Dream of Public Security)的分析论文结论指出,中国预测性警务路线要想真正达到降低犯罪率的目的还面临许多体制问题的阻碍,宣传价值可能是中国建立这种犯罪预防体系的最重要目的;与此同时,当局强调“预测预警”真正针对的目标是持不同政见者、访民和一些弱势群体。

论文作者、德国科隆大学中国法律文化系研究员、讲师丹尼尔·斯普里克(Daniel Sprick)对美国之音说,中国的犯罪统计数据常常是“歪曲和带有偏见”的,因此难以判定预测性警务是否帮助社会改善治安。

斯普里克的研究重点是中国刑法和司法制度改革。他并未完全否定中国大数据预测预警战略在预防犯罪中起到的作用。例如,公安机关可以利用“大数据”来防范电信诈骗。

反电信诈骗预测预警的AI算法模型在经过大数据训练后,可以实时预测事件关系网中的人员关系,计算出疑似受骗者,并主动向他们推送预警信息。在一些中国媒体的宣传中,常常有警方在受骗者在赴银行向诈骗人转账前及时将其拦阻的报道。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2020年4月发布了一份有关疫情期间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的案例汇编,列举了全国各地51个反电信诈骗的成功案例。报告称,公安的一系列打击做法让疫情期间的电信诈骗“连续多周明显下降”。

不过,科隆大学的斯普里克说,预测性警务在电信欺诈这类主要涉及大量网络通讯数据的犯罪方面可能有一定用武之地,但一旦警务从网上转到网下,人工智能预测预警存在大量偏见,无法编织出罪案的准确全貌。

“谈到街头犯罪和网络世界里根本没有的犯罪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你必须把街头巷尾采集的数据丛输入机器。这很难,因为这些数据的生成永远是偏见的产物,因为就连那些做算法编程的人都带有偏见……因为他们使用的是以前的已有数据,或多或少受到这些数据的影响。”

斯普里克引用数据分析行业的一个说法形容:劣等数据做出来的警务判断是“垃圾进,垃圾出”。他说:“这在中国绝对是一个问题。”

斯普里克强调,中国政府最关心的似乎不是为了研究如何利用大数据科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是通过大力宣传安保工作中的科技投入,提高公安部门的正面形象,进而加强政权的合法性。

斯普里克说:“预测性警务的运用是在展示他们(政府)在尽最大努力创造出很多成果,用市场上能获取的最现代化的手段让公众有一种安全感和治安有效的感觉,所以这种预测性警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幕前的游戏。后台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

专家批预测性警务作法不符伦理

预测性警务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也广为诟病。数据隐私问题专家、加拿大全球隐私与安全设计中心(Global Privacy & Security by Design Centre)执行总监安·卡沃基安(Ann Cavoukian)对美国之音说,预测性警务让人“无法容忍”。

她说:“预测性警务充满误报。这不是一个可以准确检测任何东西的方法。”

“这是完全不道德的,因为它不是建立在任何现实的基础上,只是对某些行为作出假设,然后将其实际应用到人身上。”卡沃基安说:“但你不能那样做。你需要证据,需要合理的依据……当你有合理依据的时候,你把它交给法官。如果你能说服法官,你才能拿到搜查令,让你能够去收集信息。但这些都是必须采取的一系列步骤。预测性警务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有关人工智能在警务和侦查工作中的运用,在西方也有许多伦理问题的争议。民权活动人士认为,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容易参杂偏见,让机器区别对待少数族裔人士,让他们更容易成为执法针对的目标。

斯普里克说,在预测性警务的道德问题讨论中,他不想强调任何中西方的二元对立。但他特别指出,中国的司法体系所欠缺的是:无论是机器出错还是人工误差,警方受到的问责程度远不如西方民主国家。

他说:“中国缺乏一个可以真正向政府施加足够压力的、迫使政府追究警察的责任的公民社会。当然,缺乏一个与政权对立的公民社会是中国的一个体制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预测性警务或多或少会产生更多的误报,而这些误报不会导致在我们这里(西方国家)会出现的那些丑闻。”

斯普里克说:“在美国的预测性警务实验中也出现过很多误报,再度激发了整个种族偏见问题。但美国有强大的公民社会,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打前阵提供支持。中国没有这样的协会,特别是没有具备足够力量来支持那些最有可能成为这种误报受害者的人——那些已经被边缘化的人……例如农民工、吸毒者和街头小贩。不是中国人不在乎,而是中国缺乏这种内在的问责制度。”

中国警方近年来在国内重要会议和G20峰会等国际活动举行时扩大通讯监控、加大对访民和异见人士的打压,此类报道已屡见不鲜。斯普里克说,从当局“维稳”的出发点来看,预测性警务或许是一个“有效”的工具。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1/%E2%80%9C%E5%B0%91%E6%95%B0%E6%B4%BE%E6%8A%A5%E5%91%8A%E2%80%9D%E4%B8%AD%E5%9B%BD%E7%89%88%E7%9A%84%E5%8F%A6%E7%B1%BB%E7%8E%B0%E5%AE%9E%7C%E5%A4%A7%E6%95%B0%E6%8D%AE%E9%A2%84%E8%AD%A6%E7%9C%9F%E6%9C%89%E9%82%A3%E4%B9%88%E7%A5%9E%EF%BC%9F.html


GME沽空事件的啟示

GME沽空事件揭露了傳統金融霸權時代的轉移。
傳統對沖基金、沽空機構以「反價值投資」的方式,靠做空「過高估值」的股份賺取暴利。其方式是先撰寫一份字字鏗鏘數十甚至數百頁的詳細分析報告,「懶係客觀」地從基本因素分析目標股份的價格過高。
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從沽空該股份中獲利。這是當然的了,難道語重心長出份報告為大眾投資者著想,教大家投資有風險?
出報告目的很簡單,就是旨在利用其大行的名氣影響市場投資者,是以大蝦細的行為。沽空機構有資本實力,有訊息散佈的能力和優勢。傳統而言,他們會通過金融報章、Bloomberg、路透社等傳統金融媒介的渠道向市場投資者發佈信息和其「客觀」的分析觀點,從而影響市場投資者的投資行為。
可是,在大互聯網的時代,他們的這種優勢已被淡化。從來,號召力來自訊息的渠道和平台,今天,這已不是大行所獨有。當擁有號召力,資本便能聚集,當資本聚集便能操控市場,而基金本身也只是「資本聚集」的一種形式,靠的是基金經理的號召力。
以往,機購大戶代表了資本的聚集,散戶根本以卵擊石。因此,大戶一出手,散戶只能屈服跟風,識時務者為俊傑,順風車搭得及時或許能從大戶的手指罅中有些微的斬獲。所以市場一有風吹草動,看到有大戶沽空的身影,散戶便立即跟風沽貨,骨牌效應,人踩人事件屢見不鮮,大戶設計的結局往往最終都能自我實現。
今次GME沽空事件,大戶反被散戶挾淡倉,說明了一件事,就是時代的更替轉變。以往大戶之所以能為所欲為,推倒預先設計好的骨牌,依靠的是「資本聚集」的能力,「資本聚集」的能力來自其號召力,號召力當然來自大行的品牌或著名基金經理的大名,而最終市場人士當然相信他們具有絕對的影響力,從而令事件最後能自我實現。
然而,在大互聯網的世代,隨著社交媒體平台的普及,每人每日的大部份行為可以說與社交媒體幾乎實時地同步著。這包括了生活的點滴、午餐和晚飯的美食、情緒的宣洩、政治的取態、對社會的不滿等等,甚至乎個人的投資行為,「都會」在社交媒體平台之上分享。這裡要注意「都能」和「都會」的不同。以前是「都能」,現在是「都會」,意思是互聯網和社交平台已存在多年,但人們對它的應用開始滲透至各種層面。
原因是行為習慣的改變,使用的時間越來越長,依賴度越來越高,應用層面越來越深入和廣泛。而事實證明,從2010年到今天這十年來,人們花費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時間上升了以倍計。據統計,每人每日花超過1/4的時間在移動互聯網上,而且趨勢在增加中。這當中對「市場」有了一個重大的啟示。
傳統所謂的「市場」其實指的人類的行為。當人類對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台的使用時間越來越長和依賴,這意味著最能控制市場的,不再是著名基金經理,而是網絡KOL。Elon Musk 在Twitter一個動態就對市場產生明顯的影響,這是訊息傳遞和接收習慣之改變,從而影響市場行為的重大啟示。
要知道,傳統以來,上市公司要與公眾溝通一般只通過發佈上市公告,而有些最多只有一季發佈一次業績公佈,自願性的動態公告欠奉,小股東接收到的都是滯後的訊息。身為買了公司股票的小股東或投資者們當然希望動態地知道上市公司的最新情況,最好日日都見到上市公司CEO講講公司的動態消息和市場看法。相比起交易所上市公告,社交媒體當然來得更即時更貼市。
因此,若上市公司的CEO是使用社交媒體的能手,甚至是KOL的境界,其股價當然更易受到追捧。另一方面,受到沽空機構追擊的機會亦會較低。這是為何沽空機構面對有Elon Musk這位超級KOL坐陣的Tesla只能節節敗退,聞風喪膽。有誰敢藉以說Tesla是泡沫而大手沽空?誰大誰惡誰正確,預測市場的行為之前要先預測對手的力量,其中之一就是其號召力和影響力,因為資本從來都只會助紂為虐。這是作為專業投資者/機構不可或缺的分析過程。
可是,今天「資本」已不再是基金大戶的專利,「網絡資本」的力量在現今「網絡掛帥」的新世代已經是深不可測。
傳統基金大戶在今天的世代已不再無敵。基金本身都是向散戶集資,但當社交平台都有「召集」的能力時,「聚集資本」已不再是基金經理的專利,事實上互聯網社交媒體/平台連集資的過程都省略掉,這才是它厲害的地方。
社交媒體平台所召集的不是資金,是一種意志,而每個人都是獨立投資者,是個人的投資行為。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定義上不能稱為「一致行動人士」,大家只是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投資想法和行為意志,即使詳細分享自己的statement,是個人的自由,又有何問題?今天不同的是,通過平台網絡化,訊息可以1:10000+ 的形式實時散播,變成對市場有絕對的影響力。嚴格來說,監管機構都奈不了何,大家都是「跟足規矩」來玩。
相反,今天券商(背後可能是監管機構的指令或「建議」)「禁止建新倉,只許平倉」的做法就是不遵守遊戲規則的做法,亦顯示了監管機構對「網絡資本」的恐懼。當然,監管機構的最大責任是維持金融市場穩定。今次是沽空機構做空在先,且沽空比率達140%,意味著「沽突了」,在骨牌式下跌的如意算盤沒有出現的情況下,市場根本沒有足夠的貨去平倉。這是「貪婪得來自信,自信得來愚蠢」的行為。
這樣的沽空,理論上可以輸無限,然後引伸一連串的金融連鎖效應,因為金融機構後面的資金鏈一環扣一環,一家金融機構破產也可能足以引致金融危機,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整條資金鏈究竟有多長,這是美國金融規則和監管的問題,有機會再多作解釋。今次券商或監管機構的介入雖然輸打贏要,從另一角度,這可算是息事寧人。此外,GME股價已嚴重偏離公平值,價格越高,持貨者出貨的誘因越大,再沽空的誘因越大。整件事最後可能是最早期在低位「先挾高,後走貨,再沽空」的人獲利最豐,他們才是真正的莊家。所謂的「金融革命」可能只是發起人號召時的一種口號、一面旗幟。
今天資本市場的規矩,本來就是由大戶設計來玩,只是在設計當年沒有今天的互聯網生態,在大戶設計的遊戲規則下,大戶的「資本聚集」能力和訊息的不對稱,成為了大戶在資本遊戲的絕對優勢,大戶理所當然成為遊戲的壟斷者。
然而,從今以後「網絡式金融」將會是主流。真正的「大戶」將會分散地隱藏於網絡之中。KOL連基金都能在網絡號召,基金經理都要KOL化,KOL和社交平台參與者在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資訊壁壘在大互聯網世代已完全打開,傳統的Bloomberg 和Reuters在資訊渠道上已不能專美。
投資者要投資獲利必須要熟悉網絡生態,思維必須要更前瞻,因為「市場」將會變得非常前瞻。倘以傳統思維投資,你將永遠落後,正如傳統地產股的NAV折讓日益擴大,傳統投資者若以傳統思維認為「好抵買」就錯了,因為這折讓正反映了這類投資正被「網絡式金融」市場屏棄,落後市場的人,投資會永遠失利。作為投資者,在江湖中行走,必須要明白「適者生存」的道理。



from Starman 投資世界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1/01/gme.html


前无古人,散户抱团向华尔街发动互联网“金融起义”

来源:
法广

新年伊始之际受到全球关注的重大话题颇多,这些事件却在近日无法盖过一场正在发生于华尔街的革命。如果说四年前,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打着平民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大旗,开始了对美国传统政治建制派的历史性冲击,不少观察家则认为,目前正在美国股市上发生的散户抱团对大投资人和对冲基金的讨伐,其历史地位或将不亚于四年前的那场革命。

如果您是曾饰演过电影《蝙蝠侠》的好莱坞巨星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的影迷,您一定看过2015年上映的讲述华尔街的投资人们,如何在利益和贪心的驱动下造成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电影《大空头》。这部电影以改编真人真事介绍了在美国房地产业的巨型泡沫破裂前,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投资人,如何通过做空房地产类金融产品在危机中从华尔街的银行们手中大赚一票的故事。谁能想到在那场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近13年后,有着成千上万的散户也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针对华尔街投资人和大型对冲基金地讨伐。

故事大约是这样发生的,游戏驿站(GameStop)是一家美国的电子游戏连锁实体零售商。如果您生活在美国,您一般在购物商场都能看到这一向顾客出售游戏及其周边的商店。但随着线上游戏下载平台和亚马逊等线上订购平台地快速发展,游戏驿站这一依靠上世纪经济模式盈利的公司也在近年来越发受到互联网发展地冲击。这一可以说是“老古董”的公司股价也一直呈现颓势。加上2020年的新冠疫情爆发,公司更是雪上加霜,不得不永久性关停近500家门店。

游戏驿站在现实中业绩暗淡的趋势也引来了诸多华尔街对冲基金的注意。坊间传言,不少对冲基金已经在做空游戏驿站的股价。做空是股票期货市场常见的一种操作方式,操作为预期股票期货市场会有下跌趋势,操作者将手中筹码按市价卖出,等股票期货下跌之后再买入,赚取中间差价。但近日发生的令这些横行华尔街数十载的精英投资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次金融大佬和他们的对冲基金不但没有得逞,还翻车了。

近日,游戏驿站的股价并没有按照做空机构们所希望的那样不断下跌,忽然却成为全美最热门的投资对象,股价从1月12日的19美元,29日当天收盘309美元,其股价在过去两周中曾一度暴涨了1000%。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最简单的解释是,这场“韭菜”起义的“大泽乡”起始于著名网络贴吧Reddit网站的“华尔街下注”(r/WallStreetBets)版块。相关报道指,该板块日前传出了多家大型对冲基金正在做空游戏驿站的消息,有好事者便在该论坛上呼吁网民集中资金抬高游戏驿站的股价而与这些华尔街巨头们进行对赌。

相关报道指,在股价暴涨之前,做空游戏驿站的机构非常多,据FactSet的数据显示,游戏驿站的空头净额一度达到股票流通量的138%,一度成为美股市场上被卖空最多的上市公司。美国时间1月26日盘后,世界首富马斯克发布了一条推文,高呼“Gamestonk!”,并附带了“华尔街下注”板块的链接。马斯克的推文,给原本疯狂的行情再加了一把火,27日盘前游戏驿站的股价最高飙涨至143%,股价一度升至360美元/股。28日美股交易时段,游戏驿站股价更是一度涨至483美元的历史新高,随后经历17次熔断,最终收跌超过40%。此前,华尔街知名大空头——香橼曾对游戏驿站发表看空报告,认为其合理股价只20美元。

投资游戏驿站股票的呼声则得到了大规模相应,散户们以集体大规模的方式,指定抬高游戏驿站的股票价格来“轧空”,也就是快速抬高股价,使做空投机者们不得不以高价买入,从而获取暴利。这些散户们在通过互联网抱团后,诱使那些下注的大型对冲基金落入圈套,后者本想做空游戏驿站股价的企图因此并未得逞,而且还遇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起义”和没有硝烟的阶级斗争后所带来的巨额损失。华尔街精英们长期对资本市场的掌控也让这些散户们在这次的革命中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

但为什么网民们能跳过传统的投资门槛来直接投资股票,甚至影响股市,这则离不开他们对“零佣金”的在线券商罗宾侠(Robinhood)等新型软件的娴熟使用。这种所谓“对决”情况在旧时往往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双方资本力量实在过于悬殊。不过,疫情加速个人生活高度网络化。散户在论坛上听取投资建议、作出买卖动作等个人投资面向也高度网络化。过去一年,罗宾侠等新创网上零售证券应用程式迅速盛行,加上网络论坛催化讨论,令以往难以想像的散户协调方式变成可能。

这次散户的抱团出击令至少两家做空游戏驿站的华尔街对冲基金“缴械投降”。随着媒体的集中报道,以罗宾侠为代表的各大券商交易平台纷纷暂停暴涨股票的交易,除了游戏驿站之外,其他在“华尔街下注”板块中被点名要集中投资的诸如AMC、黑莓等暴涨股票也被限制交易,投资人只能卖出现有的仓位而不能买进。“华尔街下注”板块的服务器还一度被封,理由是其违反了反仇恨言论政策,而非交易行为。

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等亲华尔街媒体也开始质疑,散户们抱团哄抬股价的作法是否合理合法,并指涉嫌操纵市场。参与这次“金融起义”的“华尔街下注”板块的一名用户则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写给被迫平仓游戏驿站空头头寸的对冲基金Melvin Capital、CNBC 以及所有该论坛板块用户。信中这名散户斥责以Melvin Capital为代表的华尔街机构,称他们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给数以百万的普通民众制造了莫大的苦难,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得到救助,如今又公然非法做空游戏驿站这样的股票,没有从危机中吸取丝毫教训。

该散户还指责CNBC受大企业的赞助,为他们发声,将散户的热炒游戏驿站等个股“妖魔化”,称这类媒体吹捧机构是短视的牟利行为。现在,散户就是在把握一生难得一次的机会惩罚这些机构。其支持者强调,华尔街巨头们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他们质疑罗宾侠等在线券商与对冲基金们同流合污。

一些民众相继前往华尔街抗议,还有人向法院提出集体诉讼,指责罗宾侠“操纵市场”。据《纽约邮报》29日报道,当天有几十名抗议者聚集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外,抗议罗宾侠限制交易的行为,其中有人喊道“无耻”、“吃了有钱人”。报道称,这些人举着“向华尔街交易收税”的标语,大声喊着“我要我的钱,现在就要”、“我们要自由市场”。

对此,美国国会两党议员们怎能放任这个机会不管,例如纽约州众议员,左派激进人士AOC(Alexandria Ocasio-Cortez)呼吁国会对罗宾侠应用展开调查。AOC 在周四发布的推文中称,罗宾侠阻止散户投资者购买游戏驿站和黑莓等公司股票的决定是不可接受的。另外,她还表示,如果有必要她会支持举行听证会。AOC 是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成员,该委员会有权对股票市场和证券与交易进行更广泛的监管。

右派激进人士,代表得克萨斯州的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则转发了AOC的推文,并罕见地表示自己完全同意她的说法。特朗普的儿子小特朗普(Donald Trump Jr.)也发推文批评称,“不到一天时间,大科技、大政府和企业媒体就开始行动起来,开始合谋保护他们在华尔街的对冲基金好友。这就是一个被操纵的系统的样子,伙计们!”罗宾侠首席执行官弗拉德•特内夫(Vlad Tenev)28日则否认这家券商是空头对冲基金的“帮凶”,并称限制购买一些遭遇集中投机交易的股票“是为保护公司和我们的客户”。

特内夫告诉CNBC记者,“我们面临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净资本要求和清算所存款需求。我们必须把这些钱存入多家不同清算所。其中一些要求随市场波动而变化。在当前情况下,这些要求变化显著,因为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的这些股票波动相当大,并且显现许多集中行动。”他同样否认其公司出现流动性问题,称公司借贷是出于防范。彭博新闻社当天报道指,罗宾侠公司借款至少数亿美元。报道认为,对于一家几个月前估值为大约120亿美元的企业而言,这笔贷款数额相当可观。贷方包括摩根大通公司和高盛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提到的电影《大空头》的原型人物布里(Michael Burry)去年4月就在新冠疫情导致的市场暴跌期间大胆出击,买入了价值约1500万美元的游戏驿站股票。布里旗下的赛恩资产管理公司(Scion Asset Management)在当时披露,以每股2美元至4.2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境况不佳的游戏驿站的5.3%股份(3400万股),总计花费约1500万美元。不过,监管文件显示,布里在游戏驿站股价真正开始爆发之前就开始出售他的股票了。截至去年9月底,他已经出售了一半的持仓,还剩170万股,而且很有可能在进入年底前进一步减持了仓位。

同样就这一话题,电影《华尔街之狼》的原型人物贝尔福特(Jordan Belfort)28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现在进场对一些散户而言非常危险,“实际上一般人能通过炙手可热的股票来赚钱,但却也很容易全部亏损。”他说,“这确实是一种改良后的拉高出货骗局,因为它归根究底肯定会回落。游戏驿站并没有以任何合理的基本价值进行交易。”

贝尔福特警告称,“切记,每当市场上涨时,游戏驿站都会上涨,这将使得下次上涨变得越来越难,因为市值是不可持续的。”对此,他还形容参加派对尾声的人,通常会是最大受害者。他也认为目前法律很难证明“华尔街下注”版块正在进行非法活动,尽管所谓倡导团结在理论上可以被看做属于非法,但他仍怀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会试图以此为由提起诉讼。

值得注意的是,得克萨斯州检察长帕克斯顿(Ken Paxton)29日公布,发出13份民事调查要求(CID)函,调查了解有关禁止购买某些个股、对交易某些公司的股票要求提供更高的保证金,以及暂停网上聊天平台活动的事宜。他在推特上写道,“今天,我将对罗宾侠、@discord展开调查,还有那些为了华尔街精英利益而操纵我们自由市场的对冲基金。”他称,“美国的经济应该是透明的,公开的。本周寡头集团的协调腐败表明它不是。我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1/%E5%89%8D%E6%97%A0%E5%8F%A4%E4%BA%BA%EF%BC%8C%E6%95%A3%E6%88%B7%E6%8A%B1%E5%9B%A2%E5%90%91%E5%8D%8E%E5%B0%94%E8%A1%97%E5%8F%91%E5%8A%A8%E4%BA%92%E8%81%94%E7%BD%91%E2%80%9C%E9%87%91%E8%9E%8D%E8%B5%B7%E4%B9%89%E2%80%9D.html


世卫专家被安排参观抗疫成就展 调查已被高度政治化

来源:
自由亚洲

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源头调查组走出“武汉封城抗疫展览厅” (照片来自路透社,2021年1月30日)

尽管中国方面一直强调,疫情溯源工作是一个科学议题,不应被政治化,但是本周六,位于武汉的世卫调查组依然被安排参观了旨在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武汉抗疫成就展”。

综合国际媒体消息,就在1月30日探访武汉金银潭医院后,中方安排世卫调查组参观了"武汉抗疫成就展"。法新社在报道中指出,这一去年10月起设立的展览,旨在宣传卫生部门在疫情初期的"出色应急响应",并且着重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抗击史无前例疫情中的领导作用。

此前,世卫调查组探访了武汉的两家医院,与疫情最早期的一线医护人员展开交谈,其中包括武汉金银潭医院,这家医院在疫情最早期集中收治新冠患者,其病史资料对于流行病溯源有着重大意义。

调查组成员、荷兰病毒学家库普曼(Marion Koopmans)探访金银潭医院后发推特表示,在这间医院听到的医护人员经历和她从欧洲重症医师处听到的经历"很相似"。来自美国的调查组成员达扎克(Peter Daszak)也通过推特表示,探访医院是与疫情最严重时期的一线医护人员交流的重要契机。

世卫组织在其推特账号上表示,一切病毒起源的假说都是调查组的目标,调查组将遵循科学来探究新冠病毒的起源。

但法国媒体的消息说,此次调查任务已经被高度政治化。北京方面一直通过抛出"疫情也可能起源于国外"等说法,试图转移视线,避免外界关注其疫情初期的迟缓反应。

据英国广播公司记者从武汉现场发回的报道,由于世卫组织团队的行程并不公开,当他们离开酒店时,大量媒体车辆试图跟随他们的车队来获知其到访地点。 “世卫组织团队现在可以实地进行面对面访问,但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已在中国开展的工作,而不是进行自己的研究,”BBC 的报道说。

法国媒体报道说,信息披露完全依靠世卫组织总部以及中国外交部的片言只语,媒体不被允许跟随世卫组织团队进入医院进行拍摄。

相关国际专家表示,追踪新冠病毒来源的过程非常复杂,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英国广播公司1月30日的报道说,中国一直在推广新冠病毒在武汉被发现之前就已存在于国外的观点,官方媒体常大幅报道进口冷冻生鲜包装上发现病毒,或一些科学论文称2019年病毒已在欧洲传播。

中国外交部还暗示,2019年7月美国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Fort Detrick)的美国陆军实验室突然关闭与疫情有关。

然而,科学界认为,与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最为接近的病毒家族仍为中国南方的蝙蝠冠状病毒。

据美联社报道,中国政府还严格控制对于溯源的研究,数据和论文的发布必须经过当局的批准。

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援引一位武汉市民的话说, “在中国的疫情早期,这是一个负担,尤其是对武汉人来说,因为大家都叫它武汉病毒,这是一种耻辱,”30岁的杨姓武汉市民对路透社说。“在我看来,如果能明确地溯源,就能洗刷中国或武汉的污名。”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1/%E4%B8%96%E5%8D%AB%E4%B8%93%E5%AE%B6%E8%A2%AB%E5%AE%89%E6%8E%92%E5%8F%82%E8%A7%82%E6%8A%97%E7%96%AB%E6%88%90%E5%B0%B1%E5%B1%95%7C%E8%B0%83%E6%9F%A5%E5%B7%B2%E8%A2%AB%E9%AB%98%E5%BA%A6%E6%94%BF%E6%B2%BB%E5%8C%96.html


中共四处收集基因数据 用DNA管控维族人遭诟病

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近年不断被指责盗取美国知识产权、商业机密,美国前反间谍官员近日又警告说,中国也在设法获取美国人的DNA基因数据,力图赢得控制全球生物数据的竞争,构成对美安全威胁。中国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四处收集基因识别数据,力争建立起全球最大的基因数据库。尤其受到外界的批评的是,中国当局利用基因数据监控和打压新疆维吾尔族等穆斯林少数民族。

对美构成商业及安全威胁

刚刚卸任的美国国家反间谍及安全中心主任比尔·埃瓦尼纳近日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采访时透露,去年3月当美国华盛顿州出现严重的新冠病毒疫情后,以中国为基地的全球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华大基因集团”(BGI Group)提出愿意帮助管理先进的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提供技术专业、高通量测序技术,甚至愿意捐款。华大基因还向包括加州、纽约等多个州提议建立和运营新冠病毒检测中心。

华尔街日报1月中也报道,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华大集团试图经销其产品的人员至少联络了美国11个州,推动检测产品进入由政府运营的实验室或者建立整个实验室。

报道表示,美国官员对华大基因的提议以及它与中国政府的关系非常怀疑并担忧。作为最高反谍报官员的比尔·埃瓦尼纳于是下令向各州政府、医院、诊所、有关团体发出公告,警告“外部强国可能收集、储存和利用通过新冠病毒检测获取的生物识别信息”,而这些基因数据不知会流向哪里。华大公司已经否认涉及有关警告中的行为。

路透社近期报道,40多份公开的中英文文件和研究论文显示,华大集团(BGI)与中国军方有合作关系,包括与军方超级计算机领域专家的合作,参与军方减少受高原反应影响的项目。

美国官员还表示,中国已经在美国进行基因数据采集工作。华大基因2013年收购了美国第三代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完整基因组学)。哈药集团2020年9月还收购了破产的保健品生产商GNC(健安喜)。目前,有至少23家与中国有关联的公司在美国从事基因检测业务。

专家:议题敏感容易被政治化

同时,中国2019年6月发布“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规定外国组织及外国组织、个人设立的境内外机构,包括港澳台地区组织、企业或个人及设立的机构,不得在中国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人类遗传信息资源,而中国基因公司、医疗机构等未经许可不得与境外机构开展中国人类遗传信息国际合作研究或将人类遗传信息传递出境。

美国对外关系协会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对美国之音表示,在美中控制生物数据的竞争中,商业上的考量是比较正常的,而由于双方互信殆尽,因此这个问题很容易被政治化和安全化。

他说:“商业的考量倒比较正常。考虑到血样样本可能会被用作开发药品,这种产品从国家安全角度,双方都可能在把对方互为潜在对手的前提之下,总是以最坏的去揣测。中国前段子有人讲,包括新冠是美国人开发的基因武器,甚至以前的萨斯也都提出来。美国也有一帮人认为是中国开发的基因武器、生物武器。”

利用疫情四处出击

另外,美国官员还表示,中国政府利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病危机,尽可能收集基因数据。据中国媒体报道,在全球主要国家展开的疫苗研制和试验的竞争中,中国与一些国家签订灭活疫苗国际临床(第三阶段)协定,包括阿联酋、巴林、秘鲁、摩洛哥、阿根廷等国。中国可能会从这些国家数以万计的参与者身上获取基因数据。

有报道表示,对于尼日利亚和其他一些犹豫的国家,中国官员暗示这些国家不参与的话,可能在获取疫苗方面受到限制。

此外,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去年11月21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第15次峰会上,提出建立基于核酸检测结果、以二维码为形式的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希望更多国家参与。不过,习近平只字未提如何保护个人信息隐私,以及建立一个如此广泛的基因数据库的潜在影响。

力图建立全球最大基因库

另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共当局从2014年起开始系统地采集全国各地成年和未成年男性的血液样本,力图建立一个拥有约7亿男性的基因图谱数据库,为当局提供一个强大的高科技监控新手段。而这项行动以公安部2017年11月宣布建立全国数据库的计划达到高峰。

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遗传物质库,总共有8000万份基因数据。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2020年6月1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中国正在通过大量采集DNA样本,建立全球最大的警用DNA资料库,包括数千万无犯罪纪录人员。

据报告的研究团队统计,中国政府自2017年底已采集了3500至7000万男性中国公民的DNA样本。这些公民大多没有能力拒绝政府采集,也无法干涉政府如何使用这些基因资讯。当局可以通过一名男子的血液、唾液或其他遗传物质来追溯他的男性亲属。

这份报告还说,中国2013年和2016年分别在西藏和新疆以年度健康检查名义,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DNA采集。自2017年底,这项计划扩大至中国其他区域。报告表示,中国政府大规模采集国民DNA样本,而将DNA数据库与其他监控工具一同使用时,当局将可大幅提升以维稳之名打压公民社会的能力。

报告说,安徽的安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正在用男性DNA数据库建立一个“DNA天网”,一个将视频监控与大数据结合起来的警务系统。

专家:必须制定规范防止滥用

黄严忠表示,基因和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的现实,突显了国际社会加紧制定规范,防止滥用的必要性。

他说:“不光是中国一个国家。就是说未来怎么样对这种基因技术、生物技术,实际上不光是基因了,基因编辑,突显了人类,特别是国际社会制定规范,防止这种生物技术被滥用方面,实际上它的进展远远赶不上现代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在就是突显了国际社会是应该合作,坐下来,有一些基本的规范必须要制定出来。”

利用DNA打压维族人

实际上,过去几年,外界对中国积极获取基因数据,用于研究,促进医疗和药物的发展,或用于生物武器研发,或用于维稳,一直都有所警觉。而当中国当局把基因技术用于“邪恶”的目的,大规模监控新疆维吾尔和其他少数民族穆斯林,恣意践踏人权,国际社会更是加以谴责。

去年7月20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再将11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治的“实体清单”,指责这些企业配合中国当局在新疆侵犯人权、大规模任意拘留、强迫劳动,并对穆斯林少数民族强制收集生物识别数据,其中新疆丝路华大基因和北京六合华大基因则是“协助采集少数民族群体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华大基因曾发表声明予以否认。

国际主要人权组织之一的人权观察2017年5月发布长篇报告,指中国警方多年来收集居民个人基因信息,建立全国性可查询数据库,4千多万人已被建档,包括许多异见人士、移民、维族穆斯林等等,但是数据库缺乏监督、透明和隐私保障。

报告表示,近年来施行铁腕统治的新疆当局有意加速DNA的采集和建档。人权观察2016年11月曾表示,新疆公安机关要求所有护照申请人必须提交DNA样本才能办理。新疆有一千万维吾尔族穆斯林。

人权观察:中国在新疆严重侵害人权

“人权观察”2017年12月再发布消息说,新疆当局采集12至65岁居民的DNA样本、指纹、 扫描和血型信息。消息表示,当局计划通过不同方式收集居民的生物数据,其中DNA和血型信息是通过一个被称为“全民体检”的免费年度体检项目进行采集。

人权观察中国项目部主管索菲・理查森表示,这种做法“是严重违反国际人权准则的行为。如果这一行为是打着免费保健项目的幌子秘密进行,就更加令人不安”。理查森还批评新疆当局采集穆斯林少数民族的DNA和其他生物识别数据,特别用于跟踪、更新人脸识别技术,或针对其他家庭成员。

理查森女士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当局在新疆的采集维族人基因数据的做法明显侵犯基本人权。

她说:2019年2月和12月,纽约时报发表长篇调查报道,详细披露了中国当局在新疆利用DNA和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追踪维族人,以及绘制维族人的面部图像。

北京人权律师被强迫抽取血样

因在中国代理敏感案件遭受打压被迫逃离中国的北京人权律师陈建刚对美国之音表示,在中国,尤其是新疆,当局这种对人权的侵害难以想像,令人发指。陈建刚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一次被强迫提取血样的经历。

他说:“共产党就在法律之上,不存在什么法律方面的障碍。有一次,他们把我们十多个律师抓到派出所,对我们律师就要抽血。当年程海律师被停业一年,程海申请了公证,我们仅仅是想要求旁听,警察就全部把我们抓起来。不用说我们完全合法,就假定我们不合法,那你处理这样一个行政案件,为什么要对我们这些人抽血呢?这就是,你要提到保障人权呀,根本没有办法提。我们很无力,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武装到牙齿的非常邪恶的集团。”

此外,美国深入调查网媒“截取”(The Intercept)2月3日报道,该媒体获取的一个大规模警方数据库,揭示了当局在乌鲁木齐严密监控新疆维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穆斯林的内幕。

报道还证实了此前外界指责的中国当局已经使用多种手段对维族人实行监控和镇压,包括将孩子与父母分开,被强迫在如同监狱一般的再教育营接受“培训”,在私人住宅和清真寺内安装监控摄像头,建立大规模拘留中心,警察随意拆毁维族人墓地,强制维族人节育及流产,以及大规模收集电子和生物识别数据等等。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2/%E4%B8%AD%E5%85%B1%E5%9B%9B%E5%A4%84%E6%94%B6%E9%9B%86%E5%9F%BA%E5%9B%A0%E6%95%B0%E6%8D%AE%7C%E7%94%A8dna%E7%AE%A1%E6%8E%A7%E7%BB%B4%E6%97%8F%E4%BA%BA%E9%81%AD%E8%AF%9F%E7%97%85.html


Saturday, 30 January 2021

学法律也好学新闻也好 都救不了我们

来源: 
腾讯

庹继光年轻时神似崔健。又特别爱戴帽子,他带的第一届本科生于是叫他‌‌“崔健‌‌”,一叫四年。

2021年1月18日8点14分,庹继光从四川师范大学田家炳楼10楼纵身跃下,结束了自己不到50岁的生命。

这是庹继光坠亡的第12天。12天里,无论是学生、同事、朋友甚至妻子,每个人都无法叙述出一个完整的庹继光。他们能够回忆的,仅仅是他人生里的某个角色、一些片段:作为教授,他自负、直言、勇敢;作为律师,他记忆力超群,具有强烈的边界感;作为朋友,他性格开朗乃至于活泼,聊起八卦尤其兴奋。

唯独在维权的路上,庹继光拒绝与人分享内心。拥有新闻、法律的双重学术背景,包裹着‌‌“高级知识分子‌‌”的外衣,近10年来,他始终选择依法、遵规维护自己的权益,从不对外求助。

但学术与维权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凭借勤奋和执着,庹继光创造了两年间在复旦大学发表30多篇C刊的记录;寄望于学识与智慧,庹继光却始终无法与世界达成和解,最终选择以死抗争。

49岁、17885个日夜,消失在纵身一跃。

葬礼

1月22日上午九点半,太阳消融了薄雾。这天是庹继光出殡的日子,成都东郊殡仪馆的栖霞厅里,来了四十多人。

遗体告别仪式持续了二十分钟。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领导致辞时,追忆了庹继光生前的学术成就。庹继光的妻子李缨哭着向大家致谢,‌‌“谢谢大家到场‌‌”。

‌‌“和庹老师出事那天相比,李缨老师的状态已经好了些。‌‌”曾师从庹继光的一位研究生回忆,‌‌“出事那天,她整个人是懵的。就站在殡仪馆的院子里,不停地接受电话采访,重复同样的内容‌‌”。

四天前,1月19日晚十一点多,李缨还在坚持:在成都成华区政府给出答复前,她不会举行葬礼。‌‌“我丈夫用命来诉求政府的回应,如果政府没回应,我就轻易把他……是不是有点亵渎他。‌‌”李缨痛哭。

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师友与李缨道别、离开。李缨穿黑色羽绒服、戴着口罩,疲态明显,马尾辫藏不住白发。‌‌“守了一夜的灵,‌‌”李缨说,‌‌“儿子以前还会撒娇。出事后,都不跟我撒娇了。‌‌”

‌‌“我看到有记者写,10楼里头还有两张椅子。我还在想,天呐,他踩椅子上去的啊?他怎么那么决绝啊?完全不顾及我和娃娃了吗?他跟我说过,他是最爱我和儿子的。‌‌”李缨话带哭腔,‌‌“他觉得他可能没得办法了,他是在用生命为我们抗争。他是走了,我手脚并用、爬也要爬出一条路来,主要是我还有娃儿。‌‌”

高光

35岁的任忠诚至今仍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庹继光的场景。

‌‌“2004年,我们是他带的第一届本科生。‌‌”任忠诚回忆,‌‌“他带我们的第一门课,上课地点在第一教学楼102教室。他戴着帽子做自我介绍,‌‌‘我叫庹继光,这学期的《电视新闻学》我给你们上’,说完就开始上课。‌‌”

庹继光1971年6月生,四川大学博士毕业时33岁,毕业后任教四川师范大学。‌‌“当时文学院传媒系的系主任非常重视他,很多专业课都安排给他上。但他上课特别枯燥,很无趣,而且说话声音又小。慢慢地,学生都坐到了最后几排,在课堂上怎么捣乱都行,只要不影响他上课。‌‌”

教室整个空堂的窘况,庹继光都经历过。

任忠诚回忆:‌‌“大三时,有一次我们全部逃课了。他到了教室发现没人,以为有什么活动课被取消,他就走了,也没打电话问一下今天怎么没有人。后来两个去上这节课的学生迟到了,发现没有老师,就给他打电话。他就回来给这两个学生上了课。‌‌”

‌‌“他跟我们的话很少,除非跟他谈论学术、课题。‌‌”任忠诚说,‌‌“你休想跟他聊聊人生、聊聊理想。‌‌”‌‌“他还是有点自负,有点恃才傲物,这也是才子的一个共性。‌‌”西南某高校教授赵鹏这么评价庹继光,‌‌“他确实在认识事物方面更加深刻,所以当看到一些浅薄的东西时,就会有些自负。‌‌”

2005年9月,庹继光进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他在复旦大学创下了两年间发表30多篇C刊的记录,到现在都没人能破!非常高产。‌‌”赵鹏介绍。‌‌“C刊有多难发?比如四川大学的博士,要发三篇C刊才能毕业。很多人卡在这个地方,卡好多年都毕不了业。‌‌”成都大学老师陈铁解释道。

在学术研究上,庹继光一直是个高产的教授。

据四川师范大学官网介绍,庹继光曾相继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电视》、《新闻大学》等学术期刊发表各种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论文超过130篇;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身份在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超过60篇。

2007年6月,庹继光从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于当年9月进入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2010年6月出站。2009年9月,他以412分的成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成为执业律师。

‌‌“他是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陈铁赞叹,‌‌“我们周边的人出生于哪年哪月,他都很清楚。聊起著名学者的经历、历史掌故、趣闻轶事,他如数家珍。而且,他写论文很快。‌‌”

边界

任忠诚认可庹继光的学术成就,但至今不认可他的教学方式。

‌‌“因为论文答辩的事,我记恨了他好久。‌‌”任忠诚回忆,2008年4月,自己通过公招进入四川本地一家媒体。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单位缺人手,任忠诚被直接派到一线,‌‌“在北川待了两个月,毕业论文彻底放下了。答辩前,我向单位请了假,三天里完成了写论文、导师修改以及论文答辩的全过程。‌‌”

临场答辩前,任忠诚的论文被庹继光质疑了。

‌‌“庹老师拿着我的论文说,‌‌‘任忠诚,我觉得你的论文似曾相识’。他的意思是,论文是我抄来的,但我真的没有抄,而且我的导师就坐在他旁边,我心里想,你多少给点面子啊。‌‌”任忠诚当场回怼庹继光:‌‌“我的这篇论文,您在哪见过?您指出来,我想看看他是不是抄我的。‌‌”任忠诚觉得自己有点被侮辱到了,‌‌“作为一个老师,他怎么能这么说?‌‌”

火药味浓烈。答辩正式开始时,庹继光提了几个问题。每个问题,任忠诚都生硬地反怼回去。‌‌“其中一个问题与民生新闻报道相关。我当时怼得特别尴尬,我说庹老师您发表过几篇新闻报道?您在新闻一线待过几年?‌‌”

实际上,2004年进入高校工作前,庹继光曾先后在《体坛周报》、《重庆晨报》、《华西都市报》工作过7年,共发表新闻作品3000余篇。

‌‌“我当时觉得,他肯定要把我的论文挂了。但我没想到的是,他给我打的竟然是‌‌‘优’。‌‌”回忆至此,任忠诚没忍住,哭了出来,‌‌“我经常回川师,但都躲着他走。其实我心里早就原谅他了,只是自己觉得愧疚。如果他当时给我一个‌‌‘差’,我就能明目张胆地恨他了。‌‌”

‌‌“他的确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求比较严厉,标准比较高。‌‌”赵鹏确认。‌‌“坊间有个传言,‌‌”前述曾师从庹继光的研究生称,‌‌“每次论文答辩,庹老师是最严格的。很多学生怕得不到他那一票,会提前找到他,让他看看论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庹老师也很乐意去讲。‌‌”

‌‌“但他很少跟我们提生活,更多还是跟我们聊学业上的事情。‌‌”该研究生强调,‌‌“他还是有一定的边界感,像是老师的样子。‌‌”

钉子户

如果没有陡然降临的拆迁,庹继光和妻子李缨不会成为钉子户。

1999年底,28岁的庹继光在成华区万年场云祥公寓买了一套住房。‌‌“当时是整个片区售价最高的。我觉得地理位置、小区环境都不错,于是下单购买。还额外掏了一些钱,买了屋顶花园。‌‌”2013年12月,庹继光在新浪微博以@良知学人马知远为ID,发布了一篇:《成华区云祥公寓咋变成棚户房拆迁呢?》

‌‌“2000年左右,7万多元就可以买一套75平的安置房。旁边的云祥公寓是新建的商品房,得好几十万才能买到。‌‌”居住在云祥公寓附近安置房里的退休工人回忆。

在成华区,庹继光和妻子李缨还有一套住房。该套住房位于西南石油大学青龙校区,系李缨婚前购买所在工作单位、四川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的房改房。2011年9月,当时的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筹划对西南石油大学青龙场校区的职工宿舍实施模拟搬迁。此次模拟搬迁,被庹继光形容为‌‌“如临深渊‌‌”‌‌“可怕的梦魇‌‌”。

‌‌“他们家真是赶巧了,成华区在哪规划不好,就规划了他们家在成华区的这两套住房。‌‌”任忠诚无奈道。

搬迁价格成为庹继光和成华区之间的第一个分歧。

2012年2月3日,庹继光公开发表《一位老新闻记者、大学教授的泣血呐喊——成都之大,放不下我一张平静的书桌!》(以下简称《呐喊》)提到,2011年10月18日,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委托某中介机构公布了对青龙场校区职工住宅的评估价。庹继光当时就在住户集体讨论该价格时告诉在场的住户代表,按照国家和成都市的政策,模拟搬迁中可以采用协商定价的办法,而不是必须评估价,大家可以要求协商定价。‌‌“可惜这一建议未能得到更多人的响应。许多住户在各种压力面前,陆续与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签约。‌‌”

《呐喊》还提到,2011年12月14日下午,庹继光李缨夫妇与一位自称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西南石油大学青龙场校区模拟搬迁项目的工作组长协商。‌‌“对方仍态度强硬地表示,补偿方案必须以他们的评估价格为基础,没有松动的余地,绝对不可能采取协商定价。‌‌”

云祥公寓的模拟拆迁则在2年后开始。2013年11月,成都成华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庹继光位于万年场的云祥公寓进行模拟搬迁。

2014年7月,庹继光在其个人微博打比方:拆迁本是民事行为,但操作中却是拆迁机构主导评估作价,业主竟无权拒绝,‌‌“就如我等去国美、苏宁买电器,找个人给他的彩电出价100元,你要不卖,我就要‌‌‘依法购买’啦!‌‌”

1月18日下午,西南石油大学退休办相关负责人回忆:‌‌“我听曾住在那里的离退休人闲摆时,说过庹继光这个名字。那边的离退休人员对他们家的意见很大,就因为征收的问题。好像最后就剩他们一家。听说他们要价很高,要比照上海的征收标准,具体要多少钱我不清楚。‌‌”

截至发稿时,李缨未就上述说法做出回应。

困扰

滋扰紧随异议而来。

庹继光在《呐喊》中列举,2011年12月10日,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10名工作人员首次滋扰他在锦江区的住处,报警处理后对方离开。同月14日,庹继光李缨夫妇与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协商未果。16日,‌‌“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人员带领青龙场校区少数住户继续到庹继光家骚扰‌‌”。20日,庹家锦江区住处的门锁被万能胶堵死,庹继光报警后砸门进入家中。

2012年1月31日,距西南石油大学青龙场校区那套房改房模拟搬迁的终止期限,已经过去许久。庹继光李缨夫妇要求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按照规定终止这次模拟搬迁,对方拒绝。

拥有新闻、法律双重学术背景的高校教授庹继光,选择在微博上断断续续地抗争。据时代周报记者依据现有微博统计:2012年,庹继光发了6条有关拆迁的微博;2013年,这一数据为20条;2014年发了19条;2015年,一条也没发。

其中,2012年9月11日,庹继光一日连发三条微博,称‌‌“成都市成华区多个拆迁机构频繁使用黑招,强迫住户签订极不合理的拆迁补偿协议。敬请关注!‌‌”2014年2月,庹继光转发微博‌‌“2013年十大拆迁案件‌‌”,附评论‌‌“我就是暴力拆迁、违法拆迁的受害者。‌‌”他还在微博中@了传媒界和法律界的大V,表态‌‌“此事我将坚持下去‌‌”。

截至2021年1月25日,庹继光的个人微博粉丝数仅有852人。微博简介为:大学教授,职业律师,前记者,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法学博士后,一个努力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人。

‌‌“他从2004年到川师教书以来,带过的学生基本上都活跃在川内,甚至全国。‌‌”任忠诚介绍,‌‌“我们基本上都知道他房子拆迁的事,但是能够帮到他的人很少。他虽然在微博上求助,但是他没跟学生张过口。‌‌”

双方继续僵持。

求助

看似风渐息浪趋平,实则暗流涌动。

西南石油大学青龙校区职工住房模拟搬迁未谈拢。李缨对时代周报记者讲述,2012年3月,学校停发了她的工资。‌‌“你是40码的脚,他们给你35码的鞋。‌‌”李缨打比方说。

‌‌“成华区方面还通过西南石油大学等单位,向四川师范大学个别领导打招呼,企图压制庹继光。‌‌”庹继光在一份公开举报材料中表示。

多位受访对象向时代周报证实,庹继光生前‌‌“一直评不上博导,这件事都成了他的心病。另外,他也评不上学术带头人。‌‌”‌‌“他和学院的关系也不太好。如果他认为一件事是有问题的,哪怕这件事跟他没关系,他也会直截了当地说,因此还得罪过某些领导。‌‌”

‌‌“他对那些浪得虚名的学者嗤之以鼻,尤其是没有任何学术成就还四处招摇撞骗的‌‌‘学者’,他觉得很可笑,看不惯。‌‌”陈铁评价,‌‌“学界也是江湖,必然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事,但他就是不愿同流合污。‌‌”

‌‌“他处在这种逆境里,还敢于直言,我觉得他还蛮勇敢的。换成其他人,在经历了这样的挫折、压力后,早就闭嘴了。‌‌”云南大学教授顾宗宇说。顾宗宇是在一场学术会议上认识的庹继光。‌‌“大概是四五年前,他问可不可以加个微信,就加了。加了很久以后,我才慢慢发现我们是复旦校友。我觉得这个人还是比较正直的,他没有跟我攀关系,也没有套近乎。‌‌”

两人的见面频率大概一年一次,庹继光也跟顾宗宇提过几次房子拆迁、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事。‌‌“我们当时都没在意。像评博导这种事,在高校里还是比较普遍的,总有人上,有人不上。但现在回过头来想,他当时可能是在向外界求助。‌‌”

‌‌“这两天我总是感觉很愧疚。‌‌”顾宗宇叹道,‌‌“他这几年应该很孤独,很多话没人可说,所以即使像我这样和他认识时间并不长的人,他也会吐露几句。但他看上去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就是一个正常的学者。如果当时我们对他的具体情况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说不定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

但陈铁并不认为庹继光曾向外界求助。‌‌“他没有求助任何人的感觉,庹老师跟很多认识的人都会提到拆迁的事。我跟他第一次认识时,他就提到了。在我看来,他已经把拆迁这件事作为自己精进法学专业的练手工具了,就那种感觉:任性地抗争吧!‌‌”

‌‌“我们以前师门聚餐的时候,他提过一两次。‌‌”前述研究生回忆,‌‌“他每次都是半开玩笑地说,更像是一种自嘲。喝着喝着酒就开始说,‌‌‘别说你不行了,我也不怎么怎么样’。然后就说一些车子被扎、房子纠纷等。我们都没把他说的这些放在心上。‌‌”

‌‌“他是学法律的,他想用他的法学知识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权益。‌‌”陈铁常和庹继光切磋学术问题,‌‌“他一直在孤军奋战,因为他是一个自尊很强的学者,所以他不会去托关系、求人。他寄希望于法律,他觉得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能把这件事解决掉。‌‌”

‌‌“2018年他曾经给我打电话咨询过,‌‌”律师王才亮说,‌‌“我建议他尽快依法维权,但他还是走内部沟通协调的路。‌‌”知情人士透露,近年来,庹继光李缨夫妇与成华区政府之间的沟通近乎停滞,政府方面曾多次建议他们,‌‌“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走法律途径,大家公对公。‌‌”但迄今为止,庹继光夫妇尚未发起过行政诉讼。

庹继光想过逃离。多位知情人士表示,‌‌“2018年左右,他曾想离开川师,向多所高校投递了求职材料。郑州大学给了他特聘,但因为川师这边有一些问题还没解决,就一直去不了。如果当时换一个环境的话,估计也不会走到今天。‌‌”就职于211院校的某老师证实:‌‌“庹继光的材料投过我们学校,但他的水平达不到学校想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要求,作罢了。‌‌”

没有人想到庹继光会自杀。

在陈铁眼里,庹继光热爱生活:出书了会签名送给亲友,每天必须散够6000步,怕胆固醇高不吃鸡蛋,寒暑假带孩子走遍全国,以及特别爱聊学术界的八卦。

‌‌“他聊八卦时很兴奋,会主动打电话过来讲很久。我们聊天很轻松,没有那种苦大仇深。‌‌”陈铁言语间轻松了些。

反击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任忠诚清楚记得他最后一次见庹继光的场景。‌‌“去年的夏天,在学校里,他穿着球鞋、短裤,和一件破烂的白底黑条纹短袖,手里拎着一个袋子,低着头往操场走,很颓很颓。那件T恤有多破呢?两个黑条之间的白色都变灰了,甚至都有点透。‌‌”

2020年9月下旬,庹继光李缨夫妇获悉自家位于成华区的两套住房均已被拆除。

知情人士说,两套住宅被拆除的时间均为2016年。既然早已拆除,为何庹继光夫妇直到2020年9月才知晓此事?又是通过何种途径知道的?李缨拒绝回复上述问题。

上述居住在云祥公寓附近安居房的退休工人说,‌‌“拆云祥公寓主要是为了修双福二路,修路之前先修了前面那座大桥。‌‌”该退休工人所指的大桥为御龙桥,桥长180米。桥梁竣工铭牌显示开工时间为2016年12月,竣工时间为2019年1月。‌‌“分了几批拆除,最先拆的是这条路上的房子,最后全部拆完大概是2018年左右。‌‌”

至于西南石油大学青龙校区的职工宿舍,早已改建为成都市实验中学青龙校区。2012年,成都市实验中学开始招生。

2020年9月下旬,知道房子被拆除的庹继光与成华区交涉。‌‌“与自称‌‌‘成华区方面谈判代表’会谈,他宣称我们家住宅的拆除,都是经过成华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后部署实施的。‌‌”庹继光在上述公开举报材料中说。

2020年10月,成华区智慧城市治理中心回复庹继光夫妇:‌‌“因该两套房屋长年无人居住,后经鉴定其两套房屋为D级危房,基于此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区棚改公司为了排除此危险而对该两套房屋实施了拆除。‌‌”

庹继光不认可上述回复。他认为,成华区政府是在没有签署拆迁协议、没有启动征收程序、没有申请司法强拆等前提下,对房屋进行了暴力拆除。

庹继光开始反击。

他在微博上发布了《举报蒲发友滥用职权、暴力拆除公民合法房产》(以下简称《举报信》)一文,自称举报人,被举报人则是成都成华区区长和区委副书记蒲发友。但微博发出之后,‌‌“一点作用都没有。‌‌”

更早时候,2020年4月,庹继光开设了头条号‌‌“守法学人马知远‌‌”。头条号里,庹继光多从法律角度分析各类新闻热点事件。最新一条动态停留在1月6日,内容与‌‌“疫情‌‌”‌‌“高校‌‌”相关。2020年11月6日,庹继光转发了一条‌‌“村主任暴力逼迁被抓‌‌”的新闻,并配发文字:给蒲发友提个醒,一样的行为就会有一样的下场。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去年12月就有点不对劲了。‌‌”陈铁翻看自己与庹继光的微信聊天记录,‌‌“你看,他11月3日下午五点,给我发‌‌‘老师,回来了吗?(龇牙笑表情)’我给他回‌‌‘肥来了,吃换去哇’,他给我回‌‌‘五点半才能吃饭饭’。‌‌”

‌‌“但到12月11日这天,我跟他抱怨一件事情,他就只给我回了‌‌‘是啊’‌‌‘是的’‌‌‘算了’。按以前,他最起码会回复很长的文字。‌‌”

李缨没有察觉庹继光有轻生的念头,但‌‌“他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出现失眠,比较严重的失眠‌‌”。李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从今年1月份开始,丈夫情绪非常不好,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当问及有关庹继光重度抑郁的确诊时间和确诊医院时,李缨未作回应。‌‌“他觉得已经穷尽自己的能力了,没有办法了。他说学法律也好,学新闻也好,都救不了我们。‌‌”

1月18日清晨,庹继光走在湿凉的空气里,头顶的柳枝轻摇在灰蓝色的天空下。薄雾轻轻,伴着一路的腊梅香,庹继光走上了四川师范大学田家炳10楼,纵身跃下。

更早,9年前,2012年1月18日,在经历了‌‌“如临深渊‌‌”的第一次模拟搬迁后,庹继光拜谒了湖南沱江边的沈从文之墓。他写了一首诗:‌‌“看看你的故园是否芳草凄凄,有凛冽的风没有晶莹的雪。‌‌”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赵鹏、陈铁、顾宗宇为化名,实习生钟美琪对此文亦有贡献)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1/%E5%AD%A6%E6%B3%95%E5%BE%8B%E4%B9%9F%E5%A5%BD%E5%AD%A6%E6%96%B0%E9%97%BB%E4%B9%9F%E5%A5%BD%7C%E9%83%BD%E6%95%91%E4%B8%8D%E4%BA%86%E6%88%91%E4%BB%AC.html


黑龙江疫情狂烧!中国网友无力:封区根本不通报

来源:
自由时报

中国武汉肺炎(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多点爆发,昨(29日)再度新增确诊病例52例,无症状感染者16例,疑似病例1例,黑龙江、吉林、上海、北京、河北皆出现本土病例,其中黑龙江病例依然高居不下,中国网友纷纷无力表示,“我已经倦了,毁灭吧”、“(黑龙江)封了那么多小区怎么不通报?”

根据中国卫健委公告,昨(29日)0时至24时,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2例(黑龙江27例、吉林5例、上海2例、北京1例、河北1例、境外输入16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6例(黑龙江6例、吉林2例、境外输入8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本土吉林)。

对此,中国网友依然气愤表示,“哈尔滨一点明显的下降趋势都看不到”、“咋没听说有支援队支援呢,黑龙江在这自给自足呢啊,河北为啥就有支援啊,黑龙江比河北还严重,为啥不支援呢,心凉”、“上边的管控不严,遭罪的就是下边的老百姓,今天是封闭的第十三天,普普通通的一家三口,半个月没有上班,有多少人已经丢了工作,还有车贷要还,这日子啥时候是头啊”、“最严重的还是黑龙江,年前估计不可能解封了”、“我已经倦了,毁灭吧”。

还有人质疑,“(黑龙江)封了那么多小区怎么不通报?”、“顾乡加油站旁边小区都封了,有的单元直接封了,但是等了两天才看到有确诊,而且还不知道是不是这边的病例”、“管控名单上好多被封闭的小区根本不在上面”、“感觉哈尔滨上报都延迟了两三天”、“我发现上海的通报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没有无症状,只要通报出来的就是确诊”。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1/%E9%BB%91%E9%BE%99%E6%B1%9F%E7%96%AB%E6%83%85%E7%8B%82%E7%83%A7%EF%BC%81%E4%B8%AD%E5%9B%BD%E7%BD%91%E5%8F%8B%E6%97%A0%E5%8A%9B%EF%BC%9A%E5%B0%81%E5%8C%BA%E6%A0%B9%E6%9C%AC%E4%B8%8D%E9%80%9A%E6%8A%A5.html


美航母遭解放军军机模拟攻击,美太平洋司令部回应

来源:
法广

英国《金融时报》1月29日援引引述消息人士的话指,据美国及其盟国的情报显示,中国军机23日在台湾防空空域演习,模拟打击位于南中国海的“罗斯福”号航母编队。对此,美国印太司令部发言人迈克·卡夫卡(Mike Kafka)表示,“‘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密切监视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的所有活动,他们从未对美国海军军舰、飞机或水手构成威胁。”

《金融时报》本周五援引熟悉美国及其盟国情报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轰炸机和战斗机模拟了对“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的攻击。该报称,中国轰炸机飞行员还确认了对海打击命令,并模拟发射反舰导弹。对此,美国印太司令部发言人卡夫卡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回应指,“‘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密切监视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的所有活动,他们从未对美国海军军舰、飞机或水手构成威胁。”

卡夫卡通过声明强调, “美国将继续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飞行、航行和行动,通过我们在该地区的行动来证明我们的决心。”此前,美国海军24日回应指,“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正在美国第7舰队的责任区进行例行部署,以开展海上安全行动。分析人士认为,拜登政府将“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派往南海的决定与解放军军机连日来向台湾增强施压的事态不无关系。

卡夫卡称,“ 然而,这里强调的解放军活动,是一连串侵略性和破坏稳定行动中的最新一举”。他称,“这些行动反映出解放军继续企图以其军事力量为工具,恐吓或胁迫在国际水域和领空活动的各方,包括其邻国和有竞争性领土诉求的国家”。一名美国国防官员向《日本时报》表示,中国军机没有进入距美国海军舰艇250英里(约合402.3公里)的范围内,这超出了轰-6K轰炸机所携带的鹰击-12反舰导弹的射程。这名官员称,当时发生了一次模拟袭击。

去年8月,解放军向南海进行了一系列的弹道导弹试射,包括采用了被称为 “航母杀手”的武器,其显然是模拟打击美国军舰的综合军演的一部分。媒体随后报道称,至少有两枚导弹击中了该海域的移动舰艇目标。美国和中国军方都没有证实这些报道,但据悉这些反舰导弹是解放军武器库中最有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的武器。

尽管该地区的各方,包括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和文莱,都对南海提出了重叠的主权诉求,但北京仍对南海约90%的面积提出了主权要求,每年有数万亿美元的贸易额通过该海域运转。北京不顾其他声索国和美方的抗议,在南海进行人工岛礁建设并将其军事化。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1/%E7%BE%8E%E8%88%AA%E6%AF%8D%E9%81%AD%E8%A7%A3%E6%94%BE%E5%86%9B%E5%86%9B%E6%9C%BA%E6%A8%A1%E6%8B%9F%E6%94%BB%E5%87%BB%EF%BC%8C%E7%BE%8E%E5%A4%AA%E5%B9%B3%E6%B4%8B%E5%8F%B8%E4%BB%A4%E9%83%A8%E5%9B%9E%E5%BA%94.html


港GDP跌6.1% 比較過往數字如何?

政府最新公布2020年經濟數字,GDP都知會跌,但想不到破了紀錄,一齊睇睇過往數字,如何理解這個-6.1%。

上網找找有個網站提供自1962年到今天的香港GDP,58年來香港GDP出現負增長的年份只有3次,今次是第四次。

1998年 -5.88%。當時剛回歸,遇上金融風暴,加上1997年樓市高峰回調,或叫泡沫爆破。香港GDP首次出現負增長,但數字都未超過負6%。

2009年 -2.46%。2008年8月北京奧運開幕,歌舞昇平。及後美國出現金融海嘯,歐債危機亦開始出現,全球資金乾涸,香港GDP都要倒退,但也只是不到負3%。

2019年 -1.25%。社會動盪,彷如昨日,大家都能理解這個負數。

58年來就這三次?還有一些慘痛的年份吧。

2003年 +3.06%。沙士來襲也正數?看看政府經濟分析部有份文件當中有記錄「隨着SARS的影響減退後,整體經濟於第三季迅速全面復蘇。及至第四季,本地信心進一步增強,經濟復蘇的勢頭加快。」,對呀,當日沙士來得快,去得快,只影響一兩季。

1982年 +2.95%。中英談判,大量香港人擔心香港前途問題,聽見有前輩指當年好多工程發展立即停工,但原來也有正增長。

1974年 +2.42%。石油危機,香港GDP仍是正增長。

可見今次這數字代表一個史無前例的紀錄,還未說這是2019年-2.46%的延續,-2.46%再-6.1%,應該是持續倒退了-8.6%才是。

此情此景,看看香港股市、樓市,似活在平行時空。

港GDP全年跌6.1% 歷來最差 疫情未受控失業率續升 渣打:上半年恐雙底衰退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昨公布本港第四季及全年經濟預估數據,第四季GDP按年跌3%,差過預期的跌2.1%,但較第三季跌3.6%為佳;按季升0.2%,連續兩季有增長。全年香港GDP按年跌6.1%,符政府預測,為有紀錄以來最差。分析指第四波疫情仍未受控,失業率惡化,今年上半年經濟仍有跌入雙底衰退的可能。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從細項看,私人消費開支第四季按年跌7.6%,較首3季的跌幅都要低,但全年仍跌10.2%;政府消費開支升幅收窄至第四季的5.6%,全年升7.8%。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連續3季下跌後,第四季轉升2.6%,全年跌11.6%。

受惠於外貿表現強勁,第四季出口及進口升幅均較第三季擴大,分別升5.6%及6.9%,全年計則分別跌0.3%及2.1%。在全球疫情未完全好轉,環球交通未恢復正常之下,服務輸出及服務輸入在第四季繼續錄得雙位數跌幅(見表)。
政府發言人:料今年經濟恢復增長

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經濟在第四季繼續復蘇,但受第四波疫情影響,復蘇步伐緩慢。貨物出口增強和金融市場暢旺繼續提供支持。由於香港社會已恢復穩定,去年經濟嚴重收縮,主要是源自疫情衝擊,與消費和旅遊相關行業受重創。

發言人指2021年香港經濟料會恢復正增長,但上半年經濟情况仍具挑戰,復蘇程度及速度受多項不確定因素影響,尤其是與疫情相關的不確定性。本地經濟活動前景主要取決於本地疫情多快受控。政府指會密切留意情况,採取適當逆周期措施去支持經濟復蘇及紓緩市民財務負擔。

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指出,第四季GDP跌3%,顯示第四波疫情於12月帶來負面影響,完全抵消10月和11月輕微復蘇。他認為,雖然GDP按季升0.2%,本港經濟暫時避免再陷入收縮,但第四波疫情未受控,失業率很有機會繼續攀升,不能排除香港經濟在今年上半年會跌入雙底衰退。但低基數影響,今年經濟大部分時間應有正增長,預測全年GDP有4%升幅。

麥萃才:疫苗到港也需時看成效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稱,農曆新年辦年貨,可為消費帶來一點支撐,但整體挑戰甚大。失業率惡化對經濟影響嚴重,就算疫苗到港也需時看成效,經濟真正可望恢復到疫前水平估計要在下半年。 



from 取之有道 http://www.cpleung826.com/2021/01/gdp61.html


繼續花生GME 許輸不許贏

GME事件還有餘波,整件事真是好睇過戲,現實版「大時代」?還是「少林足球」?球證、旁證、主辦、協辦,所有單位,全部都是他的人...

沽空機構被散戶齊齊夾空倉,輸大錢之時,竟然有股票經紀商幫手,限制散戶買入GME。明明大戶輸錢,交易平台都無事,但偏偏幫到出面,有何原因?

可能一:沽空機構仍大客,保障大客利益。

可能二:怕大戶被夾倉後出現大量孖展爆倉,欠下巨債者可能破產清盤,最後出事乃交易平台本身,所以保障自己利益。

可能三:根本其交易平台背後老闆與那些沽空機構,本身就有關連,好似球證是球隊出錢請的,到問題球就有少少偏袒。

GME事件,難得大鱷做點心。看下面新聞,原來已茅招盡出,美國既得利益者的陰謀詭計真多。

提醒一下,若投資者慣常用小規模券商或交易平台,要小心這些風險,上次孖展爆倉潮應該是負油價事件(見下面影片重溫)。

想到小時候聽過一個朋友親身經歷的故事,有外國職業賭徒於賭場續贏大錢,賭場未能看到該賭徒出千,也買機票請他離開,原來賭場是許輸不許贏的。

該事情發生於美國,尚有集體訴訟,又有議員關注。若發生在香港,可能又要日日坐銀行門口叫大聲公,搞幾年最後收個和解費。

Robinhood|散戶被限制交易憤而提告 馬斯克撐兩黨議員啟動調查

股票經紀商羅賓俠公司(Robinhood)1月28日一度限制投資者交易遊戲驛站公司(GameStop)等熱炒美股,引起散戶不滿並提出訴訟索償。兩黨議員罕有站於同一陣線要求啟動調查,特斯拉(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表示支持。

聲稱擁有逾1,300萬用戶的羅賓俠公司表示,鑑於近期的波動,遊戲驛站和其他股票的交易將受到限制,只准投資者出售股票,不准買入。公司後來撤銷限制。盈透證券集團(Interactive Brokers)當日也一度限制交易相關股票。

有散戶入稟紐約的法院向羅賓俠公司索償。根據訴狀,原告人指控公司剝奪散戶投資的能力,操縱市場,限制交易的決定違反顧客協議和金融業規定。芝加哥也有投資者入稟提告,指控公司的舉動是保護建制體系的投資,損害一般投資者。

限買措施也引起兩黨議員的關注。民主黨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和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的政見向來截然不同,但今次罕有異口同聲要求啟動調查。奧卡西奧—科爾特斯認為羅賓俠公司的舉動是不能接受,並指身為眾議院金融機構委員會成員,有必要將支持舉行聽證會。

奧卡西奧—科爾特斯的推文除了得到克魯茲的認同以外,馬斯克也表態支持。有人也諷刺羅賓俠本身是取名自劫富濟貧的羅賓漢(Robin Hood),但公司卻保護富人免遭窮人挾淡倉。



from 取之有道 http://www.cpleung826.com/2021/01/gme.html


二大爷: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网传一张北京大兴要求部分感染病例所在区域的人员进行肛门检测的姿势图,我第一眼看见差点把饭喷出来。若不是查证了一下这张图的来源,还真的以为在疫情的大时代检查痔疮都成了必备项目了。
根据央视报道,北京大兴区有感染病例的所在区域,所有居民均要同时进行了咽拭子、肛拭子和血清检测。专家表示,肛拭子采样可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
这么销魂撩拨的姿态不是出现在卧室,而是被要求在医院,还是进行常见的新冠病毒检测,让我瞬间有了种"病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悲壮感。一个本质上是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却要通过消化道来检测——这就像本来是去做胃镜,却被医生要求顺便去泌尿科复查一样,充满了不可名状的黑色幽默感。
疫情爆发以来,检测的技术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比如在重灾区美国普遍采取的唾液、鼻咽拭子和咽喉拭子,测试人开车前往检测点,甚至不需要下车,几分钟即可完成检测。目前很快即可出结果,准确率在95%以上。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测试,基本都是如此,要求目标对象进行肛门测试,北京大兴可能是第一家。在已经有便捷测试方式的前提下,还依然要使用肛门测试这种"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繁琐方式来辅助,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正常方式的检测准确率达不到要求,或者说真实数据很低,靠不住。
早在去年3月下旬,大国向西方国家提供的一批核酸检测试剂,就被指不合格,遭遇大面积退货。捷克、荷兰、土耳其、斯洛伐克、马来西亚和西班牙先后投诉,从大国购买的病毒试剂盒准确度低于制造商所称的标准。其中,捷克订购的15万套病毒快速测试剂,错误率高达80%,几近废品;西班牙从深圳一家名为易瑞生物的公司购得的试剂盒15万套,准确度只有30%;而其后菲律宾卫生部副部长维赫利爆料说,部分中国制试剂准确率仅四成。
作为疫情始发地,如到今天检测的水平还原地踏步,以至于要使用肛门测试这种匪夷所思的步骤,真是让人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如果说芯片制造这种高精尖的产业落后还有很多理由可以编排,那么病毒测试这种并不算高深的东西也依然一个鸟样,这问题又是出在哪里呢?
你可以侮辱群众的屁股,但不要侮辱群众的智商啊。






——作者脸书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s://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_794.html


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对华政策的变与不变

来源:
美国之音

白宫表示,拜登政府正在以“战略耐心”寻求和北京打交道的“新方法”。这个“新方法”与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会有何不同?特朗普时期施加的一系列对华措施,是去是留,变还是不变,拜登政府会有怎样的决断?美国之音从经贸、科技、人文交流、人权和台湾问题五个领域,为您进行梳理。

关税与经贸

在特朗普时代,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采取对华强硬立场。在经贸领域,与中国展开贸易战,以惩罚中国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并对两国间的一些投资活动施加限制。

主要政策包括:

对价值超过3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签署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最新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未能达到协议中承诺的购买目标。
制定投资黑名单,将40多家中国企业认定为与中国军方有关联,以行政令方式禁止美国机构和个人投资这些企业的证券,并要求在今年11月11日前剥离相关投资。

白宫发言人莎琪说,拜登总统将采取多边主义的手法与中国打交道,包括评估对中国的关税,以及一系列涉及监管和与中国投资有关的问题。

-库珀:拜登不会立刻取消关税

美国智库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表示,拜登很可能会利用其他的经济和金融手段来应对中国不公平的贸易做法,但关税不会很快取消。他说:“事实上,可以这样认为,拜登在短期内保留大部分关税可能会更好,可以借此对北京施加影响,确保北京履行第一阶段协议中所做的承诺,或者促使北京坐到谈判桌前,达成一个更现实和可执行的新协议。”

科技与安全

除了关税和投资限制,特朗普政府还推行多方位封堵中国科技企业的科技政策。主要措施包括:

通过国内禁令和国际斡旋,封堵华为在5G网络建设的全球布局。
扩大出口管制,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等数百家中国企业和实体列入实体清单,限制他们获得美国技术和芯片等零部件。
对中国社交媒体应用TikTok和微信发布禁用令。但该禁令被美国法院叫停,相关诉讼仍在继续。
依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建议,要求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剥离TikTok在美资产。TikTok出售方案仍在磋商中。
颁布行政令,禁止美国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和实体在2月19日以后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八款中国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和控制者进行交易。
发起“清洁网络行动”,在通信运营、云存储、应用程序、通讯光缆等七个层面扩大对中国公司的堵截,并说服盟友加入该行动。

拜登政府表示,科技是美中竞争的核心,将会确保美国的技术不会被中国用于“恶意活动”,确保美国人的数据不被挪用和滥用。目前尚不清楚拜登政府是否会延续特朗普政府的这些行动。白宫发言人莎琪表示,美国需要一个全面的战略和一个更系统的方法来解决所有这些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拜登政府不太可能会放松限制,但是对那些没有很多证据显示参与了窃取知识产权或躲避制裁等恶意行为的公司,可能会放开一些限制。

-库珀:华为、中兴禁令不会改变

企业研究所的库珀说:“比如针对阿里巴巴和其他中国支付应用的行政令,如果撤销了,我不会感到震惊。但如果美国向华为或中兴等过去试图躲避制裁的公司敞开大门,这是难以想象的。”

-卡尔森:TikTok、微信禁令可能解除

康奈尔大学中国和亚太研究项目主任艾伦·卡尔森(Allen Carlson)教授认为,当初对于TikTok和微信的禁令本身更多的像是烟幕弹,拜登政府解除对他们的限制不令人奇怪。

-成斌:“清洁网络”会保留,但可能改名

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成斌(Dean Cheng)认为,“清洁网络行动”将会被保留,但可能会换个名称,变得“更有拜登味”(more Bidenian)。他说:“倡议的根本构想是拥有非常可靠、不受外来干扰的网络,我认为,这是拜登行政当局很可能维持的。”

人文交流

在教育和人文交流领域,特朗普政府采取多项行动,以防范中共对美国社会的渗透和恶意影响。主要措施包括:

认定新华社、中国中央电视台等15家中国媒体机构和孔子学院为外国使团,限制国防部向设有孔子学院的美国高校提供资助。
限制中共党员及其直系亲属赴美旅行,禁止中共统战官员或参与中共统战活动的人士入境美国。
加强对攻读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被界定为敏感领域的中国留学生的签证申请审核,将与中国军方有联系的十多所中国院校列入黑名单,取消了3000多名中国留学生的签证。
关闭中国驻休斯顿领事馆,称该领馆外交官协助间谍活动。

-库珀:拜登可能放松中国学生签证限制

企业研究所的库珀表示,增加美中之间的人员交往、让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对美国是有益的。他认为,拜登政府可能会放松一些签证限制,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方式来管控风险。

-成斌:拜登将继续限制孔子学院

传统基金会的成斌表示,拜登政府不会放松对孔子学院的限制。他说:“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和行政当局的一些人在孔子学院问题上有非常广泛的共识,认为孔子学院太过了,确实对思想、科研和学术自由构成威胁。”

-库珀:休斯顿领事馆回不来了

至于中国驻休斯顿领事馆是否会重开,成斌认为,这取决于中国是否会让美国重开驻成都领事馆。但库珀认为,这件事木已成舟,两国都做出了相应调整,拜登政府大概率不会重新考虑这个决定。

人权政策

在人权领域,特朗普总统签署生效了《香港民主与人权法》、《香港自治法》、《维吾尔人权政策法》、《西藏旅行对等法》和《西藏政策与支持法》,其行政当局对中国政府侵犯人权的行为施加了极为严厉的制裁措施,主要包括:

针对中国出台香港国安法采取诸多行动,包括终止给予香港在贸易上的特别待遇,制裁包括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内的35名中港官员。
对涉嫌在新疆严重侵犯人权的中国官员实施制裁,将参与人权侵害的中国企业和实体列入贸易黑名单。
禁止所有新疆境内企业和实体生产的棉花和番茄产品入境美国。
认定中国政府在新疆犯有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

三位受访专家都认为,拜登政府在新疆和香港等人权问题上不会改变特朗普时期的政策。

-库珀:拜登对人权议题立场坚定

企业研究所的库珀说:“我认为,拜登团队在人权议题上非常坚定,可能更甚于特朗普团队。……我会期待拜登政府在人权和民主议题上既有些强硬的措辞,又继续对打压和侵犯人权的作恶者采取行动。”

-卡尔森:华盛顿对人权有高度共识

康奈尔大学的卡尔森表示,人权是在政治分歧严重的华盛顿难得有高度共识的议题,“从这方面来看,我认为,相关政策会延续下去。问题就是,这些强硬政策在改善那些地方的人权状况方面能够取得怎样效果。”

-成斌:人权将是谈判筹码

传统基金会的成斌认为,特朗普政府在执政最后几天认定中国在新疆犯下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实际上是给拜登政府提供了一个有利机会。他说:“这个结果不是可以轻易忽视的。我认为,拜登政府能够因此得益,他们可以去和中国谈判,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想要撤销这个认定,则必须拿出进展。”

台湾问题

特朗普总统在上任伊始打破外交惯例和台湾总统蔡英文通了电话,在其任内签署生效《台湾旅行法》、《台湾友邦国际保护及加强倡议法》和《台湾保证法》,并推出多项强化美台关系措施,包括:

多名内阁官员访台,解除美台官员交往的自我限制。
批准多项对台重大军售,包括先进的进攻性武器系统。
建立“经济繁荣伙伴对话”,启动美台教育倡议。

-库珀:多数对台政策将延续

企业研究所的库珀认为,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大多数对台政策都会延续下去。他表示,拜登政府正在这样做,包括邀请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参加总统就职典礼、公开谴责中国在台湾海峡的军事行动。他说:“至少目前为止看起来,拜登团队试图非常直接地接触和支持台湾。”

-卡尔森:拜登可能悄悄撤回部分措施

不过康尔大学的卡尔森认为,拜登目前的首要议程是应对新冠疫情,他不会希望台海局势升级或在台湾问题上陷入争端。他说:“我认为,他也许会悄悄地回撤一些特朗普在卸任前采取的争议较大的举措,但同时向北京明确表明,美国将会强烈反对任何改变台海现状的单边行动。”

-成斌:拜登对台立场不明

成斌则认为,虽然拜登政府目前的一些行动非常具有象征意义,但是拜登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尚不十分明朗。他说:“特朗普可能是40年来最支持加强美台关系的美国领导人。我认为奥巴马政府是支持台湾力度较弱的几届政府之一,而拜登当时是副总统。”

分析人士:拜登对华政策形变质不变

卡尔森教授表示,拜登政府的一个优势(luxury)是可以选择延续哪些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政策,然后形成一个更全面的长期战略。但他认为,其中的不同之处,更多的是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

他说:“如果认为美中关系会出现显著改善,那是错误的看法。美国两个主要政党对于改善美中关系的政治意愿都非常低。但我认为,大多数人都希望看到关系稳定下来,这是我们未来几个月预期可以看到的。”

企业研究所的库珀也持类似观点。他说,拜登政府将会延续特朗普时期的竞争姿态,但在言辞上不那么锋芒毕露(sharp-edge):“拜登团队可能会尝试采取他们认为能够确实影响中国行为的行动,但会摈弃一些特朗普政府官员的那种在他们看来有点针锋相对和毫无益处的言辞。”

传统基金会的成斌则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未来走向并不只取决于美方。他说:“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谈到美中关系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国也会影响到政策的变化。对于一个公开威胁台湾的中国和一个展现缓和姿态的中国,美国势必会以不同的政策组合予以回应。”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101/%E4%BB%8E%E7%89%B9%E6%9C%97%E6%99%AE%E5%88%B0%E6%8B%9C%E7%99%BB%EF%BC%8C%E7%BE%8E%E5%9B%BD%E5%AF%B9%E5%8D%8E%E6%94%BF%E7%AD%96%E7%9A%84%E5%8F%98%E4%B8%8E%E4%B8%8D%E5%8F%98.html


據報華大基因與解放軍合作收集 DNA 數據做研究

路透社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時事節目《60分鐘》報道,全球最大生物科技公司 — 華大基因(BGI Group)同解放軍有聯繫,包括與解放軍的超級電腦專家共同分析由呼吸道病源到腦部研究等多個項目。自武漢肺炎(Covid 19)爆發以來,華大在歐美、澳洲多地銷售數以千萬計武漢肺炎試劑,美國安全部官員曾警告當地的研究中心不要採用中國的試劑,認為中國可能借此收集外國人的基因數據以協助自己的研究,惟華大強烈否認。

路透社指,翻查 40 多分中英文公開文件及研究部告,顯示華大基因同解放軍的聯繫比想像中更密切,反映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治下,利用私人科技公司進行軍方的研究項目。

報道引述一名曾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作供的智囊組織 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高級研究員 Elsa Kania 表示,中國軍方致力於腦部、基因編輯以至人工基因組創建等研究,將來甚至可能配合生物武器的應用,又指美國政府應該關注華大基因同解放軍的聯繫。

華大基因回應路透社的查詢時指,公司向來遵守有關開放科學,數據共享和基因組研究的國際標準及中國法律,又強調同解放軍的合作是屬於學術研究,並「強烈否認任何同解放軍聯繫的指控,尤其是有關 COVID-19 測試的指控。」

報道又指,由 Google 前總裁  Eric Schmidt 領導的人工智能專家工作小組於去年 10 月向美國政府警告要關注中國政府對生物科技領域的資助、在收集生物數據方面的優勢以及解放軍對潛在軍事應用的興趣。小組將於今年 3 月提交報告,預期當中會警告敵對國家將以人工智能分析美國人口的基因弱點,並透過病原體改造工程以針對這些弱點,同時透過基因研究增強士兵的智力或體力。路透社就曾發現,華大基因參與解放軍一個旨在減少中國漢族人對高原反應的研究項目,以協助某些邊境地區的士兵適應環境。

另外,在 CBS 最新一集《60分鐘》報道,華大基因曾提出在華盛頓、紐約和加州等地建立和營運實驗室,時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反情報部門主管埃文納(William Evanina)曾警告各州不應接受這提議。他在節目中說:「外國勢力可以從新型冠狀病毒測試中收集、儲存和利用生物識別的數據。」他提到,擔心中國或利用華大基因一類的的公司收集生物數據,認為全球應更加注意生物數據資產,因為有人可能秘密收集這些數據,威脅國家安全。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https://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6%93%9A%E5%A0%B1%E8%8F%AF%E5%A4%A7%E5%9F%BA%E5%9B%A0%E8%88%87%E8%A7%A3%E6%94%BE%E8%BB%8D%E5%90%88%E4%BD%9C%E6%94%B6%E9%9B%86-dna-%E6%95%B8%E6%93%9A%E5%81%9A%E7%A0%94%E7%A9%B6/


如此溫柔,如此暴烈:《佔領立法會》和《理大圍城》訪問

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是香港歷來最為漫長、激烈的社會抗爭運動,《佔領立法會》和《理大圍城》紀錄了當中兩場影響運動發展的事件。

抗爭者鮮明的姿態都反映在兩部電影裡,教作為評論者的我無法輕易動筆。那些事件並不是那麼遙遠,現在去判斷電影的成敗,就好像妄斷「手足」的行動正確與否。現實本身的複雜,亦令我無法用過去的理論和作品作為依據去評論作品。2019年以來的抗爭有如一場大型又殘酷的成人禮,將一整代香港人捲入更大的漩渦。雨傘運動後,抗爭方式被論說成「勇武」「和理非」不能兼容,但在「和勇不分」「齊上齊落」等成為反修例運動的口號之後,這個心理障礙被抗爭者一舉跳過:抗爭者為受傷的同伴走上街頭、以身犯法,甚至帶着遺書走上街頭——還有「Endgame」的口號和想像,既是絕望,也是勇氣。

令無數香港人情緒起伏的2019年,一場跨越年齡、性別、族裔的運動超越了我們對香港人的想像——那曾使我們無比焦慮的、對「香港人」認同的想像。運動中眾人微弱但堅定的行動與無畏的姿態,也是對崛起中的中共政權近年僅見的最大規模抗爭。反修例運動由爭取撤回《逃犯條例》演變成一場針對政權的復仇之役,至今似乎繼雨傘運動後再次經歷行動失敗。

《佔》《理》的紀錄片工作者們貼身拍攝前線參與者。運動「無大台」,抗爭者被描述成一個巨大的集體意志。但每一個包著黑衫黑褲的人在影片中都能發聲,即使我們不知道每個人走出來的背後因由。

假若要下初步判斷,我更會視兩部紀錄片為香港電影一次「倫理事件」。一方面作為對2019年前後香港電影的一條分界線,兩部紀錄片為往後所有類型的作品都立下準則和提問。什麼樣的準則?例如,往後的香港電影要再書寫年青人故事時,真的可以回到2019年抗爭之前的狀態來理解嗎?當一群年輕人經歷如此一年,我們要如何認知並了解走過來的一代香港人?

另一方面是兩部電影面臨現實的困境。就算多場放映一票難求,兩片都不可能與商業戲院洽談放映。《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後,電檢首次要求電影加上相應警告字句,並以此為批出電檢的條件。「理大圍城」一週年前夕,理工大學要求學生會停止舉辦紀念活動,指「不應舉辦任何有違反香港法律或大學法規風險之活動」,並下令取消《理大圍城》校內放映。香港正進入一種新常態,電影要有放映機會都需要配合政治審查。執導兩部紀錄片的導演們需要考量的事,已經超出了正常電影導演所能承受的。對當下時局的焦慮也影響對電影剪裁時的思考;而對無數不可輕易言說的問題,都被排除在電影呈現之外。以上種種,都令我感到為這兩部作品書寫評論相當困難。

於是我動起了訪問這群「香港紀錄片工作者」的念頭。我想了解他們經歷著什麼:他們以攝影機參與社會運動的位置迷思、他們在現場的所見所聞、還有更多無法在電影中言說的部份……另一邊廂,卻又只有攝影機能為他們紀錄所見,影片於是成為了對事件、又或對創作者而言都不可被刪改的歷史證據。

每當到訪他們的工作室前,我都會經過街上一幅寫滿字句的牆。不同日子,牆身上的字句都會有所轉變。由一開始充斥在抗爭現場、如今變成禁語一樣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再由721 、831到「SAVE 12」,在明顯被反覆更替的痕跡上有人一直為牆添上新字句。直到最後一次採訪前,我看到另一組八個字出現在牆上,不過,在當天訪問完成後再次經過時,那不是禁語也不是數字的八個字已經消失不見,似乎有人連這樣的句子也容不下。

那八個字是:不要裝作,一切正常。

在示威現場的持攝影機的人們

反修例運動有着這種香港過往任何社會運動也未曾出現過的場面:大量手持手機等輕巧攝錄器材的記者,進入抗爭運動現場在社交媒體進行直播。我們無法估算直播的數量是否與對傳統媒體的不信任有關、而雨傘運動時亦有電視台的直播影像。但至反修例運動爆發,部份主流傳媒對抗爭報道的編採方式已普遍引起抗爭者反感,而同情示威者一方的觀眾亦渴求看到更直接的現場畫面、而非經新聞編採剪輯過的影像。例如「721」元朗站白衣人攻擊市民事件,傳統媒體缺席現場,在報道事件時也是使用新興網媒在現場拍得的影片。

對「有圖有真相」的一代而言,直播影像貼身如戰場紀錄,為即使不在現場的觀眾製造了一種另類的「參與感」。社交媒體直播甚至可以吸引上萬人同時收看。在運動現場的拍攝者、記者以至「哨兵」在不同社交媒體、即時通訊群組等等即時發送現場資訊,令無論是否身在現場的人們都能立即掌握現場情況。在抗爭運動開始升級的階段,即使不少參與者未必對香港政治、以至抗爭訴求盡皆了然,但他們在現場、在直播、在社交媒體已經看到很多鎮壓畫面,驅使當中不少人上街。

阿琳、杰仔、樂少和大森四位導演,與大量記者一同走在現場,但他們沒有選擇以直播呈現現場畫面。抗爭者「流水」抗爭相當機動,運動現場充滿變數。打從運動初期已經如此,紀錄片工作者們已經不可能如過去一樣單打獨鬥。大森說在現場很多時只能依直覺行事。「一直以來的經驗是,怕有甚麼拍不到,然後就會拍得不好。(這次運動)只要狠心放棄拍一邊,拍另外一邊都會拍到事件。」

聽起來很講運氣。但現場瞬息萬變,就如「七一」當日上午,他們都不知道衝擊立法會行動是真是假。而到現場,跟拍「爆玻璃」的抗爭「手足」,就成了他們當日唯一目標。「如果跟拍對象是梁耀忠議員,相信又有另一個故事。」大森是拍攝團隊中較年長的一位,相比後製,他自言更喜歡親身落場拍攝。現場充滿不同的抉擇:Wide Shot 還是 Close-up、如何走位、鏡頭對準誰人……這些抉擇與進行直播記者面對的截然不同,做直播要在鏡頭前發掘在運動現場的新鮮事、同時又要在鏡頭後解說眼前情況。對大森而言,這影響了在現場時的敏銳度。「但我們可以選擇停下來在同一個位置拍攝。直播的影片結束之後,很少人會重看;但我們在現場拍下的素材經剪裁後會反覆重看與討論,再將當時紀錄下來的事整理,去講我們想表達的東西。」

但現場同時充滿恐懼。大森回憶,某次在灣仔柯布連道行人天橋採訪期間,現場氣氛似乎任何人都有機會被警察開槍射擊,縱使拍攝者們在現場冷靜克制,但他們眼前煙霧瀰漫,持槍的警察們真能分出他們與抗爭者嗎?「我開始有被射中的恐懼。」另一次則是印尼記者 Veby Indah 中槍。「她就在我旁邊。看到警察轉身舉槍,我當下想一定會打中我們這群人其中之一。只是她不幸而我比較幸運才沒有被打中,其實說不定會打中我。」該名印尼記者遭防暴警察發射懷疑橡膠子彈致右眼永久失明。

而運動現場拍攝者與行動者之間都形成了某種默契。多數示威者都不願被拍攝,並且對現場的攝影機相當敏感而厭惡——除非鏡頭屬於穿上記者反光衣的人。如果不表明身份而沒有反光衣,現場一旦出現相機、手機拍攝的動作,現場人們少不免會以粗言穢語責罵,甚至肢體衝突都時有發生。2019年8月機場示威中,有中國籍記者在現場沒有表明身份,即被現場示威者「私了」:背後原因都是示威者對不明來歷紀錄者的懷疑。而當運動發展越演越烈,武力升級之際,前線記者、攝影師與警察亦時有衝突。有現場紀錄片工作者曾被流彈擊中受傷。「認識很多行家都要去接受物理治療,後遺症也很多。衝突很貼身、也很密集,更不用說離開現場後面對的『白色恐怖』。我自己都曾經被攻擊,但又很幸運打不中要害。例如被飛到半空的汽油彈打中背脊,雖然沒有起火但全身都是電油味。中流彈我都有經驗。」說話的是樂少,一位從2010年「反高鐵運動」已經參與社運的青年。在雨傘運動期間,他一度放棄拍攝現場,索性以身佔路、並在佔領區生活。

相對肢體暴力,運動初期以來在現場已經有不安和恐懼的氣氛形成。直播影像難以將這種氛圍傳達。這份恐懼一方面由現場抗爭影像中的暴力而來:警察打人、示威者還擊等等;而對樂少等人而言,還有在現場拍攝而來的恐懼:怕被跟蹤、怕因為掌握大量現場影像反而成為指控「手足」的證據。「每次出發到現場,都沒有一個人不害怕受傷:如果在現場被槍傷眼睛呢?又如果在現場被警察捉走,那麼記憶卡內的影像素材又怎麼辦?」

於是,在兩部紀錄片公映前,他們決定掛上「香港紀錄片工作者」之名作為保護色,去保護個人微小的自由。

「但你會知道,即使關掉電腦、手機,你還是迴避不開、想親身去抗爭現場。」樂少說。

從雨傘到反送中,我們都「戇鳩」過

四位導演在傘運前已經相識並投入了紀錄片拍攝。他們亦與其他投入影像工作的青年一樣合組工作室,並在平日以各類自由身工作維持生計。

雨傘運動對四位導演而言,不只是政治啟蒙、也是一場紀錄片拍攝課。根據導演之一阿琳的說法,那時他們拍的「只是一些沒有人有興趣的紀錄短片」。雖然其中幾部作品入圍電影獎,但他們自言「不見得有多少人(對影片)感興趣」、又說傘運時他們「不知道自己在拍甚麼」。到 2019年史無前例的大型運動爆發,他們四人更為手足無措、又一再自問為何會走上街頭。

另一名導演杰仔在訪問時,多次要阿琳想清楚究竟為何要在抗爭現場舉起攝影機。「對我而言,(衝擊)立法會、中大、理大發生的事情,對我來說都有如回到(傘運時)龍和道當時自己所面對的矛盾。」金鐘龍和道在傘運期間,曾經是「和理非」「勇武」兩派抗爭者的分裂現場:衝擊不衝擊?佔路不佔路?何時進何時退?這些問題都使兩派抗爭者出現矛盾,也令杰仔苦思,一直沒有答案——直至反修例運動爆發。

阿琳在傘運後,一直不想重看當時拍攝的素材。當中的無從入手,在於她在那大批影像中只聽到自己在攝影機背後的複雜情緒。「我想不到自己其實如此懦弱。」阿琳繼續說,她無法面對自己在抗爭現場失控的情緒,以至再感受一次運動挫敗與低潮。到反修例運動爆發時,阿琳其實身在海外。這一次她心想,與其像傘運時繼續單純拍攝,不如以身體去直接參與運動。到「616」遊行前夕,梁凌杰從太古廣場墮樓身亡。同路人的死衝擊了阿琳對運動的思考,她此後再也沒有再問「為何在抗爭現場舉起攝影機」——這是她自覺在現場可以做的事情。「我很怕死。」阿琳回憶剛剛回港參與運動的時候。「如果不手持攝影機,我也不會有在抗爭現場出現的理由。」

《佔領立法會》及《理大圍城》兩片,都在阿琳的推動之下成形。傘運後的失落曾經令四人迴避社會運動,但到反修例運動爆發、抗爭者殉死之後,阿琳及其餘成員的困惑已經消散,全身投入抗爭現場的拍攝。

「那道門原來是我們的心理關口」

2019年7月1日,四人落場拍攝已經兩週。網上有風聲指「七一」當日「會有大事發生」,示威者或會借鏡台灣「太陽花學運」攻入立法會。而當日其實是香港公眾假期,立法會並沒有會議召開。如果佔領立法會行動目標是癱瘓議會運作以引起政府回應,未必能夠成立。當時反對衝擊的意見亦指,《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並未進入正式議程,貿然攻入議會將會影響士氣、甚至有被捕之危。在這一切不明朗之中,四人準備當日拍攝。

七一下午,四人留守立法會大門前,見證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在門前嘗試阻止抗爭者衝擊。影片中又或在新聞影像都看得到,抗爭者在當時用的「攻城車」其實相當原始。「可能挖地洞都比用這樣的『攻城車』衝擊更加快(攻入立法會)。」他們笑說。

衝擊行動前或開始之後,網上傳言滿天飛:很多討論指衝擊是內鬼煽動。而當日警察在立法會大樓內佈防,但一直未見有動作,即時的討論都在懷疑警方是否在擺「空城計」引抗爭者入立法會聚而殲之。總而言之,討論區的結論都指向當日參與衝擊的抗爭者「無知」、「愚蠢」、「中計」。當中甚至亦包括部份當日參與「七一」遊行的群眾。

「很多人都只考慮(行動)結果,然而過程才是『最撚緊要』。究竟當時『手足』在想甚麼?為甚麼明知是空城計都要衝擊?立法會門前(和理非及勇武派)兩派人的互動,爭議的點又是甚麼?在現場各人的情緒,才是我們想表達、引起觀眾討論的點。」他們這樣回應當時的傳言。

樂少又說,「回想當日,整場運動才剛剛起步,未有如今日一樣的『白色恐怖』。我們在傘運以來鬱悶了好幾年,很需要爆發點:那就是要打爆立法會的大門。所以當時我會堅持留在門的附近(拍攝)。」杰仔補充:「如果沒有『七一』這場『無大台』又成功的(佔領立法會)行動,『兄弟爬山』的說法可能不會如此有力。最重要的,是『夠人』(在抗爭現場)。」

當晚,警察撤出立法會後抗爭者攻入,但「佔領立法會」只持續了數小時,警察下令午夜前所有人必須離開立法會範圍。後來的事是:「立場姐姐」何桂藍在網媒直播拍下立法會佔領者「齊上齊落」的時刻。杰仔覺得,「『七一』是個大奇蹟日,建立了『手足』的身分認同。」這種「手足」的認同又何止這些時刻?除了行動者歷時一整日的衝擊行動,四個導演以至更多紀錄片工作者到達現場,在互相不知道對方拍攝對象之下互相支援、修正,這種鬆散但又密切的合作關係,正正與「無大台」行動者們的行動方式呼應。

有人說,「手足」此一「共同體」正是由此形成。四人被齊上齊落的精神感動,他們在七一的衝擊行動看到運動成功的希望。

我們和手足的距離

由「七一」「佔領立法會」到 2019 年 8 月,反修例運動事態升級,運動亦形成了新的形式:幾次大型集會、遊行以外,勇武抗爭者開始以更激烈手段在「前線」行動。同時,野貓式的抗爭與不同區域的遊行,令各區「開花」抗爭行動不絕,幾乎每日都有新的形勢及事件發生。 對我來說,這段時間中每日都對香港有新的認知。 活在 2019 年下半年的香港我仍然觀影,但每次在電影放映後、查看手機都會有令人震撼、又或憤怒的消息。

抗爭的傷痛,亦隨行動一同升級。首先是「七二一」元朗白衣人襲擊市民、繼而是少女被警察擊盲右眼、有示威者公開指在新屋嶺扣留中心被警察性侵、「十一」荃灣少年被槍傷及「雙十一」西灣河少年被槍傷,等等等等。幾乎同時,網絡上亦開始傳出連串失蹤及離奇死亡事件:「831」示威後傳出警察在太子港鐵站打死示威者、十五歲少女陳彥霖赤裸浮屍海邊,這些事件真相一直未明。及至十月初,港府動用緊急法立《禁蒙面法》,緊張形勢繼續升級。街頭上的口號,亦從「加油」發展到「反抗」、再進展到「報仇」。

2019年 11 月初科大學生周梓樂墮樓身亡後,示威者在「雙十一」發動「黎明行動」,號召罷工罷課罷市的「三罷」。抗爭者據守不同大專院校,堵塞主要交通幹道;警察因應行動,先在中文大學二號橋與抗爭者發生激烈攻防。而同時在浸會大學、城市大學及香港大學都有抗爭者與警察對峙。媒體當時焦點集中在中文大學,理工大學及毗鄰的紅磡海底隧道被堵,一開始並不特別多人關注。及至中大解圍,警察開始部署人力包圍理大。《理大圍城》紀錄片觸及的時間段其實不算長:首次公映版本主要圍繞 11月16日至18日三天內的校園內外情況。

大森一行四人,如當時一部分抗爭者一樣,都以為理大攻防會像「佔領立法會」、「中大保衛戰」一樣,最多幾天就可以全身而退了。沒想到,他們最後留了十三日。 11月18日後,四人決定放下攝影機。火光紅紅的畫面稍息、校園內卻是一片死寂。他們回憶那幾天的消息都相當可怕。而理大圍城之慘烈,阿琳等人明確意識到自己作為拍攝者與抗爭者「手足」之間無法跨過的鴻溝,一直都存在。

校園被全副武裝、裝備實彈的警察重重包圍,無法走出理大的每一個人都經歷了被困其中的絕望感。理大留守者越來越少、又沒有直播鏡頭在內,即使看不同的直播影像都無法一窺當時被困情況。理大內物質短缺、消息斷絕,被圍的人是否勇武派主力、抑或有中國大陸幹部後人,城外傳言莫衷一是;以至於校園內有人嘗試自殺、或勇武抗爭者準備與警察以死相搏等傳言亦傳遍網絡。理大外,則連日有行動希望營救理大內被困人士,同時警察對這些理大外營救者強力鎮壓,傷者枕藉。

試圖逃離理大時,阿琳回憶起留守理大初期,與「廚房佬」及「手足」的對話。他們對阿琳說:「你還可以在外面吃到飽再回家,但我都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活着走出去。」而離開理大過程中,阿琳一直想起自己相對順利離開現場,與抗爭者即使「投降」仍然被警察重重包圍、困住幾小時的分別。「我是不是真的與他們一樣呢?我希望大家有士氣、也相當想與手足走在一起、同時想抗爭運動能走下去。但我在這時一直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手足』?」

理大圍城其後一兩個月,尚有數場大型集會、遊行發生。但到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整場抗爭運動迅速冷卻。曾經在圍城中的人們都不願再多提,即使有進入現場救援的人之中都有不少背負深重愧疚。四人覺得,警察最厲害的地方,是令一般參與者此後對於參與運動相當害怕。「又或者像某些『手足』一些不願意去面對。」他們感受到自己以至他人都被挫敗感包圍。樂少曾與一些「手足」提及正在進行《理大圍城》的紀錄片製作,原本有講有笑的人們都面色一沉。「其中一人說,最好不要再提這件事了——他覺得理大圍城之後,整場運動已經完結。」

《理大圍城》將近尾聲時有如此一幕:中學校長團正在將受困理大校園的學生帶走。一個年輕抗爭者不想離開、但又無法承受再留的壓力,掙扎是否要跟校長團離開理大。比這年輕人稍為年長的抗爭者上前安慰,但少年難掩無法與「手足」留守的自責。他離開畫面與校園,仍然留下的抗爭者以拳頭拳擊幾下冰冷的紅磚牆壁。

紀錄片不止是對事實的紀錄

杰仔說相對《佔》,《理大圍城》更大程度被現實情況考慮影響剪接:警方以至港府打從開始就將事件定性為「暴動」,因為法律風險,四人處理影像素材要更小心。另一方面,對抗爭醜陋一面的呈現又要如何拿揑?最後他們唯有將未完成的紀錄片放到觀眾眼前,看觀眾有何反應再作修改。「每個參與者都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任,只不過在現場每個人都在試:要跟校長步出理大前門樓梯?還是人留下來,自己想辦法衝出去?沒有答案,我們當時和現場的人一樣很困擾,但再困擾再害怕都要想方法離開。做這部電影(《理大圍城》),會希望不在場的人都能經歷其中。」

而首映後八個月間,阿琳等人至少修改過影片三次,但都僅止於 11月18日晚一眾中學校長帶走年輕示威者、並以文字帶過後續發展作結。初看電影的第一個版本,會感覺剪接其實未完成,但影片的混亂與不完整,或多或少都反映了四人團隊對事件的困惑。阿琳說剪接時最難受的,是自己的情緒未處理好,四人亦會因為剪接問題而爭執。「電影會對運動(發展)帶來傷害也說不定,很影響(抗爭者)士氣。甚至想過影片出來的結果是,原來會令一些人對抗爭有負面印象,最終選擇不會再站出來(行動)也說不定。」阿琳認為如果將運動醜陋的一面挖掘太深,這會是最差的結果。「不是每位觀眾都消化得到,對社會運動的負面情緒會爆發出來。」

而確實,他們記得在放映之初,有觀眾無法接受電影處理憤而離場。四人一開始會感到觀眾是想要在戲院再找尋自己期望之中對理大事件的認知,因此會有觀眾對團隊剪接的影片感到不滿。

樂少在理大解圍後,對有曾經被困者再回到現場感到驚奇。「為甚麼他們仍然願意再走進去,還看起來如此輕鬆自如?」然而他們對照沒有被困過的電影觀眾、與親歷其境者,後者的反應通常出奇的平靜。四人團隊觀察不同觀眾的反應:中老年觀眾會特別感觸,但反而年輕人觀看時,相對更有平常心、甚至會笑。他們想,可能他們心目中親歷被圍困的日子更為難過、又或比起他們部分人身上背負的官司、傷痕,影像的殘酷都已經不算是甚麼了。杰仔覺得,能夠進場看電影的「手足」,都已經越過了自己的心理關口去面對事件。更大的擔心是不願談論的「手足」——是否進場是其次,但他們現在過得怎樣?才是更需要關心的事情。

香港人如此善忘,當下發生的事件已叫人應接不暇:疫情此起彼落、《港區國安法》立法、政治鎮壓一波接一波、以至抗爭領袖流亡、「十二港人」仍然身陷囹圄……觀眾們經歷變化,到了今日再看《佔》《理》兩片,看到的又會是甚麼?

在《國安法》陰影下的「香港紀錄片工作者」行動小組

《國安法》實施後不久,我再次與四位導演見面。

訪問中,工作室眾人都正忙於準備《佔領立法會》放映用的新拷貝。我再沒有感覺到前幾次訪問的不安氣氛:過去幾次訪問他們的情緒狀況各異,反修例運動抗爭因為疫情而停頓,多少令他們很焦慮。而他們回憶起拍攝情況時甚至會有情緒失控、需要暫停訪問的時刻。他們又會自忖說錯了話,常會想修正自己的說法。

預視到未來的更多問題,從一開始他們就為電影導演欄掛上「香港紀錄片工作者」之名:他們一來憂心電影上映時社會狀況惡化、同時亦想隱姓埋名以獲取更多的自由。他們在初時就連映後問答環節也不願出席,只在座席上聽觀眾對着空椅子分享感受。

而他們一直擔心的事正逐一發生:《港區國安法》實施後,《佔》《理》被電檢當局命令加上警告字句。而《佔》其中一個畫面,展示了一名示威者向展示五星紅旗的直升機舉起中指:他們徵詢法律人士對這畫面的法律風險,「放心吧,」杰仔說他們得到的答案:「一定會中招(觸犯《港區國安法》)。」

但這幾個月也不是沒有好事發生。《佔領立法會》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五強、《理大圍城》則在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IDFA)進入主競賽單元,分別在外地展映。「打國際線重要,讓其他國家觀眾看到也很重要。」但他們對此並不感到特別興奮, 因為眼前還有很多事要做。香港藝術中心放映的《佔》《理》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更是一票難求,一次開售後旋即有三千餘人在售票平台網站排隊候補——但兩片仍然無法得到商業院線放映機會。於是更多放映方式的探索出現:四人開始與其他社區組織一同舉辦從數人到十數人不等的小型放映,小規模觀影反而令他們更深入與觀眾交流,他們異口同聲表示這種交流更有意義,「這樣令觀眾和我們之間更平等地看待對方。」

每當團隊其他成員提及大森,總說他在映後分享時會比其他抗爭親歷者更激動、更多感觸落淚的時刻,反而要其他人安慰。樂少笑說大森「像一個父親一樣關心『手足』」。大森依然有拍攝議題式紀錄片、樂少在反修例運動沉寂後則再沒有在工作以外時間拍攝社會運動的影像,「疫情之下也拍不到」。樂少自言其實自己仍未從 2019年的事件中回復過來,卻同時等待反抗運動再臨。阿琳和杰仔則準備為一部二人合導、拍竣數年的作品作最後剪裁——這次他們倆可以用真實姓名示人。

近來身邊很多人會談及是否想離開香港。尤其在香港電台《鏗鏘集》編導蔡玉玲因以車牌查冊進行調查報道、卻被警方控以虛假陳述罪拘捕之後:社會運動冷卻、政治氣氛低壓,他們會擔心因為拍攝而被警察拘捕嗎?四人談到這裏,除了分享身邊朋友、同事移民情況,也表明心跡:他們不想離開香港。

「不是有希望才去做,而是感到絕望時都要去做。」阿琳說《港區國安法》出台後,長久以來自己的不安感反而慢慢消失:抗爭成本越來越高的今日,自己手上的攝影機已經成為有力的武器:呈現真實的武器。「我們還有很多方法的行動未做過。帶着『香港紀錄片工作者』的身份,一直努力到無法做下去為止,才去想(是否離開香港)吧。」

「離不離開、絕望與否,現在問這些問題,都問得太早了。」

(阿琳、杰仔、樂少、大森為化名,鳴謝影意志、Elson、Curtis 協助,影評人 Mike Kwan,許雅舒導演提供了文中不少意見。)



from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 全部文章 https://thestandnews.com/culture/%E5%A6%82%E6%AD%A4%E6%BA%AB%E6%9F%94-%E5%A6%82%E6%AD%A4%E6%9A%B4%E7%83%88-%E4%BD%94%E9%A0%98%E7%AB%8B%E6%B3%95%E6%9C%83-%E5%92%8C-%E7%90%86%E5%A4%A7%E5%9C%8D%E5%9F%8E-%E8%A8%AA%E5%95%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