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uesday, 28 February 2017

《联合早报》官媒称部署萨德中韩或准断交,吁民众“打击乐天 惩罚韩国”

韩国军方与乐天集团昨天上午正式签署有关确保部署“萨德”用地的换地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说,中方对韩方积极配合美方,加快“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进程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方已两次向韩方提出严正交涉,并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

于泽远 北京报道

在中国外交部严词警告美韩将为在韩国部署萨德(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承担一切后果”后,中国主流官媒昨天也火力齐开,称部署萨德可能导致中韩“准断交”,呼吁中国民众抵制乐天集团(Lotte)等韩国公司及文化产品,不到韩国旅游。

韩国军方与乐天集团昨天上午正式签署有关确保部署“萨德”用地的换地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昨天说,中方对韩方积极配合美方,加快“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进程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方已两次向韩方提出了严正交涉,并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

朝副外相李吉成受邀访华

 耿爽还宣布,应中国外交部邀请,朝鲜外务省副外相李吉成昨天起至3月4日访华,会见中国外长王毅,与中国副外长刘振民等进行会谈,讨论中朝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中国外长助理孔铉佑昨天与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莫尔古洛夫举行会谈,就朝鲜半岛局势问题交换意见。

北京有关学者分析,韩国刚采取实际步骤推进萨德部署,中国就邀请李吉成访华,这是九个月来朝鲜高官首次访华,明显是针对韩国发出的警告。如果韩国一意孤行部署萨德,中韩关系将面临双方建交25年来的最大“寒流”,而近年一直处于僵局的中朝关系可能有所回暖,但中国反对朝鲜拥核的立场不会改变。

而孔铉佑与莫尔古洛夫昨天就朝鲜半岛局势进行会谈,也明显是针对韩国部署萨德,展示中俄两国将联合应对美韩部署萨德带来的挑战。

由于萨德系统的雷达探测距离高达2000公里,可以有效监视中国和俄罗斯的相关军事活动,中俄都认为在韩国部署萨德将严重损害两国的国家安全和地区战略平衡。

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国主流官媒昨天纷纷炮轰韩国军方和乐天集团推进萨德部署。新华社在一篇评论中说,如果说部署萨德是在中国背后“捅刀子”,那乐天此次不计后果的草率决定,无异于为虎作伥。“对于这样的乐天,中国不欢迎!”

中国工商部门昨天也展开行动惩罚乐天在华机构。北京市东城工商分局昨天上午通报,北京乐天超市有限公司北京崇文门分店因发布违法广告而被处罚4万4000元人民币(约9100新元)。

截至2015年底,乐天集团旗下门店覆盖了中国24个省份。在韩国的乐天免税店也常年爆满,其总销售额的70%都来自中国消费者。

乐天集团在沈阳总值3万亿韩元(约37.1亿新元)的主题公园项目去年11月已被中国政府下令停工。

北京有关学者分析,中国官方对乐天集团等韩国企业的惩罚只是开始,随着韩国继续推进萨德部署,乐天集团和其他韩国企业以及韩国文化产品,在中国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

中对韩“报复”力度

将大幅升级

 韩国韩联社昨天也分析,在军方与乐天集团解决部署萨德的难题后,中国对韩国的“报复”力度将大幅度升级。

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环球时报》昨天呼吁中国民众“打击乐天、惩罚韩国”。该报在评论文章中说,乐天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应当画上句号了。用把乐天逐出中国市场来对危害中国国家利益的外部力量杀一儆百,这是中国作为大国应有的威严。中国社会应自动协同起来,逐步升级对韩国文化产品的进口限制,直至必要时完全封杀它们。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昨天被问及中国政府是否会对乐天集团采取惩戒措施时表示,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要由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决定。

《人民日报海外版》所属的微信公号“侠客岛”前天发表文章说,如果萨德真的部署韩国,中韩关系将面临“准断交”的可能性。中国对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策略需要调整:对朝鲜,需要多用经济文化手段打压;对韩国,则要在政治、军事安全手段上施以压力。“以前我们是反过来的。现在既然看来效果不彰,就有必要做以前做得不够的。”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6429

专家:川普重申一中但台海政策仍不明朗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新总统川普上任前后关于台湾与一个中国政策的言行,让台海议题再度成为美国外交和政学界关注的焦点,近来华盛顿智库有不少针对美、中、台3边关系的讨论,试图探索川普新政府接下来对台海两岸可能的政策走向,以及如何避免台海危机再度发生。

在川普与习近平通电话,表示将遵守美国的一中政策之后,许多人对美国新政府再度回到1979年以来的长期立场感到放心,不过在川普的国安团队尚未完全就位之前,他的政策现实面还难以被具体掌握。

上星期在史汀生中心一场关于川普主政下美中台3边关系将如何发展的座谈会上,该智库东亚项目主任容安澜(Alan Romberg)表示,即便川普已表明愿意遵守一中政策,但他的实际政策如何执行目前并不清楚,而且川普团队里的确有成员认为美台关系应该升级,这其中除了有战略考量外,有些人还希望借此给中国一些麻烦。

容安澜说:“有些人还想要更进一步加强美台双边安全关系,不只是提升对台军售的武器精密性,其动机不但要加强台湾的安全及地位,甚至有些人想的是要给北京越多麻烦越好。”

容安澜说,虽然川普的政策如何执行还是可能影响华盛顿、北京和台北的关系,但他认为美国最终的底线是要维持台海和平,川普愿意重申一中政策,也表示他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无须引发不必要的紧张。

容安澜说:“如果我观察的没错,他想要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正如同中国也的确想要和美国有良好的关系一样。那并不表示我们会同意所有的事情,也不表示我们就没有难题必须好好处理,它只是表示这个关系非常重要,所以两边都不会想要让这个关系紧张,如果没有必要的话。”

正在华盛顿访问的台湾对外关系协会秘书长黄奎博在会上表示,尽管川普政府可能有意升级给台湾的对待,但台湾现在处于尴尬地位,一方面希望美台关系升级,一方面又担忧在台海两岸关系不佳的情况下,台湾是否将为美台更好的关系付出代价。

在另一场台美关系研究中心主题为“台湾是美国的筹码还是买主”的研讨会上,黄奎博说,台湾要避免成为美国的筹码,就必须强调与美国有共享价值,并继续加强对美国包括军购在内的投资采购。除此之外,蔡英文政府也应该寻求改善与北京的关系,否则面对两岸关系困难,台湾将很难抗拒美国对台湾提出的要求。

黄奎博会后对媒体表示,北京虽然一再以九二共识的一中原则对蔡英文施压,不过台海两岸并非没有对话的空间,在川普与蔡英文通话之前,当时的北京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的周志怀才提出一个说法,表示两岸可以找出一个涵盖一中原则的互动基础,因此他认为北京应该给民进党更多时间,找出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来改善关系。

黄奎博说:“当然台湾目前不会谈到九二共识,但如果没有九二共识,台湾要如何与北京对话,而且这个对话基础是北京能够接受的?我觉得这是台湾必须发挥智慧的地方。但同时北京也要给台湾一些时间,让民进党可以想出一个不谈九二共识,但有可以让两岸相互妥协、相互可以接受的运作模式,所以如果北京如果太急的话只会让民进党更加退缩,造成两岸关系的更不稳定。”

黄奎博说,蔡英文总统已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对两岸政策做出重要宣示,这意味着她要等待中共19大的结果才提出她的应对立场,不过他认为在蔡英文政府目前民调低落的情况下,无论19大之后的局面如何,她其实也无法在两岸政策上大开大合,做出与过去民进党立场不同的举措,因此他估计两岸和解的时间将持续往后推迟。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4%B8%93%E5%AE%B6%EF%BC%9A%E5%B7%9D%E6%99%AE%E9%87%8D%E7%94%B3%E4%B8%80%E4%B8%AD%E4%BD%86%E5%8F%B0%E6%B5%B7%E6%94%BF%E7%AD%96%E4%BB%8D%E4%B8%8D%E6%98%8E%E6%9C%97.html

中国制造的好莱坞

来源:
美国之音
很多北美观众嘲笑中美合拍大片《长城》拍得很傻,但一位媒体研究者昨天在纽约说,未来,好莱坞会生产越来越多这样的影片。

《中国制造的好莱坞》一书的作者、维吉尼亚大学媒体研究助教孔安怡说,其实《长城》不是为美国观众拍的,它在中国和美中之外的市场取得了不俗的票房,“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扩大,未来,中国制造的好莱坞电影会越来越多。”

孔安怡表示,“也许好莱坞的精英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现实,但好莱坞向海外的投资肯定会越来越多,这一趋势正从根本上改变着美国和全球的媒体业。”

为什么好莱坞喜欢中国?答案很简单:中国有巨大的市场。

孔安怡说,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比上一年增加了将近50%;2016年由于中国经济减缓和人民币贬值,增长不大,甚至下跌,但中国电影票房的规模达68亿美元,比排在中国之后的其它3个国际市场的总和还多。

好莱坞的中国市场准入和收益受限

报道好莱坞的网站Tracking Board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进口的34部美国电影仅占当年中国电影总数686部的5%左右,但这34部美国电影的票房(26亿)却占到了当年中国全部票房(67.8亿)的38%。

文章说,中国现有银幕4万张,是10年前的约10倍,并以每天27张的速度增长,很快将超过美国的4万1千张。

一位前业界主管说:“中国市场太大了,每个人都急着到那去跟他们做生意。”

但好莱坞能从这块蛋糕中分到多少呢?另一家报道好莱坞的新闻网站Deadline Hollywood说,只有四分之一。中国政府以税收名义从总票房中拿走50%,剩下的一半由好莱坞和中国发行商对半分。

川普政府首个美中贸易谈判

孔安怡说,这正是即将进行的美中电影谈判要面对的问题。孔安怡表示,“为期5年的美中电影协议将于本月到期,美中双方正重新谈判,这也是川普政府面对的第一个重大贸易谈判。”

据Deadline Hollywood报道,2012年的美中电影谈判,把原先每年向中国出口25部美国电影的限额提高到了34部。

虽然川普总统在竞选时表示上台后要给中国戴上最大货币操纵国的帽子,并对中国产品征收45%的进口税,但当选后川普并没有对此加以落实。

今年的电影谈判结果会如何?孔安怡说,“如果谈不成,可能再回到世贸组织,这就是当年34部限额的来历。”

借好莱坞提升软实力

孔安怡说,中国也喜欢好莱坞,不仅因为好莱坞电影为中国票房做出巨大贡献,而且因为可以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她表示,习近平号召加强软实力,“通过高科技转移是最佳途径,通过好莱坞对中国的投资是其中之一。”

中国借由这些好莱坞投资的合拍电影提升中国的形象,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孔安怡说,虽然这种做法通常并不顺利,但有些主题却屡试不爽,比如美中太空合作就出现在最近的三部好莱坞影片中,包括获本届奥斯卡提名的故事片《外星人到来》。

她表示,从中国的战略目标,比如“一带一路”出发,中国制造的好莱坞影片也会借由好莱坞的名声,改善中国的形象,促进其在非洲、拉美和欧洲的投资、媒体等事业的发展。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4%B8%AD%E5%9B%BD%E5%88%B6%E9%80%A0%E7%9A%84%E5%A5%BD%E8%8E%B1%E5%9D%9E.html

美国国会亚太小组新主席呼吁制定更强硬的南中国海战略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委员会星期二(2月28日)就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动举行听证。在听证会上,新上任的亚太小组委员会主席泰德·约霍(Ted Yoho)说,可能正是美国在南中国海地区没有展示足够的决心,才让中国有机会改变现状,他呼吁美国就南中国海问题建立新的战略。

亚太小组主席:美国需要南中国海新战略

泰德·约霍(Ted Yoho)在听证会开场白中说,中国在南中国海填海造岛,部署导弹,成功地改变了当地的现状。

他强调说,将近10年间,美国在南中国海“说得多,做得少”。他说,也许正是因为美国没有展示足够的决心,不仅让中国改变了现状,同时也让美国的盟友们担心,这样一个结果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和外交优势置于危险之中。

他表示,美国需要制定一个更强硬的新的战略。他说:“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战略,新政府上台为制定和执行更好的战略,重新展示美国在这些关键地区的力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也许这是考虑制定一个更为强势计划的时候。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一直惧怕冲突,结果本身就很有风险。中国正是利用我们的默许来改变现状,推进自己的战略利益,从某种程度上令冲突的风险增长。懦弱非但没有缓解南中国海海事争端的局面,反而增加了风险。”

听证会上,来自华盛顿几个著名智库的专家对美国应该在南中国海采取什么战略进行了阐述。

奥斯林:加大自由航行力度,对中国进行“威慑外交”

来自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林(Michael Auslin)说,中国把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当成自己的“蓝色疆土”,最终目的是把这个“亚洲的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湖。

他说:“通过慢慢改变现状,中国希望将‘亚洲的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湖’,虽然目前中国控制南中国海、将美国赶出西太平洋的努力还没有成为现实,但是如果美国希望继续获得对亚洲的进入权,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制定并执行反威慑战略。”

他说,这个战略包括外交上与亚洲盟友进行积极接触,参与亚洲的区域会议,包括香格里拉安全会议、东盟区域论坛以及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加强与亚洲盟友的经济联系,以双边贸易协定替代被放弃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最后,他说,美国必须要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

他说:“我认为美国需要增加在亚太地区自由航行行动的节奏,不是向中国挑衅,而是发出一个信号,美国继续根据国际法捍卫自己的权利。”

除了加大自由航行的力度之外,奥斯林建议美国使用“威慑外交”。让中国为对美国及其盟友所发动的挑战性行为付出更大的代价。他说,这些措施包括减少与中国军方的接触,不邀请中国参加环太平洋军演,制裁与军方有关联的中国公司,并拒绝给中国高级官员发放签证等。

成斌:军事之外,在法律和心理领域反击中国

成斌(Dean Cheng)是传统基金会亚洲中心中国政治与安全事务高级研究员。他星期二就南中国海对中国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他说,南中国海对中国来说越来越重要,不仅体现在贸易上,更体现在国家安全上。他建议用非军事手段影响中国在南中国海的行为。

他建议对参与南中国海填海造岛的公司进行制裁,禁止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等等。他还建议在法律和心理领域对中国进行反击。他说,美国支持2016年国际仲裁法庭对南中国海问题的裁决很重要,这让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努力没有法律基础。如果华盛顿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沉默,实际上将“政治高地”拱手相让给了中国。

他也建议,美国在采取法律和经济措施之外,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比如把美国海岸警卫队纳入自由航行行动,同时,美国还应该与其他国家一起进行自由航行行动。

史文:在南中国海打造战略平衡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亚洲项目研究员迈克尔·史文(Michael Swaine)在听证会上指出,2007年到2008年以来,中国确实在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采取积极和强势的动作,但是,中国并不希望与美国或是其他国家陷入任何军事冲突。不过,他又说,随着中国在该地区力量增加,也不排除中国的做法可能会发生改变。

但是,他警告说,建议美国加大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存在,在南中国海争端中与中国进行“零和对抗”则太危险。如果把这种看法当成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最终可能真的会迫使中国采取威胁行动。

史文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南中国海打造一种“相互克制”为中心的战略平衡。他说,这种战略平衡的基础是外交、而非军事和准军事竞争。美中两国以及南中国海主权声索国之间必须就南中国海岛礁军事化的程度和种类,以及禁止使用武力达成中、短期的谅解。

他特别强调,为了达到长期的平衡,一些声索国的军事能力需要加强,但是必须限定在某个范围之内,比如,允许中国之外的其他南中国海的主权声索国,例如越南,升级自己在南中国海岛礁的设施,以达到与北京相同的水平。他还说,要达到这样的一个平衡,美国也应该限制自由航行的次数。

不过,在听证会上,也有美国议员认为,相对于中国通过不公平贸易给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带来的影响,南中国海的岛礁实在不是那么重要。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3/%E7%BE%8E%E5%9B%BD%E5%9B%BD%E4%BC%9A%E4%BA%9A%E5%A4%AA%E5%B0%8F%E7%BB%84%E6%96%B0%E4%B8%BB%E5%B8%AD%E5%91%BC%E5%90%81%E5%88%B6%E5%AE%9A%E6%9B%B4%E5%BC%BA%E7%A1%AC%E7%9A%84%E5%8D%97%E4%B8%AD%E5%9B%BD%E6%B5%B7%E6%88%98%E7%95%A5.html

奥巴马留下了哪些“政治遗产”

何清涟

写这篇文章之时,正值美国2016总统大选第三轮辩论刚结束。拂开丑闻泡沫,会发现这次大选的主题是:在美国的西方盟友看来,是全球主义对决美国主义,关系到美国不再承担现存国际秩序责任后怎么办的问题;对美国人而言,则是保持现状(继承奥巴马政治遗产)还是改变现状之争,关系到国家未来走什么道路的方向问题。因此,为了让台湾读者明白美国大选的焦点在哪,得弄清楚奥巴马的“政治遗产”究竟有些什么东西。

奥巴马给美国社会留下的“政治遗产”

川普在共和党代表大会上的发言对美国现状诸多批评,民主党认为该发言将美国描述得无比黑暗,因此针锋相对地提出,美国依然伟大。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更是明确提出,他支持希拉里的主要理由,是因为希拉里是其政治遗产的“最好的继承者”,希拉里更是明确表明要全盘继承奥巴马的政治遗产,意思是决不改变,要沿着奥巴马道路继续前进。

奥巴马在非裔、拉丁裔、贫困阶层、坚持政治正确的左派知识分子及媒体精英、同性恋、双性恋、女权等群体的全力拥戴下进了白宫,但他执政的八年,加上小布什统治的最后几年,却被美国人称为“失去的十年”,标志性指标有两个:

一是依赖福利生活的穷人越来越多。美国联邦政府在2010年为贫困线所下的定义是:个人年收入低于11139美元,或一个四口家庭的年收入低于22314美元。此后几年,布鲁金斯研究所的调研显示,美国贫穷人口在过去10年增加了1230万,总数达4620万人,相当于总人口的15%,大约每6名美国人中就有一人生活贫困,为52年来最高。

二是中产阶级在萎缩。20世纪50年代初,中产阶级人占全美人口的60%左右;到2013年,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人数已不到全国人口的一半。4月22日,美国劳工统计局资料带来的警示更强: 2015年全美共有8141万家庭,全家无人工作的家庭有1606万,比率高达19.7%,意味着美国每五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没有人工作。美国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早就断言“没有中产阶级就没有民主”。

奥巴马的政治遗产还包括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与同性恋配偶移民、赦免数百名涉毒死刑犯,以及荒诞不经的厕所令。这部厕所令规定,全国公立学校可以让心理性别认同者任意选择厕所,男人认为自己是女性可以进女厕所(奥巴马的两位公主上私立学校)。对同性恋者、贩毒和吸毒者、性取向异常者的同理心源自于他年青时的个人经历。2016年10月中旬,在美国有线电视体育频道的一个和民众对话的节目上,奥巴马谈到他年轻时犯下的一些过错,例如吸毒、斗殴、同性恋,但最后成了一位好总统,以此鼓励有色种族青年走正道。

上述遗产,希拉里准备全盘接收。她在华尔街公司内部 讲话中称要开放边境,公开讲话中声称将在任总统之后一年内引进十倍于奥巴马的难民;在高盛的内部讲话中,声称要向中产阶级大量征税。

奥巴马外交事务上的“政治遗产”

对外政策则以“奥巴马主义”概括之。今年4月,美国政论杂志《大西洋月刊》记者杰弗里·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受邀采访奥巴马,将奥巴马的中国政策、中东政策、重返亚洲战略、与古巴建交,以及美英关系等外交政策,统称为“奥巴马主义”。

“奥巴马主义”的重中之重是中美关系,核心内容是“应担忧衰弱的中国而非崛起的中国”。中东政策目前备受批评,欧盟与外界的评价是美国对叙利亚干预的犹豫不决导致了今天的困局与欧洲的难民危机。重返亚洲战略亦处于同样状态,最让奥巴马难堪的是,近日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盟友菲律宾最近转投中国,于10月20日率团赴中国进行最高规格的国事访问。随后中国外交部宣布,中菲传统友好全面恢复。菲律宾的突然转向毫无疑问是奥巴马主导的亚太外交的重大挫折,证明他的价值观外交败于中国的实利外交。

奥巴马重返太平洋的经济支柱——TPP(环太平洋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也在美国国会遇阻。即便在选举中有求于他支持的希拉里也未承诺将支持TPP。对美国“重返太平洋”的前景,英国《金融时报》今年9月在《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悲剧前景》已有预测, “美国总统奥巴马面临一种悲惨前景:当他卸任时,他标志性的外交政策倡议——重返亚洲——会沉入太平洋的波涛之下”。

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盟现在遭遇严重困难,难民制造的各种刑事犯罪与恐怖袭击,导致国民失去安全感、金融危机也一触即发,因此全部寄希望于美国,希望其继续扛起全球化领导重任。10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开年会,把美国大选和英国决定退欧所滋生的政治风险和不确定性列为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迫切问题。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在会上直言:从英国脱欧公决,到美国狂攻全球化的竞选造势,有一个共同的导火索,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对精英、对政治和经济领袖失去了信任。

这些国家希望他们熟悉的希拉里当选,但他们对希拉里也有点担心,因为面临争取民主党内桑德斯的选民(占民主党支持者的43%左右),希拉里调整了她的一些口号,比如向选民承诺,要将工作带回美国来。这在精英们看来,也是反全球化倾向。

奥巴马留下的其他政治遗产

其他难以消化的奥巴马政治遗产,择要列之:

美国大选辩论被遗忘的重要议题:美国巨额国债。美国国债总额已达19.7万亿美元。奥巴马主政的2009年至2016年第二季这段期间,联邦政府负债余额计增8.26万亿美元,增幅74%。奥巴马入主白宫时,美国国债占GDP比为73%,下任白宫主人接手时,这一数字约为105%。

1、一代信仰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的千禧青年

2016大选当中,信仰社会主义的桑德斯赢得了大量青年学生的狂热支持,美国社会将此称之为“左翼民粹”,与川普代表的“右翼民粹”一道成为美国的两道政治景观,并被西方媒体概括为“美国反全球化狂潮”的两支代表力量。右翼民粹的主体被左派媒体描绘成因为全球化而卖不出谷麦的农民、低薪蓝领、退休者……总之是一辈子没出过美国国门、又蠢又穷的低等阶层。左翼民粹的主体是千禧一代青年,多在大学求学。由于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美国社会不敢用对待右翼民粹那种轻蔑之态相待,美国“共产主义受难者基金会”委托国际市场调查公司Yougov作了一项调查,主题 是“美国人对社会主义的态度”,约2000多人接受了调查。调查发现,美国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53%的人对现行的经济体制不满,认为这个体制对他们不利,“社会主义”可行。45%的年轻人更愿意投票选举一位“社会主义者”来担任他们的总统。

2、日益尖锐的种族矛盾

根据美国美国国土安全部2016年6月17日公布的数据,从2009至2014年,奥巴马政府共接收来自以穆斯林为主要人口国家的难民人数为83.2万。从2015年开始,奥巴马大批接收叙利亚难民,穆斯林难民数量可能超过一百万。近几年美国的奥朗多枪击案、纽约新泽西多起爆炸案都是穆斯林移民所为,9月份明尼苏达州杀伤多人案的凶手,就是来自奥巴马祖籍肯尼亚的穆斯林移民。奥巴马政治发迹之地芝加哥,早已又重回罪恶之城,一年之内发生三千多起黑人之间的枪战。

除了穆斯林难民之外,奥巴马还打开大门接来了各国贫困移,民并给他们高于本国穷人的福利救济。今年5月9日,华府智库“移民研究中心”(CIS)公布关于移民花费的最新报告,指出无证移民家庭每年享受的联邦福利平均为5692美元,超过户长为“美国出生”(native)的家庭享受的联邦福利4431元许多。报告指出, 享受联邦福利最多者为墨西哥和中美洲移民家庭,他们获得纳税人付费的联邦福利,每年平均达8251元,超过土生土长美国人家庭86%。

对美国肯定有加的杰出华人政治家李光耀对此早有预感。他在《光耀看天下》中指出,种族结构变化将是威胁美国未来命运的唯一挑战,创造美国奇迹的传统白人正在成为少数(2040年将降为40%),其他族裔的崛起,必然会改变美国价值观以及美国的民族特性——这一预言正在被验证。

3、一个严重分裂的美国社会

共和党选民与民主党选民因利益分化而尖锐对立,矛盾之激烈前所未见。这与民主党一开头的竞选策略失误有关。从最开始,他们将对川普品格的污辱仇恨转嫁至其支持者头上,认为川普粉都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白目、种族主义者,有的地方还施以人身攻击并砸川普支持者的车子及窗户,以至于川普的支持者为了避免受到语言和行为暴力的攻击,根本不敢表明态度。最后甚至连希拉里这种老牌政客都公开说“川普的支持者都是一些可悲之人”,以羞辱共和党选民。这种将对竞争者的攻击扩张至支持者身上,在美国还很少见。而川普的支持者(包括中间选民)不少对希拉里充满不信任甚至仇恨。到大选后期,尽管维基解秘不断揭露希拉里各种事实,媒体也不断大力报导川普那真真假假、很难核实的几十年前的“性骚扰”丑闻,但美国政治已经陷入“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氛围,双方选民基本不为所动。

曾在里根与老布什时代担任过总统演说稿撰写人的帕德洛兹(John Podhoretz),最近在其专栏中对此评述:两党支持者越看对方越讨厌,没有沟通对话空间、只有政党恶斗,将让华府更加运作失灵,双方各自活在自己认为的真实世界里。这种双方之间没有信任的对立情绪在美国社会生根发芽,因选举而更加激化,将是巨额债务以外的另一个社会危机。

无论谁赢,2016年大选的结果对美国而言都是输。这一看法已经成为不少观察者的共识。下任美国总统需要解决三大任务,一是弥缝内部分裂;二是解决巨大的财政赤字;三是如何扮演对外角色。无论是希拉里还是川普,都无法胜任这样的重任。二者的区别,政论作家曹长青总结得精当:“川普当总统,损害的只是美国的形象。他的政策基本仍是保守主义,有利于美国人民。而希拉里的骗术(在电邮门、利比亚美国大使馆被袭、她的基金会等问题)表明,其人品绝不比川普好到哪里,只是川普在表层,一目了然,并强烈遭人反感,而希拉里则是在内部,不易明察,在本质上更糟。尤其是她的左倾社会主义政策,将会给美国人民造成实质上的损害,摧毁美国的立国根基”。


(原载台湾《看》杂志,第173期,2016年11月5日,http://www.watchinese.com/gb/article/2016/22532?page=show,略有删节)



from 清涟居 http://heqinglian.net/2017/02/27/obama-s-political-heritage/

《日本经济新闻》中国资本是巴基斯坦东风,还是木马?

巴基斯坦是拥有2亿人口的南亚大国,随着治安改善和国际信用的恢复,巴基斯坦正为加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行列展开了行动。而正在寻求有前途投资对象的中国为了获得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迅速接近巴基斯坦。同时,巴基斯坦政府和企业也热切希望利用中国的资金和经验,双方的意图复杂交错。

在巴基斯坦商业中心卡拉奇郊外的卡西姆港,有一条全长2.4公里的传送带穿过红树林一直延伸到海边。传送带尽头是正在建设中的巴基斯坦首个大型散货码头,这个码头将负责进口发电煤炭和出口水泥。工程由巴方与中国企业共同推进,工地上长期有90名中国劳动者。码头对面还可以看到中国资金援助下正在建设的大型火力发电站。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

巴基斯坦目前正在推进的发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中,有将近2万名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工作。1年半以前用日语打招呼的巴基斯坦人如今改用中文说“你好”了。

对瞄准高速增长的巴基斯坦来说,起到最大推动作用的是中国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开发计划“中巴经济走廊(CPEC)”。

中巴经济走廊主要利用中国资金援助,规模达到510亿美元。借助这一计划,巴基斯坦可以大大加快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紧迫课题的速度,有望推进产业振兴。巴基斯坦经济界称,“中巴经济走廊是规则改变者(Game Changer)”,集体对这个项目表示欢迎。

消除电力短缺

目前,已经有超过40个基础设施相关计划被认定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具体包括卡拉奇郊外的卡西姆港和巴基斯坦东南部的塔尔等,此外还有火力、水力、风力发电站以及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煤矿开发。

计划将相当于总投资额约70%的超过350亿美元投资到电力领域。如果各发电站按计划完成,被视为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瓶颈的电力短缺问题预计将在2018年底解决。

对中国来说,中巴经济走廊确保了从新疆等到阿拉伯海的最短距离贸易路线,可以推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还可以将中国国内的剩余产能用于面向巴基斯坦出口材料设备。

尤其是在被中国当成“海洋出口”,非常重视的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德尔港周边,将会集中发电站、新机场、高速公路等建设计划。

各个项目的出资者和施工方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中国机械设备(CMEC)等中国企业。卡拉奇和白沙瓦等的公交系统建设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备选项目,预计经济走廊计划的总金额将进一步扩大。

不过,在巴基斯坦也出现了对中国企业大举进驻充满戒备的声音。最近,中国主导的企业联盟决定向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出资40%,上海电气刚刚收购了卡拉奇电力。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2016年7~9月期向中巴经济走廊相关项目投入的约11亿美元中,有7亿美元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的贷款。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进口来自中国的设备材料,巴基斯坦对中债务的增加令人担忧。另外,从本国带来大量工程师和工人也是中国企业的作风。

“全方位敞开大门”

由62家实力企业和团体组成的巴基斯坦商业委员会(PBC)首席执行官(CEO)马利克(音译)指出,“这样下去的话,只有来自中国的进口增加。势必会对当地企业造成打击,税收和就业都不会增加”。他同时还表示,“中巴经济走廊是‘特洛伊木马’(希腊军在伪装成献礼的木马中隐藏士兵的计谋)”,丝毫没有隐瞒戒备之心。

不过,参与项目的企业逻辑非常清晰。他们表示,因为巴基斯坦财团“不为煤矿开发提供融资,所以依赖中国”、“中巴经济走廊对中国以外也敞开了大门,德国、丹麦和沙特阿拉伯等的企业也非常关注”。

巴基斯坦对中国经济的减速也没有特别担心。该国计划和发展部部长伊克巴尔表示,“对中国企业来说,可以期待高回报的中巴经济走廊的优先度非常高”。

日本企业的相关人士中也有很多积极的意见,他们认为,“只要充分利用中国建造的基础设施开展自己的业务就行”。不管是谁出资,只要加速对能源和基础设施投资,就能提高巴基斯坦的经济水平。巴基斯坦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但已经开始从混乱中走出来,步入高速增长的轨道。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6347

美机构报告:中国是世界最大侵犯知识产权国家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一家独立机构的一份最新报告说,假冒商品、盗版软件以及商业秘密窃取造成美国每年高达6000亿美元的损失。与此同时,报告还把中国列为“世界最主要的侵犯知识产权者”(world’s principal IP infringer)。

美国因侵权损失严重

美国非官方的反知识产权窃取委员会(Commission on the Theft of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星期一(2月2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说,美国每年因知识产权被窃取而遭受的损失在2250亿到6000亿美元之间。报告说,因商业秘密遭窃而导致的损失每年在1800亿到5400亿美元,因假冒商品而造成的损失每年为290亿到410亿美元,盗版软件还导致美国每年损失180亿美元。

这份报告的结论与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2015年一份报告中的数据大致吻合。那份报告说,由于黑客入侵实施经济间谍行动,美国每年损失4000亿美元。

反知识产权窃取委员会主任理查德·艾林斯(Richard Ellings)对美国之音说,侵犯知识产权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是由于美国拥有世界先进技术,美国是主要的受害者。

他说:“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以至于未来创新的活力和国际经济的健康都受到影响。”

中国是最大侵权国家

反知识产权窃取委员会星期一的报告继续把中国列为全球最主要的侵犯知识产权的国家。报告说,在美国缴获的进入美国的假冒商品中,来自中国(包括香港)的占87%。

艾林斯说:“担忧的范围非常广,有直接涉及国家安全的侵权事件,比如F35战斗机技术被成功窃取,还有只是涉及普通的消费产品,也有高端产品,比如高端玻璃制造技术,不胜枚举。显然,高科技芯片目前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中国知识产权环境没有改善

反知识产权窃取委员会从2013年开始发布相关报告,但是艾林斯说,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没有改善。他说,虽然中国说要保护知识产权,也在法律上做了一些完善,但是这需要与中国制定的以获取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为重点的产业政策对比起来看。

他说:“如果你看一下五年计划,最新的五年计划的内容,你再看一下被窃取的知识产权的种类,你会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很高。所以我们没有看到有直接的证据显示,这个问题有任何好转。”

星期一的报告说,中国在五年计划中将高科技领域作为特别扶持的对象。报告援引前网络安全公司火眼(FireEye)员工珍·维顿(Jen Weedon)在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和安全委员会一个听证会上的话说,虽然所有领域都可能成为中国网络间谍的潜在目标,但是涉及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所确定的战略产业的美国公司遭受到更多高级黑客的进攻,而这些黑客的背后有中国政府的支持。报告指出,半导体行业就是这类战略产业。

今年1月,白宫发布的一份报告也发出过类似警告。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在报告中表示,中国半导体政策的目的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这威胁到美国的芯片制造商,并将美国的国家安全置于险境。

建议川普政府将知识产权作为重点议题

反知识产权窃取委员会的报告建议川普政府在就任的前几个月将知识产权作为核心议题。

这个取委员会的联合主席、前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在一份声明中说:“对于美国创新的大规模非法转移是影响美国竞争力的最重要的经济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美国还未予以充分解决。它应当是、也必须是新政府的重中之重。”

艾林斯说,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国会通过了一项授权总统对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外国实体实施制裁的法案,而且法案也由总统签字生效成为法律。

他说:“我认为,奥巴马总统知道这是一项重要议题,但是川普总统会在行动上给予更高的重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2/%E7%BE%8E%E6%9C%BA%E6%9E%84%E6%8A%A5%E5%91%8A%EF%BC%9A%E4%B8%AD%E5%9B%BD%E6%98%AF%E4%B8%96%E7%95%8C%E6%9C%80%E5%A4%A7%E4%BE%B5%E7%8A%AF%E7%9F%A5%E8%AF%86%E4%BA%A7%E6%9D%83%E5%9B%BD%E5%AE%B6.html

美日韩为限制朝鲜武器发展寻找对策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总统川普的政府正在加紧对朝鲜的核野心施加压力,同时与区域盟国和合作伙伴建立联系,以应对拥有核武器的朝鲜日益增长的危险。

美国国务院在周一的声明中说,朝鲜的核弹道导弹计划直接威胁到韩国、日本和美国的安全。

在发表声明之前,美、日、韩三国官员检查了限制平壤购买物资资金的途径,并“继续寻找联合方式推动朝鲜无核化向着彻底、可核查和不可逆转的方向前进。”

国务院负责朝鲜与日本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尹汝尚在德国波恩参加二十国集团会议的间歇主持了与日、韩官员的三边外长会议,并将就朝鲜的核威胁发表讲话。

国务院的声明说,“有关官员们考虑了各国当局采取的其他可能措施,包括进一步限制朝鲜收入来源,特别是非法活动的收入来源的方案”。

美国保卫民主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安东尼•鲁杰罗对美国之声,这种“措词强硬的言论需要强有力的行动做后盾。”他还说,美、日、韩三国应该加强制裁朝鲜的挑衅活动。

他补充说,“中国没有被提及,但北京应该至少成为重申朝鲜制裁的重点的一部分。”

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星期一在白宫和川普的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川普的女婿及顾问库什纳会晤后与川普总统进行了短暂会面。

白宫新闻秘书斯派塞说,这次会谈是双方就“共同利益和国家安全”进行讨论的机会。

杨洁篪周二将与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会晤。两位官员在2月21日通过电话,美国官员说,双方“同意需要解决朝鲜对区域稳定的威胁”。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国家安全顾问也正在访问华盛顿,并计划与麦克马斯特会面。

这一系列会谈是在朝鲜2月12日进行弹道导弹试验后进行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2/%E7%BE%8E%E6%97%A5%E9%9F%A9%E4%B8%BA%E9%99%90%E5%88%B6%E6%9C%9D%E9%B2%9C%E6%AD%A6%E5%99%A8%E5%8F%91%E5%B1%95%E5%AF%BB%E6%89%BE%E5%AF%B9%E7%AD%96.html

Monday, 27 February 2017

二二八的另一種視野:從蔣中正日記還原派兵赴臺的過程

作者:蘇聖雄(國史館助修)
一、誰的角度?

在臺灣,二二八事件的輪廓,大抵為眾人所熟悉。此事件影響重大,過去教科書絕口不提,現今已扭轉此一情態,教科書必以一定篇幅,講述此一事件;每年二二八,政府或民間,必有相關紀念活動。

自政府解嚴以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國史館等,投入不少資源彙編相關檔案史料;同時,不論官方或民間,研究工作積極進行。1992 年,官方組織的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提出研究報告,並於 1994 年正式出版。此報告有多位專家學者參與,內容頗為完整。[1]

行政院的研究報告,並未觸及相關人員的責任歸屬。有鑑於此,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組成專案小組,進行研究,於 2006 年出版《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蔣中正是二二八事件時的國家領導人,研究責任歸屬,不可避免追責於他。《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指出,蔣對事件介入程度之深、干預層面之廣,係不幸事件的「元凶」,應負最大責任。[2] 此書站在受害者立場作論述、探尋歷史真相,論證紮實,頗為值得參考。

本年為二二八事件 70 週年,事件距今已有一段時間,關於蔣中正與二二八事件的相關研究論著,除了《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數量已有不少,[3] 惟多數從臺灣或受害者的角度作論述,作為臺灣對立面的蔣中正,所作所為常被視為乖張、凶殘,其實際態度並未為人充分理解。

本文主要利用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公開的《蔣中正日記》,及國史館所典藏及出版之相關檔案,由蔣中正的角度來看二二八事件。相對於受害者的角度,或能讓讀者對這段歷史,有不同的思考。[4]
二、事件爆發

1946 年 6 月,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國軍採攻勢,希冀於短時間內消滅共軍,惟戰事不如預期,中國國民黨陣營內部分崩離析,國家經濟惡化,執政黨喪失民心。1947 年初,國軍與共軍於山東南部交手,國軍戰事不利,兩個整編師(相當於軍)被殲,損失重砲數門,蔣視為「二十年剿匪以來,為最大之損失」。[5] 惟蔣仍積極部署兜剿共軍,於 2 月 2 日親赴徐州指揮部隊向臨沂進剿。4 日,又飛鄭州督導戰事。[6]

蔣自前線返回首都南京之後,國軍各部出動。李仙洲部在向臨沂進剿過程,孤軍深入,於萊蕪一帶遭共軍圍擊,戰況十分不利。蔣中正甚為擔憂,不久聞該部遭到殲滅,[7] 損失官兵無數,美械槍砲盡為共軍所得,視之為「生平未有之慘敗」,遂親飛濟南前線研商戰局。[8] 2月底,蔣自記本月係「軍事、經濟、政治最拮据困難之一月,恐為從來所未有」。[9] 而就在此國共戰局紛擾之際,臺灣二二八事件爆發。

蔣中正在 2 月 28 日的日記,並未提到二二八事件,他最早是在 2 月 28 日日記後的「上月反省錄」寫到:

臺灣暴民乘國軍離後,政府武力空虛之機,發動全省暴動,此實不測之禍亂,是亦人事不臧,公俠(陳儀字)疏忽無智所致也。[10]

之後,接著 3 月 1 日的日記,「上星期反省錄」提到:

臺灣群眾為反對紙煙專賣等,起而仇殺內地各省在臺之同胞,其暴動地區已漸擴大,以軍隊調離臺灣是亦一重要原因也。[11]

蔣的日記本有制式格式,每日占一頁,一星期或一月結束,預留反省錄的頁面。蔣不一定馬上接著上日寫反省錄,2 月 28 日日記欄位後的「上月反省錄」或 3 月 1 日日記欄位後的「上星期反省錄」,大概是幾天後所記,因此上引日記內容,無法用來判斷蔣對事件最早之態度,也無法藉以判斷蔣何時得悉事件爆發。這些問題,需要另外倚賴檔案的分析。

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於二二八當天,即由臺北發電報給人在南京的蔣中正,告知事件發生:近因由日遣回台僑由本地流氓受奸匪煽動,27 日乘專賣局查禁私烟機會,聚眾暴動。[12]那麼,蔣是否於 2 月 28 日即得知事件爆發?228當日,公賣局台北分局(位於今重慶南路)前圍著大批抗議的民眾。圖片來源

其實,當時與現今網際網路時代不同,當時受限於空間及科技,訊息傳遞較慢。陳儀寫好電文內容之後,交給譯電員譯成電碼後發出,電碼傳到南京之後,由專人接收後譯出,再通過官僚系統上呈給國家最高領導人蔣中正。最緊急的軍事電文,可能在較短時間內讓蔣知悉。

從檔案原件來看,陳儀的電文是未時(13-15 時)擬就,但在當晚 22 時以後才發出,南京方面在 3 月 1 日凌晨 3 時收到,上午 10 時譯出(圖 1),可見蔣 2 月 28 日當天並未收到陳儀電報,應該是 3 月 1 日以後才知道事件爆發。[13]
圖1:陳儀致蔣中正 28 日電(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111。)

從陳儀的電報內容來看,二二八事發之初,陳似有息事寧人的念頭,未將局勢陳述得難以控制,顯露自己的無能。[14] 或因此,蔣也覺得事態並不嚴重,在 3 月 1 日日記後的「本星期預定工作課目」,並未規劃處置此一事件。事實上,此時蔣最關心的,是與重要將領胡宗南等,規劃閃擊陝北共軍之根據地延安。[15] 蔣猜想二二八事件並不嚴重,[16] 未將精力集中於此,而是連日「心神戰兢戒懼」地在考慮陝北等地的作戰。[17]
三、派兵赴臺

我們知道,蔣中正後來派軍隊登陸臺灣,釀成慘重傷亡。既然事發之初,蔣認為事件不嚴重,為何仍要派兵回臺?

這牽涉到陳儀是否有請兵之舉。

關於這一點,學界有所爭論,大概有三種說法。

一說採用相關人士的回憶,認為陳儀 3 月 2 日請兵;[18]一說陳儀於 3 月 4 日夜間才向蔣請兵鎮壓;[19]另一說查考陳儀呈蔣電文,指出蔣在決定派兵之前(3 月 5 日前),陳儀皆未請兵。[20]

國史館於本(2017)年出版的《二二八事件史料彙編》第 23 冊,揭示關鍵史料,已為此學術爭論下了定論。檔案明確呈現,陳儀早在 3 月 2 日便請兵。他向蔣告知二二八事件係「奸匪」(中共)利用日本御用紳士、流氓等人,一面造成恐怖,一面破壞秩序,目前情勢,非有相當兵力,恐難徹底弭平,陳因此請迅速酌調素質較良之步兵一旅,並請至少先派一團來臺,俾肅清奸匪。[21](圖2)3 月 4 日,陳儀又向蔣報告事件現況,表示臺北秩序逐漸好轉,人心亦相當安定,惟各縣市尚有暴徒脅迫羣眾,劫奪軍械,包圍政府等暴動,因此再次向蔣請兵。[22]

從陳儀 3 月 2 日及 4 日的兩則電文來看,二二八事件與國民政府治下各省曾發生的軍事異動或共軍的「叛亂」比較起來,並不特別嚴重。前者如 1930 年反蔣派大聯合,聲勢浩大,總兵力不下 80 萬人之眾,與蔣進行「中原大戰」。[23] 後者如二二八事件前的萊蕪戰役,國軍大敗共軍,損失 60,000 多人。[24] 陳儀此時所請的一旅或一團,依編制來看,兵力不及 5,000,[25] 以全臺灣為範圍,所調兵力並不多;就全國兵力來說,調用也十分有限。[26]圖2:陳儀致蔣中正3月2日電(薛月順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23冊:總統府檔案,頁231-232。)

蔣收到陳儀的兩則請兵要求之後,於 5 日下令派兵,電陳儀謂:「已派步兵一團並派憲兵一營,限本月七日由滬啟運,勿念。」[27](圖 3)陳儀向蔣要一旅或一團,蔣卻只給一團與一營,兵力大概 2,000 上下。[28] 這呈現蔣真的覺得二二八事件並不嚴重,以少數兵力即可予以平定。
圖3:蔣中正致陳儀3月5日手令(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17冊:大溪檔案,頁115。)

然而,5 日以後陳儀與軍政機關給蔣中正的報告,呈現二二八事件愈演愈烈。憲兵司令張鎮呈蔣中正的報告指出,「此次台灣暴亂,其性質已演變為叛國奪取政權之階段」,「地方政府完全失卻統馭能力,一切由民眾控制,暴民要求不准軍隊調動、軍隊帶槍,並在各處劫奪倉庫槍械」。[29]

陳儀也轉變先前態度,要求蔣至少派遣「有紀律嚴明、武器精良之國軍兩師」,並建議派湯恩伯等將領率兵來臺。[30] 依照編制,兩個整編師兵力可達 20,000 多人,且湯恩伯為國軍名將,中日戰爭(1937-1945)時被稱為「中原王」,統領數十萬大軍,時任陸軍副總司令兼首都衛戍司令。由此可見,陳儀請兵態度,有較大的轉變。

臺灣民間多反對政府派兵,如臺灣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電蔣指出,臺北民眾暴動,是因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有失民心導致,人民擁護中央熱誠如故。[31] 惟陳儀不斷向蔣強調,反對派兵的言論係「反動分子」所散播,「反動分子」將趁政府武力單薄之時機,加緊準備,一有機會,隨時爆發,「造成恐佈局面」。[32]

蔣中正一方面對共黨叛亂極其敏感,一方面為軍政機關的片面之詞所淹沒,因而「對戰局、對臺事憂戚無已」。是時美國駐臺領事急電要求派機接其眷屬離臺,此事又牽動中美關係,蔣認為美方「為反動派利用」,「使中國增加困難與恥辱」,因此「悲痛之極」。[33] 7 日日記云:

本日全為臺灣暴動。自上月廿八日起,由臺北延及至全臺各縣市,對中央及外省人員與商民一律毆擊,死傷已知者達數百人之眾,陳公俠不事先預防又不實報,及至事態燎原乃始求援,可歎!特派海、陸軍赴臺增強兵力,此時共匪組織尚未深入,或易為力,惟無精兵可派,甚為顧慮。善後方策尚未決定,現時惟有懷柔。此種臺民初附,久受日寇奴化,遺亡〔忘〕祖國,故皆畏威而不懷德也。[34]

8日日記後的「上星期反省錄」記云:

臺灣暴動形勢已擴張至全臺各城市,嚴重已極,公俠未能及時報告,粉飾太平,及至禍延燎原乃方求援,可痛!華北延安共禍正熾,而又加此不測之變,苦心焦慮不知所極,故本週多為處理臺變忙碌也。[35]

此時,蔣已調派整編第二十一師及部分憲兵赴臺,後續尚要調遣第二○五師,達到陳儀兩個師的要求,但沒有同意派湯恩伯率兵赴臺。[36]

9 日,蔣一早起床,寫一長函,託即將赴臺的整編第二十一師師長劉雨卿轉交陳儀,信中內容,呈現蔣如臨大敵,要陳儀先鞏固臺北與基隆,尤應切實掌握港口碼頭與機場,其次應維持鐵路與公路。並要求在臺北、基隆之公務員,均應集中編隊與裝備,以應急自衛。[37]
四、善後事宜

8 日夜間,部分憲兵已於基隆登陸,9 日拂曉進駐臺北。[38] 9 日午後,劉雨卿的整編第二十一師一個團登陸基隆。[39]蔣中正十分關心國軍在臺軍事行動,於 10 日電陳儀:「聞廿一師第一個團已到台北,未接報告,甚念。昨今二日情勢與部隊到後之處理辦法,希隨時詳報。」[40]蔣又「得增援臺灣之先遣部隊已由基隆登陸,車運臺北之報,可知鐵路尚能掌握也。」[41]其後,陳儀與軍政機關,密集向蔣報告軍情。

國軍的軍事行動,理論上是處理「反動分子」或「奸黨」,然而實際上,卻發生濫事拘捕、報復等情事,造成臺民異常恐慌。[42] 相關訊息馬上傳到蔣的耳中,蔣乃於 13 日電陳儀:「負責嚴禁軍政人員施行報復,否則以抗令論罪。」[43] 不過這樣的情事,難以禁絕,臺灣政治協會張邦傑等報告蔣中正,臺灣警備總部繼續捕殺人民達萬人。

蔣接此報告,批示查報。陳儀查辦後,向蔣回覆並無捕殺無辜情事,爾後蔣也沒有深究。[44] 臺灣就在陳儀、劉雨卿等強力鎮壓之下,馬上平靜下來,蔣自記:「臺灣全省各都市為暴徒共匪脅制,叛亂情勢嚴重已極,竟能如計處理,次第平服。」[45]

此際,蔣思索臺灣的善後問題。12 日日記謂:「臺灣問題公俠不自知其短缺,使余處理為難。」[46] 15 日日記謂:「臺灣事變自軍隊運到後,已大部敉平,然亦未曾根本解決也,可知新復之地與邊省全靠兵力維持也。」[47] 臺灣發生如此大事,陳儀難辭其咎,其起初似無主動辭職之意,蔣乃囑咐赴京請命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長葛敬恩,要陳儀主動辭職。[48] 17 日,負責宣慰臺灣的國防部長白崇禧抵臺,陳儀即發出請辭文電。[49]3 月 17 日,負責宣慰臺灣的國防部長白崇禧抵臺,

陳儀請辭本是蔣的意思,蔣卻電覆陳儀,擬准其辭職,但要他先勉為其難主持善後,這是因為蔣打算在綏靖工作告一段落後再換人。[50] 不過蔣這樣的動作,並不為時人所了解。3 月 22 日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監察委員劉文島等 55 人之臨時動議,[51] 擬將陳儀馬上撤職查辦,並迅速實施善後。[52] 當這個議案送蔣批核時,蔣以中國國民黨黨章賦予他的「總裁最後決定權」,裁復該案另有辦法,[53] 讓陳儀留任善後。

就在陳儀請辭前後,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率領數十萬大軍,進攻陝北共軍根據地。3 月19 日,胡宗南部進占延安。蔣聞之甚感欣慰,次日日記云:

回憶民國十五年之今日,前一夜正為除共清黨之開始,而延安共匪老巢始於昨日克復,二十一年之奮鬥惡戰、忍恥受辱亦云止矣。今日竟能有此一日,豈非天父所賜予之恩德有以致之乎?[54]

然而,蔣高興不了多久,共軍主動撤出延安,胡宗南雖奪占之,卻未能捕捉共軍主力。胡部之後在陝北屢遭共軍打擊。除了陝北剿共不利,5 月中旬,被譽為國軍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在山東孟良崮遭共軍圍擊殲滅,師長張靈甫陣亡。蔣嘆:「近日局勢嚴重,而以魯南第七十四師之被匪澈底消滅為最悲痛。」[55]
五、功過得失

1947 年 5 月 16 日,臺灣省政府正式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於同日撤銷,魏道明出任臺灣省政府主席,[56] 陳儀結束在臺行政生涯,到上海做寓公。[57] 1948 年 5 月,蔣中正出任行憲後首任副總統,6 月即任命陳儀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浙江為蔣的故鄉奉化溪口所在,且為中國沿海重要省分,看來蔣並不認為陳在二二八事件有何嚴重過錯,反將重要職務再度付畀陳儀。

1948 年底,國家財政經濟完全破產,國軍於遼瀋戰役大敗共軍,數十萬精銳部隊遭到殲滅。在湖北仍擁有大批武裝部隊的地方軍事集團桂系,由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領銜,威迫蔣中正下野。1949 年 1 月,國軍復於徐蚌會戰慘敗,共軍進迫長江,與國軍隔江對峙。蔣所能掌握的主力部隊大部喪失,其旋即下野。

1949 年 1 月 30 日,陳儀親筆作書致負責拱衛京畿之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勸其停止軍事行動,並派人與湯面洽。湯恩伯為陳儀舊屬,早年獲陳資助赴日留學,歸國後又獲陳的推薦,加入國民革命軍。此時湯因曾獲陳私惠甚深,乃與之虛與委蛇,佯允考慮,私下則密報蔣中正,並派員監視陳儀,最後輾轉將陳解臺送案。[58]

1949 年底,政府撤退來臺。1950 年 3 月 1 日,蔣在臺宣布復行視事。隨即展開對陳儀的軍法會審。6月,陳以煽動軍人逃叛,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財產充公。18 日清晨,陳儀遭到槍決。[59]

從二二八事件的開始到結束,蔣中正基本上深陷國共內戰的時代脈絡之中。

他認知的二二八事件起因,係「奸黨煽惑」所導致,對這些「反動分子」或「奸匪」嚴厲處置,而被煽動者則從寬免咎。但蔣並無法貫徹他嚴禁施行報復的命令,對於臺民遭到濫殺,也過於忽視。陳儀遭到處決,不是因為二二八事件,而是因為他「煽動」湯恩伯通匪。於是,陳儀指控二二八事件係「奸匪」煽惑而釀起,此時他自己也成為「奸匪」去煽惑他人,乃遭到蔣的嚴厲處置。

我們了解蔣身處的時代及其個人思維,並不能開脫其二二八事件的責任,終究他是政府最高領導人,應負其應有之政治責任。也許有人認為,就整體政治生涯來說,蔣功大於過,二二八事件被過於放大了。

不過,一碼歸一碼,無論是否為「元凶」,蔣在二二八事件中,無疑有其應負之責任。當然,將所有問題都推給他一個人,似也不太恰當。

其實,蔣領導的國民政府,自 1927 年國共分裂以來,多次以消滅共黨為名,在各地綏靖清鄉,這中間不免挾怨報復或錯殺、濫殺,導致無數的悲劇。這樣的責任要怎麼算呢?應該算在中共叛亂頭上,還是應追究蔣中正個人或國民政府整體呢?

我們若身在當下、在那樣的位子上、獲得如此情報,是否會有相似的措置?二二八事件已過去 70 年,相關責任歸屬問題,應是值得我們不斷思索的。

[1] 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1994 年)。

[2] 張炎憲等執筆,《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 年),頁 168、475- 477。

[3] 專書如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5 年)。黃彰健,《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7 年)。褚靜濤,《二二八事件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年)。蘇聖雄,《奸黨煽惑——蔣中正對二二八事件的態度及處置》(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 年)。論文如李筱峰,〈蔣介石與二二八事件――兼論其責任問題〉,收入張炎憲等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8 年)。陳儀深,〈豈只是「維持治安」而已――論蔣介石與台省軍政首長對二二八事件的處置〉,收入李旺台總編輯,《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3 年)。楊天石,〈二二八事件與蔣介石的對策──蔣介石日記解讀〉,《傳記文學》,第 94 卷第 2 期,2009 年。鄧孔昭,〈從電文往來看「二二八事件」中的陳儀和蔣介石〉,《台灣研究集刊》,2006 年第 4 期。

[4] 為推廣歷史及限於篇幅,本文無法鉅細靡遺展示所有史料及論證過程,讀者若有興趣,可參閱註腳羅列之論著。

[5] 《蔣中正日記》,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藏,1947 年 1 月 25 日「上星期反省錄」、31 日「上月反省錄」。

[6]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2 月 2、4 日。

[7]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2 月 24 日。

[8]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2 月 25 日。

[9]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2 月 28 日「上月反省錄」。

[10]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2 月 28 日「上月反省錄」。

[11]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3 月 1 日「上星期反省錄」。

[12]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臺北:國史館,2008 年),頁 110-112。

[13] 關於蔣何時獲知事件爆發的考證,可參閱蘇聖雄,《奸黨煽惑——蔣中正對二二八事件的態度及處置》,頁 17-20、26。

[14] 吳文星,〈「二二八事件」期間國民政府的因應與決策之探討〉,收入賴澤涵主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 年),頁 114。黃富三,《二二八事件的鎮壓與救卹――二二八事件檔案專題選輯》(臺北:檔案管理局,2008 年),頁 4、185。

[15]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3 月 2 日。

[16] 「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呈蔣主席簽呈」(1947 年 3 月 8 日),薛月順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23 冊:總統府檔案(臺北:國史館,2017 年),頁 33。

[17]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3 月 5 日。

[18] 如張炎憲等執筆,《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第 4 章:臺灣軍政層面的責任,此章由陳翠蓮執筆,頁 203-204。

[19] 褚靜濤,《二二八事件研究》,頁 383。

[20] 如黃彰健,《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頁 209-218。傅玉能,〈「二二八」事件中國民政府派兵問題再探討〉,《史學集刊》,2004 年第 1 期,頁 43-45。

[21] 「陳儀致蔣中正電」(1947 年 3 月 2 日),薛月順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23 冊:總統府檔案,頁 229-232。

[22] 「陳儀致蔣中正電」(1947 年 3 月 4 日),〈製造各地暴動(一)〉,特交文電,《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90300-00012-144。

[23] 是役以東北軍張學良支持蔣中正而結束,反蔣軍瓦解。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下冊(臺北:曉園出版社,1994 年),頁 681-690。

[24] 姜克夫,《民國軍事史》,第 4 卷上冊(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 年),頁 203。

[25] 當時國軍編制相當混亂,「軍」整編為「整編師」,各軍裁減三分之一,原三師九團之軍縮編為三旅六團之師,原二師六團之軍縮編為二旅四團之師。表定整編師每師 14,000 人,但當時部隊多未滿編。若一整編師轄三旅,則每旅人數不多於 5,000 人。「三十五年度陸軍整編實施方案」,〈軍事整理(二)〉,《國民政府》,國史館藏,典藏號:001-070000-0008。

[26] 臺灣原有兵力為憲兵第四團、特務營、整編第二十一師獨立團、整編第二十一師工兵營。「陳誠致蔣中正簽呈」(1947 年 3 月 10 日),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212。

[27]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115。

[28] 國軍軍事編制,由高到低,依序為軍、師、旅、團、營、連、排、班。若一整編師有六團,則一團約2千多人,若考慮各部多未滿編,兵力可能少於 2,000。

[29]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119-120。

[30]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128、139。

[3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頁 89。

[32]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143。

[33]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3 月 6 日。

[34]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3 月 7 日。

[35]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3 月 8 日「上星期反省錄」。

[36] 第二十一師登陸臺灣後,陳儀電蔣兵力已經足夠,電蔣免調第二○五師,以免影響國內軍事。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250。蔣乃下令暫緩調動該師。「陳誠致蔣中正電」(1947 年 3 月 14 日),〈一般資料—呈表彙集(一○八)〉,特交檔案,《蔣中正總統文物》,典藏號:002-080200-00535-144。

[37] 「蔣中正致陳儀函」(1947 年 3 月 9 日),〈—般資料—手令登錄(三十六)〉,特交檔案,《蔣中正總統文物》,典藏號:002-080200-00587-001。

[38]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193。

[39]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181。

[40]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206。

[41]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3 月 10 日。

[42]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17冊:大溪檔案,頁231。楊亮功,〈「二二八」事變奉命查辦之經過〉,收入蔣永敬等編,《楊亮功先生年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頁 366。

[43]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254。

[44]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420。

[45]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3 月 31 日「上月反省錄」。

[46]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3 月 12 日。

[47]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3 月 15 日「上星期反省錄」。

[48]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3 月 16 日。

[49]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294。

[50]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300-301。

[5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徐永昌日記》,第8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1 年),頁 391。

[52] 「三中全會決議撤查臺灣行政長官陳儀一案請由查照轉陳辦理由」,《國民政府檔案》,收入侯坤宏主編,《國史館藏二二八檔案史料》,上冊(臺北:國史館,1997 年),頁 81。

[53] 「三中全會決議撤查臺灣行政長官陳儀一案請由查照轉陳辦理由」,《國民政府檔案》,頁81。

[54]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3 月 20 日。

[55] 《蔣中正日記》,1947 年 5 月 19 日。

[56] 「魏道明呈蔣主席五月銑電」、「陳儀呈蔣主席五月銑電」,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7 冊:大溪檔案,頁 509、510。

[57] 周一鶚,〈陳儀在台灣〉,收入王曉波編著,《陳儀與二二八事件》(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4 年),頁 123。

[58]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8 冊(臺北:國史館,2008 年),頁 93、120-121。

[59] 侯坤宏編輯,《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第 18 冊,頁 93。


from 故事 http://gushi.tw/viewing-february-28-incident-in-the-perspective-of-chiang-kai-shek/

Sunday, 26 February 2017

台湾年轻人如何看二二八?

《海峡论谈二二八70周年系列》第二集,邀请曾在台湾多所大学任教的王丹教授以及时事评论员侯汉廷先生跟大家分享台湾年轻世代如何看待二二八事件。

以动画介绍二二八历史

对许多台湾年轻人来说,二二八除了是可以放连假的一个纪念日之外,也是一段既熟悉却又陌生的遥远历史。针对之前曾有台湾年轻人制作八分多钟的动画介绍二二八事件的来龙去脉引发广大回响,时事评论员侯汉廷在海峡论谈节目中表示,台湾吧这个二二八动画里面其实有大概一半的资讯都是错误的,这并不能怪台湾吧的作者,因为他们引述的资料有很多偏颇。比如说台湾吧的影片里面有提到说过陈仪掠夺台湾的米粮送到大陆去,这是错误的事情。因为后来翻出实际的电报,当时的大陆长官致电报给陈仪说,能不能运送一点台湾的米粮到大陆?那么陈仪回复说,对不起,台湾缺米缺粮缺肥料,麻烦大陆救济一点过来吧。在二二八发生的前几年,米粮非常的缺乏,不仅没有把台湾的米粮运到大陆,还不断地从大陆、从越南、从各个地方,运米运粮运肥料运布匹运资源到台湾。所以台湾吧里面有一些不实的信息,请各位观众必须根据史实去理解和厘清。因为很多年轻人没有认真去研究历史资料,找出当时的电报一一去比对,所以去看这个动画来了解二二八,但是台湾吧以及网路上的消息对年轻人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少了悲情  多了理性?

被问到许多大陆年轻人对六四天安门事件的了解也是比较模糊甚至是一片空白,因为六四和天安门在大陆根本就是敏感词,想要了解也无从了解。对此王丹表示,“我在台湾接触到很多台湾的年轻学生,也是有正面和负面两方的看法。有批评的看法,就是台湾的年轻人,尤其是新世代,我们叫太阳花时代。他们还是有对二二八的了解,但是缺乏对历史的热情,对自己生活的土地发生的苦难事件没有做更深入的了解,我同意侯先生的说法。如果年轻人有兴趣,应该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很多大陆的学生对六四也是一样,他们也大概知道有六四这件事,但是他们对事件的了解就很模糊。比如说有暴徒把解放军战士烧死,他们听了就会相信,但是没有了解事情的原委,台湾的年轻人也有类似的问题。希望年轻一代不要人云亦云,要多从史实去了解二二八与六四。”

此外王丹也提到,台湾的年轻人看二二八少了上一代的悲情,他们更把二二八当作国家政治工程的一部分,当作转型正义的一部分。上一代的台独主义者,回顾这段历史总是带着悲情与仇恨。台湾年轻人心中已经没有太大仇恨,更能够理性客观,提升到国家政治工程的高度。

觉醒青年与去蒋化

不过侯汉廷指出,现在台湾所为的太阳花世代或是觉醒青年的认知,其实受到了政党的操弄,比如说在台湾如果你还称“蒋中正”会被人笑你不够觉醒,但台湾所谓“觉醒青年”认知的“杀人魔蒋介石”,把中国大陆30年间所有死的人都算在蒋介石的头上,这种算法的引用的数据是错误的,但是民进党不断去强化蒋介石杀人魔这种形象,就是要完成“去蒋化”,而其最终目的是切断两岸之间的联系。

但王丹认为,追究统治者的责任,其实没有必要情绪化,就转型正义的意义来讲,这并不是冲着蒋介石个人,有一些人不愿意听到有人批评蒋介石,但是从史料来看,当时他的确把一些人量刑过重,不看案情就枪毙,草菅人命。追究蒋介石不是针对他个人,而是为了对未来的独裁者起到震摄作用,台湾的太阳花世代面对转型正义,是为了警惕未来,不要再出现二二八的悲剧。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2/%E5%8F%B0%E6%B9%BE%E5%B9%B4%E8%BD%BB%E4%BA%BA%E5%A6%82%E4%BD%95%E7%9C%8B%E4%BA%8C%E4%BA%8C%E5%85%AB%EF%BC%9F.html

大象公会 | 智煜:用键盘鼠标撕碎朝鲜铁幕的宅男

一个写毕业论文都发愁不已的宅男网友,怎样凭借一己之力,战胜笼罩着整个国家的信息铁幕?

文|智煜

2009 年 5 月至 8 月间,BBC、英国电讯报、独立报乃至人民网英文版等诸多外文媒体,先后转载了一张卫星照片,内容是一栋设施奢华的巨型豪宅,位于朝鲜首都平壤市的东北方向,距市中心的金日成广场大约 12 公里。

根据金正日前保镖李英国等数名高层脱北者的描述,这栋豪宅应该就是朝鲜最高领导人的世袭官邸,人称“龙城官邸”或“55 号官邸”。在这张照片出现之前,外界从未有机会一窥它的真面目。

如此珍贵的信息并非来自朝鲜内部,也不是出自各国情报机构之手,而是一位普通美国网民的个人研究成果。在此人的朝鲜地图测绘工程里,金家豪宅也只是一碟博人眼球的小菜,真正的盛宴,是他以一己之力开创的朝鲜全境地理信息库,至今已不间断更新十年之久。


▍梅尔文标记的照片中,可看到一栋设施奢华的巨型豪宅,位于北纬 39°06’59.0”,东经 125°48’20.9”,主体是图中的 Y 字型区域,下方深绿色的是人工湖,蓝色屋顶的建筑有的是宴会厅,有的可能是剧院。赛车道约四百米长,和田径场分置左右。最引人注目的是右上角被特地放大了的游泳池,宽约 15 米,长 50 米,旁边还有一个水上滑道。此外,在官邸及其邻近总共约 12 平方公里的区域里,除了密布着大型赛马场、射击场、高尔夫球场、花园、安全检查站、外围电网、雷区,另外还修筑了复杂的地下设施,包括领袖进出专用的地下火车站和专线,可以通往其他官邸,以及为防备核战争而修建的地下战时指挥部,墙壁覆铅。一个人的朝鲜揭秘计划

美国人柯蒂斯·梅尔文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博士生,长期对极权社会和落后地区感兴趣。1996 年,他偶然看到一本介绍东北亚的《孤独星球》,便迷上了朝鲜,这个连地图都极少出版、且不对外发行的神秘国度。

但梅尔文当时并没有机会前往朝鲜,因为该国并不欢迎他这样有强烈好奇心的外国人,除非涉及外交或其他公务,或者出于种种原因,在境外直接绑架。

直到 2000 年,西班牙民间组织“朝鲜友好协会”成立,随后获得朝鲜官方许可,作为重要的外联“统战”机构,开始组织“同情乃至喜欢社会主义朝鲜”的外国人赴朝参观旅游。梅尔文抓住机会,在 2004 年圆了去朝鲜的梦。


▍正中男子就是第一次去朝鲜的梅尔文,时年 28 岁

然而友好协会并不完全友好。这次总计 12 天的旅行最终拍成了纪录片《金家之友》,片中能看到协会会长闯进美国记者的房间,偷走了他的摄影机。

而最吊梅尔文胃口的,则是旅行团配发给游客的平壤地图——这幅 1997 年绘制的首都地图上,大量地标付之阙如。


▍1997 年的英文版平壤地图。像劳动党总部所在地这样的地标,也就是这里红色圈出的区域,图上没有任何标记。

一直到 2012 年,朝鲜才更新了官方地图上的部分街道和区块信息。

行程结束后,他开始了自己的“朝鲜揭秘计划”(North Korea Uncovered),准备以一己之力,揭开这个国家的神秘面纱。

梅尔文开始边学韩语,边搜集朝鲜的官方出版物和影像资料、地图册等,力图绘出一幅巨细靡遗的朝鲜地图,并且实时更新,做成一生的事业。

在当时,他的计划接近天方夜谭。朝鲜战争结束后,西方一直缺少有关朝鲜的可靠地理信息,公开且详细的地图则只有由中情局绘制的一份朝韩非军事区(以下简称 DMZ)地图,梅尔文对这里又没有什么兴趣。在母语世界里,他没有多少可用的现成资料。


▍1969 年,中情局绘制的朝韩非军事区地图

就在梅尔文苦学韩文,奔走往返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韩国国家图书馆、各种档案馆之际,2005 年 6 月,谷歌地球上线,卫星图像的大规模民用、商用随即铺开。梅尔文得以省去搜集整理地形信息的浩大工程,接下来只要“写图注”就可以了。

他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从他自己两次朝鲜行拍下的照片和视频开始,把所有到过的地点标注出来,然后从多年关注并且去过朝鲜的朋友圈子逐渐向外围拓展,力图穷尽所有能找到的相关游记,所有能提供新地点的人,将其中的地理信息注到图上。

2006 年 1 月 23 日,梅尔文开办了名为 North Korean Economy Watch 的博客(以下简称 NKeconWatch),利用自己的经济学背景,撰写研究朝鲜经济各行各业的评论文章,从朝鲜人听什么广播,用什么手机,抹什么化妆品,有什么体育项目,到工、商、农以及银行业,无所不谈,至今保持着相当稳定的更新频率。

此外,梅尔文也借助其博客的影响力,吸引了大量以各种渠道去过朝鲜或在朝鲜境内有相关利益的读者,他们纷纷自发帮助他完成“朝鲜揭秘计划”,提供旅行照片、文字记录,还有人积极帮他校正。

比如下图中的两张金正日视察 586 部队的视频截图:



586 部队是朝鲜人民军重要的侦查力量,行动主要针对韩国。看到视频后,梅尔文在网上征集,是否有人能通过视频里建筑物、纪念碑等背景的相对位置,帮他在地图上找出这支部队当时的驻扎地。在有人给出下方那张卫星照片和经纬度后,他又委托朝鲜境内的朋友去这个地址实地观察,确认了这条信息。

早期版本的梅尔文朝鲜地图以标注建筑物为主,餐馆、学校、医院、公路、铁路、电网、集市、劳改营等等越详细越好;但每天看朝鲜报纸,同时关注日韩对朝鲜的大量新闻报道、纪录片,不仅使梅尔文熟练掌握了韩语,也让他意识到,除了建筑,新闻中时而变动的行政区划图,也是有价值的地图信息。他的长期目标,是要争取在全国范围内精确到邑(大概相当于中国的镇或乡)一级的划界。


▍朝鲜江原道平康郡的行政区划图,梅尔文在朝鲜中央电视台播报金正日视察此地的新闻里找出了这个画面,进而证伪了之前声称这一区划已经改动的消息。大量行政区划方面的信息都需要他如此辛苦查证一番。

梅尔文首先从官方出版物入手,为他的地图积累朝鲜行政区划的信息,但这样得出的区划图一般只能精确到市或者郡一级,而且更新并不及时,比如维基百科上的资料还停留在 2002 年。

要想做到更精确及时,应该每天收看朝鲜的电视节目,在有关领导人视察地方的报道中,就可能找到信息。求学期间,梅尔文并不能经常做到,但也尽力为之。可想而知,热爱出游巡查、摄影照相的金正日,也不知不觉地为梅尔文提供了大量影像素材。


▍梅尔文列出的绘图常用信源,包括朝韩媒体、情报机构的解密文件、脱北者访谈、各种可以长期生活在朝鲜且行动自由的人。在标记地图时,梅尔文往往需要在多种信源之间做交叉确认,凡是不够准确的信息都不收进他的正式地图中。多年来,他保存的无法确信的信息数量巨大,已单独构成一个“待核实标记信息库”。

经过两年多的整理和标注,2007 年 4 月 4 日,“朝鲜揭秘计划”第一版问世,以谷歌地球的 DMZ 格式,在 NKeconWatch 里正式开放下载。

随着知晓并参与项目提供信息的人越来越多,之后快速更新的版本里,曾经低调存在着的城市设施、教育机构、大使馆、劳改营,甚至隐秘的军事基地、导弹发射场、领导人宅邸、90 年代朝鲜大饥荒的大型饿殍墓地等,都逐一被标注,附上介绍。

截至 2009 年 6 月 25 日,这个地图文件上线不到 27 个月,更新了 18 版,影响迅速扩大,从小众喜爱的网络珍品,快速迭代成为“全球除情报机构外最全面的朝鲜地图信息库”,一时也把梅尔文送进了韩国、欧美主流媒体的视线,乃至《中国新闻周刊》都对他做了采访。

梅尔文曾自豪地说,“平壤一共有 47 家餐馆,都在我的地图里了。”而这时他的身份,依然是一个朝鲜情报的业余爱好者,大学研究生院里为博士论文发愁的学生,大众眼中的极客怪咖。


▍2009 年 8 月,梅尔文在博客上贴出这张照片,判断图中标记的房屋就是韩国著名新兴宗教统一教的创始人文鲜明出生和幼年生活的地方,他亲自与统一教会取得联系,说服对方接受了这个观点

而他自己的情报挖掘能力,此时恐怕也已经不逊于专业的分析员。2009 年,缅甸的一个军事代表团秘密访朝,在参观平壤的某军事机构时,一名代表团成员(此人后来很可能遇害)偷拍了下图左侧这张大楼的照片发给梅尔文,后者凭着多年日复一日俯瞰平壤的积累,在卫星照片里定位了这幢建筑,并委托平壤的朋友开车到这个地址观察,最终确认。

一生的事业

“朝鲜揭秘计划”受到媒体的追捧,虽然从 2009 年年中开始只持续了大约两三个月,但已让梅尔文声名鹊起。他放弃了在乔治·梅森大学的博士学业,进入霍普金斯大学的美韩研究所,一直全职从事朝鲜研究,成功把爱好变成了事业。

近些年来,朝鲜一直是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他也逐渐成为诸多国际主流媒体争相邀请的权威“专家评论员”之一。

第 18 版之后,“朝鲜揭秘计划”的 DMZ 文件不再更新,他与专门报道朝鲜的著名网站“北纬 38 度线”(38north.org,也是美韩研究所的项目)合作,在 2012 年推出“朝鲜数字地图集”(DPRK Digital Atlas,网址为38northdigitalatlas.org),包括了第 18 版至今的所有更新和校正,并加入按地名或经纬度搜索的功能。

作为专业研究人员,梅尔文能接触到的信源也多起来,终于实现了天天起床就能看朝鲜电视的“梦想”,但“地图集”的大部分工作依然是梅尔文亲力亲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比过去少,据说至今手下帮忙的只有几个实习生。

而且,早在计划刚开始时,猎奇感和窥视欲还能够支撑梅尔文的工作,但随着标记的逐步深入,职业责任感就变得必不可少。系统性的大工程,如全国电网图、铁路网图、集市和商贩聚集地、乃至某个县的精确行政区划界等,全部是他一点一点确认下来,日拱一卒地加到图集里。


▍截止 2013 年 4 月,梅尔文绘制的朝鲜电网图。由于工作量实在太大,目前也只是部分地区。朝鲜的电力短缺臭名昭著,电网建设优先保障领导人官邸、高官住所、大使馆等


▍截止 2015 年 12 月,梅尔文绘制的朝鲜全国铁路网图

除了不降反增的工作量,还有一个问题也是至今无法根本解决的:脱北者或目击者回忆的价值。

与能够牢牢占据新闻头条的高级别脱北者不同,绝大多数脱北者都是北入中国或者南入韩国的贫民,在国内几乎没有行动或迁徙自由,文化程度低下,地理知识多半限于自己居住的邑这一级行政区,很多卫星照片里的建筑即使有印象,也不知道是什么功能,再加上朝韩之间的语言差异,让从普通脱北者口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实际上相当困难。

除此之外,很多脱北者在讲述时添油加醋甚至向壁虚构,细节经不起推敲和追问,这样的无用功也总是难免。

即便如此,整整十年后,梅尔文仍然热情高涨。2016 年 6 月,他受邀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做讲座,提到自己目前的主要精力放在行政区划图的绘制上,可能 2017 年会对“地图集”再进行一次大的升级更新,改进搜索功能。

画出朝鲜,是梅尔文一生的事业,他至今仍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2016 年的柯蒂斯·梅尔文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7/02/%e5%a4%a7%e8%b1%a1%e5%85%ac%e4%bc%9a-%e6%99%ba%e7%85%9c%ef%bc%9a%e7%94%a8%e9%94%ae%e7%9b%98%e9%bc%a0%e6%a0%87%e6%92%95%e7%a2%8e%e6%9c%9d%e9%b2%9c%e9%93%81%e5%b9%95%e7%9a%84%e5%ae%85%e7%94%b7/

RFI - 英政府关注香港“一国两制” 大陆当局谴责干涉内政

作者 弗林

本周五在一份英国政府向国会提交的,2016年下半年香港半年报告书中,英政府表达了尽管目前香港在多个领域运转良好,但由于近来多个争议事件的发生,中国大陆和港府对“一国两制”原则的遵守,受到来自香港居民和国际社会的担忧和关注。



自1997年香港成功回归中国大陆之后,英国政府开始每半年对香港事务进行调查评估,并随后向其国会提出相应的半年报告。这一报告被看作是英国国会用于了解香港政、经和社会变化,以及对英关系发展的重要官方渠道。

根据2月24号本周五由英政府提供的最新报告显示,尽管在过去的半年中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但在政治上还是出现了引起各方关注的,如立法会选举、被取资格的青年新政议员游蕙祯和梁颂恒引发的“宣誓风波”、全国人大宣誓释法和香港对4名民主派议员司法覆核等,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争论。该报告同样还提到了各方对《中英联合声明》中根据“一国两制”所保障的,香港本土民众权利及自由的担忧。

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则对此提出:“英国政府相信,香港法治建设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总的来说其目前运行强健。而这是因为香港所具有的,世界领先司法独立系统的保证所致”。英国政府还进一步呼吁,大陆和香港当局能努力提升,民众和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原则保障的信心。约翰逊宣称,自长远来看该原则是“香港未来最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英政府周五的这一报告遭到了同时来自中国大陆当局、港府和部分香港“本土派”人士的批评态度。中国外交部和香港当局在周五拒绝了“外国政府干预中国内政”,而香港“本土派”人士则对英政府认为,“一国两制”原则目前总体运转较好的评价感到吃惊。




from RFI http://cn.rfi.fr/%E4%B8%AD%E5%9B%BD/20170226-%E8%8B%B1%E6%94%BF%E5%BA%9C%E5%85%B3%E6%B3%A8%E9%A6%99%E6%B8%AF%E2%80%9C%E4%B8%80%E5%9B%BD%E4%B8%A4%E5%88%B6%E2%80%9D-%E5%A4%A7%E9%99%86%E5%BD%93%E5%B1%80%E8%B0%B4%E8%B4%A3%E5%B9%B2%E6%B6%89%E5%86%85%E6%94%BF

李信餘:從麵店斬首血案看中國社會問題

內地精神病患者傷人甚至殺人事件時有發生,暴露了內地對精神病患者支援嚴重不足。
湖北武漢早前發生麵店老闆被食客血腥斬首事件,震驚兩岸四地。事後警方調查得悉,兇徒為精神病患者,疑因求職不遂,加上老闆嗆了一句「吃不起就別吃」,因而闖下彌天大禍。事件揭開內地對精神病患者支援嚴重不足,而民眾事發時只顧拍片而無人上前阻止,同樣令人搖頭嘆息。

儘管兇徒極速落網,當局亦查出他早有傷人前科,而且領有二級精神殘疾人證和曾經入住精神病院,惟出院後再無醫護人員跟進和接受治療,加上跟家人關係疏離,終因小事觸發狂性,鑄成大錯。而今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內地精神病患者傷人甚至殺人的事件時有發生,連小孩子也慘成受害者。

根據官媒2014年的資料,內地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病患者達四百三十萬,但精神科床位只有二十二萬八千個,平均每一萬人不足兩個床位,僅及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至於醫生同樣不足,平均每八萬三千人才有一名精神科醫生,足見資源之緊絀匱乏。事實上,四百多萬名病人還是一個樂觀數字,據中國衛生部數據,患有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的人口達到一千六百萬,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報告甚至指出,中國一般性精神病人高達一億,數字不可謂不驚人。

更不堪的是,目前內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就診率僅為三成,住院治療者不足百分之一,有病不醫的結果,不問可知。事實上,內地社區康復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患者即使出院,也無法得到適當跟進和支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精神病患者在內地是弱勢之中的弱勢,無人關心,無人過問,直到再有突發事件發生,再有人命傷亡,才會引起輿論關心一陣子,但熱鬧過後便不了了之,問題始終無法得到解決。

從是次恐怖殺人案可見,對精神病患者置諸不理,勢必對社會埋下極大安全隱患。問題是,中國社會問題千頭萬緒,難免顧此失彼,而官方對精神病患者的問題又諱疾忌醫,投入資源少之又少,結果令問題愈演愈烈,同時令社會對患者的歧視更牢不可破,陷入惡性循環。

今次事件還可看出國人麻木不仁。事發後的現場視頻多如雨後春筍,民眾寧願在旁拍攝,眼睜睜看着一條人命消失,也無人願意出手制止。試想想,如果旁觀者願意一湧而上,麵店老闆被救回一命的機會必然大增。造成這種冷漠個性,未必是天性使然,更大原因是過去吃虧太多。當好心人扶起跌倒路旁的老婦而被勒索敲詐,當奮勇救人反被譏為無聊多事,沒有人願意對陌生人伸出援手也就理所當然。這是中國的現實,也是中國的悲哀。

——东网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7/02/blog-post_25.html

【端傳媒】程翔:慎防中共藉七警案「改造」香港法制

2月22日晚上,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發起特別會員大會,聲援因襲擊示威者而在近日被判監的7名警察,約有3.3萬人出席。

香港三萬多名警務人員(包括已經退休的)及其家屬,日前舉行集會撐被判刑的七個同僚。他們支持同袍的義氣可嘉,可惜混淆了是非。「七警」的行為,明顯地超出「執行任務」的範疇,也明顯地超出「必要武力」的需要。「被侮辱」、「壓力大」等可以是求情減刑的理由,卻絕對不是一個脱罪的理由。作為一個獲授權行使武力的群體,警隊每一個成員相應應該具備比普通市民更高的自我克制能力,以及臨危時的「情商」(emotion quotient)要求。

梁振英政策的犧牲品

「七警」事件唯一值得同情的地方,是整個警隊無辜地、不幸地被迫做了社會撕裂的「磨心」,嚴格來說,他們是梁振英政策的犧牲品。為什麼我這樣說?五年前梁振英剛剛當選,還沒有執政前,我就憑對他和他的核心幕僚的認識,斷定在他任內香港必然出現重大的社會動盪(見拙作《震盪在前 請大家坐穩一點!》)。很不幸我的預言成真,在他治下,香港社會出現了「雨傘運動」和「旺角事件」等令警民尖鋭對立的動盪。如果我能夠準確預測梁振英任內必然會出現動盪,則顯然動盪的製造者不是市民,不是警隊,而只能是梁振英。每當動盪發生時,警察就只能被動地變成梁振英的維穩工具,從而導致 「七警事件」。所以說,警察成為梁振英撕裂社會的犧牲品(註一)。筆者同情「七警」,也是基於此。

假如集會主辦者能引導全體警隊認識他們已經「被動地成為梁振英政策的犧牲品」這個事實,則未嘗不是好事。可惜這個集會為警隊帶來更多負面的形象:一是大會發出的聲音,例如數萬人以集體講粗口來宣渉不滿,讓人們看到警隊的法治水平、政策水平以及專業水平之低,令人咋舌;二是給人一種向社會示威的感覺,令人想起1977年警廉衝突,迫使當年政府特赦貪污的警察,難怪有市民擔心集會者要的是「犯法的權利」。

警隊固然要警惕自己不要成為梁振英的維穩工具,在「七警事件」中,更需要警惕自己不要成為中共「改造」香港法治制度的工具。很多跡象顯示,內地正在利用「七警」事件來攻擊香港的法治。

內地輿論對香港法治的指控

第一,在七警被判後,《環球時報》、《人民日報海外版》都發表文章,把一宗純粹香港內部事務提升到國家層面來說事。

《環球時報》認為判決反映了香港的司法體系是「延續了殖民地的色彩,並沒有像香港政府一樣建立起對中國憲法和基本法的忠誠,因此遇到與政治有關的案件時,它就容易跑偏,背離法律的基本精神」。它認為「現在香港發生的一些事情與它回歸祖國是頂着來的,……『一國兩制』是確保香港回歸祖國實現平穩過渡的政治安排,而不是為了從回歸的那一天起就把香港往遠離國家的方向拽」。

《人民日報海外版》則借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顧敏康(在港任教的內地學者)的口,攻擊現在香港的外籍法官制度。他說,「判案的法官杜大衞是英國人,而香港法律系統中不僅有大量外國籍法官,更多人是港英政府培養出來的」。他說,「這種制度顯然存在商榷的地方,那就是立場問題可能影響他們對案件的判斷」。

同樣地,素來比較開明的《南方周末》也以《這是法治的惡例》為題說:「長遠看,這是一個應該解決的問題。但更重要的問題是香港公職人員的香港認同與中國認同問題」

第二,內地媒體流傳公安有人以「內地警察」的名義致函香港警隊,除了表達同行之間的聲援外,更針對香港現行法治制度可以有外籍法官的特點,而把這次判決看成是外國勢力顛覆中國的證據。該函件說:

「在這起不公平重判香港7名警察同行有罪的法官杜大衞本身為外國國籍,同時傳出香港法院系統法官只有兩人是中國國籍,其餘均為英國國籍或雙重國籍。這似乎從一定意義印證了為何7名執法警察對襲警、拒捕犯罪分子使用了輕微暴力後卻被判處重刑的邏輯。因為違法『佔中』運動並不是一次實質意義上的香港市民自發的民意訴求途徑,而是背後有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策劃、指揮和推波助瀾,是一種完全意義上的西方國家培植的代理人街頭政治。」

第三,習慣了在大陸橫行霸道的中共「紅二代」中,更有人公然登報「買兇殺人」。中共少將蔡長元之子蔡小心,近日公然在新浪微博懸賞一萬元人民幣,請人毆打七警案主審法官杜大衞。他說:「我願意為實施毆打英籍『法官』杜大衞雜種的人士出資一萬元人民幣,說話算數。」他還針對杜大衞的英籍身份,侮辱說「香港回歸這麼多年,法院還控制在英國人和英國制定的遊戲規則下,出庭還得帶着金毛狗似的假髮,這不是治外法權是什麼?」

這些指控有幾個共同的特點:一、法官對中國憲法不夠尊重;二、判決是衝着「一國兩制」而來;三、判決是由外籍法官作出,反映他們有可能背後有國際背景;四、判決反映香港公職人員對國家缺乏認同。

白皮書,改造香港法治的端倪

黨報和五毛的這些言論,除了反映了他們對香港法治制度的無知之外,更嚴重的是反映了中共念念不忘要改造香港法治制度的企圖。事實上這種政策早在2014年頒布《「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簡稱「白皮書」)時已經露出端倪。

中共在2014年6月10頒布的白皮書,第一次提出中國大陸的憲法也適用於香港。它說:「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憲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基本法具有憲制性法律地位」。

同年6月19日《人民日報》對此句話作出了闡明,它說:「現在香港社會理解基本法以致法庭解釋基本法,可以參照國際公約、外國法學專著、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或非普通法適用地區的判例,鮮能看到我國憲法的影子。這種脱離我國憲法對基本法規定所作的演繹,不可避免地與基本法的立法原意愈行愈遠。的確,基本法規定保留香港原有的普通法制度,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判例可作參考,但這是以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特定的憲制基礎為前提的參考,沒有這個前提,這種參考就變成了『依照』,用外國的經來解中國的法律,沒有這個前提,『一國』就從憲制上悄然消失了,『一國兩制』必然發生質的改變。這是絕不容許的!」

白皮書這句話以及人民日報的解釋,就等於說中共擬逐步改造香港的法制,使之更貼近大陸,避免「用外國的經來解中國的法律」。從這次「七警事件」中內地的反應都集中到外籍法官這一點看,中共真有可能以此案為突破口,趁機「改造」香港的法制。

有見及此,香港的警隊要小心啊!

(程翔,資深傳媒人、《文匯報》前駐北京記者站主任、副總編、新加坡《海峽時報》前中國首席特派員)

註一:除了我預見梁振英任內會出現社會動盪外,很多知名人士都看到在他任內社會喪失了解決矛盾的機制。例如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講座教授袁國勇,他就表示,香港過去一直能融匯不同文化、意見及價值,化解爭拗和矛盾,轉化為新力量,「一直也找到這個微妙平衡,但這個平衡在過去3年,好似完全失去,與這個方向愈來愈遠」,無法找到出路。筆者認為,正因為梁振英任內導致香港失去解決社會矛盾的機制,才使這些矛盾惡化為社會動盪。

延伸閱讀


觀點
七警案:中國輿論舞劍,意在香港司法?


觀點
庫斯克:著得起件制服就係自己人──被利用的警察同袍情義



觀點
陳永政:七警案的公義,不是屬於你的「正義」


觀點
David Tang:七警案硝煙未止,禍首卻被遺忘


觀點
七警判囚兩年──警員犯法應否罪加一等?


觀點
戴耀廷:香港需要中傷法庭罪,阻嚇謾罵法官者嗎?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7/02/communist-china.html

陶冬:智能金融会打碎多少人的饭碗?

去年阿尔法狗(AlphaGo)横空出世,打得超一流韩国棋手李世石灰头土面的,它的增强版MASTER更横扫世界上最强的六十位职业围棋手,无一败绩。围棋曾被认为世上最复杂、变化最多的智力游戏,但是人工智能围棋在2016年颠覆了逾千年的围棋传统、思维和定式,肆意羞辱了顶级职业棋手一番。围棋不会因此而消失,但是围棋再不是从前的围棋,顶级棋手也跌回尘埃。

人工智能在金融业的运作,已经有数年的历史,只是没有阿尔法狗那么高调、那么富有戏剧性。FinTech从2014年起出现跳跃式增长,并从美国传导到亚洲和欧洲,全球金融业酝酿着一轮革命。笔者认为,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使得海量数据处理变得成熟,阿尔法狗出现又打开了深度学习的一片天空。智能金融的技术支持框架大体出现,只欠具体开发,只欠实体金融与技术的连接和融合,而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十年后的金融业和目前的金融业会截然不同。智能金融业,可以解决金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大幅提高金融业效率、市场效率,同时可能打碎大量金融业人士的饭碗。

智能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模式,起码有五大优势。1)迅速吸收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可以在极短的时间读取、整理和分析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公开数据、图像乃至非结构化信息,藉此作出投资、借贷、风险管理决定。它在数据分析处理上的能力,和人脑根本不在同一个档次上。2)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智能金融在未来的最大利器,其在线下快速、海量地通过学习历史和交易记录来提升未来决策水平的能力远远高过人类。3)没有感情、没有思维定式,可以克服人类的弱点和盲点。4)在高速运算和海量数据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因人而异、随时随地的定制解决方案,在投资顾问、组合配置等方面可以由模块式服务转向个性化服务。5)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量机器联网,制造出巨大的乘数效应,而不必坠入人类社会中因人员聚集而经常产生的利益错配、办公室政治等陷阱。事实证明,人工智能是博弈高手,可以不带感情地无所拘束地进行博弈,而金融市场从来都是博弈最多的地方。

美国近年在运用人工智能做资产管理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运作开始成熟,智能投顾的表现普遍优于对冲基金等主动管理型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在智能金融上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极快,将大数据、云计算运用在消费信用、投顾服务、风险管理等领域也见明显进步。笔者相信,假以时日,智能金融会在金融领域全面开花结果,因为人脑的数据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不出错能力,在人工智能面前只能自叹弗如。笔者相信智能金融的市场,并不局限于低端人群,而是整个社会人群,因为它最终会比人脑做得更好。

作为金融人士你需要有什么样的能力,才能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你需要拥有非公开信息。人工智能的强项是对公开资讯的提取、分析以及作出相应决策。如果资讯来自尚未公开的渠道,你就有击败人工智能的机会了。这种非公开资讯,不包括分析员在公司门口数进出卡车数量或在超市对品牌偏好做调查,因为大数据可以做得更好、更全面。

你是索罗斯。索罗斯的反向投资理论,是基于对人性的分析,哲学性质多过数理性质,目前尚没有看到人工智能在模糊哲理上有什么天分。不过索罗斯理论是建立在多数市场参与者是错误的这个前提之上的,如果市场中人类投资者消失了,索罗斯对着全部是机器人的市场未必能占到便宜。

你是巴菲特。巴菲特是另一个极端,他只读公司年报,运用常识进行价值投资,坐怀不乱乃是其心法。人工智能可能有千百招,巴菲特只有一招,基于经验和心法的一招。也许有一天人工智能可以学会巴菲特那一招,不过对经验、修为的学习、复制、改良就不是分析数据那么容易的了。

你的客户宁可和你打交道。机器始终是机器,能力再强也还是机器,在人与人的感情处理上暂时未见优势。金融业的投资、分析、管控功能可以大量由人工智能代劳,但是与客户的人性交流恐怕还要人来做。当然前提是你面对的客户是人,而不是机器。

笔者认为,智能金融在今后十年内会在许多领域大量替代传统金融,金融从业员数量大幅下降。笔者不建议您让子女进入金融业,除非您的子女比掌握了深度学习的机器人更有创意,抑或在替机器人挠痒或讲笑话上有特殊的才华。不过其他行业(如会计、律师、医疗、中介)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笔者不认为人类会因此没有工作做,历史上机器的出现曾经让许多工种消失或半消失,人类社会却变得更加繁荣,生产效率更高。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6327

庫斯克:近在眼前的1974年


(一) [廉署成立的分水嶺]

近日多宗案件,令我想起1974這個香港的重要年份。這一年我父母還未結婚,所以我還未出世,我對70年代的記憶是來自80年代初還見到和聽到的東西。
附圖是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初期的宣傳海報。海報的主角是一個帶著兩個小孩的小販,她是廉署電視廣告的主角。在宣傳片中,她因為被人收保護費,所以到廉署的地區辦事處舉報。
這宣傳片和海報的重點,是「一切資料,嚴加保密」,升斗市民也可放心舉報。為什麼要強調保密?因為市民害怕被報復。
在1974年,誰會向海報中的主角收保護費?當時除了黑社會,收保護費的還有警察。在廉署成立之前,反貪部是警務處的一個部門,警察有組織地收保護費,市民敢怒不敢言,也無從舉報。你去警務處的反貪部舉報警察收保護費?輕則警警相衛,調查800日也沒有結果,嚴重的隨時被報復至連搵食也不能。在那個年代,市民心目中的警察是不可信任的「有牌爛仔」。
廉政公署成立之後,起初市民也擔心這只是門面功夫。政府花了很大的氣力打擊貪污和進行宣傳教育,才做到徙木立信的效果,令市民相信廉署是來真的,而且是不用害怕報復的。我還記得小時候,街上是有巨型的永久性路牌指示廉署地區辦事處位置,提醒公眾可以隨時前往舉報,那宣傳可說是舖天蓋地。
寫這個系列,不是要煽動大家針對警察。相反,我是要提醒所有人,警察最得市民支持和尊重的年代,就是他們最廉潔和最行得正企得正的年代,而不是警警相衛、橫行霸道、有錯不認的年代。


(二) 似曾相識的警察集會



寫上一篇《近在眼前的1974年(一)》的時候,我腦裡想像的就是圖中上下兩張照片。
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在廉署成立之前,香港貪污成風,貪污的不只是警隊,還有不同部門的公務員。警隊貪污形象最深入民心,是因為警察權力大,所以他們貪污腐敗對社會治安的影響十分嚴重。當時貪污已經系統化的警隊,與黑道關係千絲萬縷,黃賭毒受到保護。這時候市民印象中的警察,就是包娼庇賭、橫行霸道。
廉署成立之後,雷厲風行地拘捕了不少貪污的警察,不少貪得最厲害的警察逃離香港,留下來的警察人心惶惶,因為貪污風氣深入警隊骨髓,沒幾多人敢說自己絕對身家清白。
警隊的不安累積,最後演變成1977年的「警廉衝突」。所謂的警廉衝突,其實是警察在當時廉署總部外示威,好一批警察上樓衝擊廉署辦公室,甚至打傷廉署人員。
這場「曬馬」式衝擊之後,麥理浩頒佈特赦令,特赦77年1月1日前未被調查的警察。
特赦是否一個適當的做法,見仁見智,畢竟貪污問題盤根錯節,港英難以每一個警察也抓,再抓便可能影響管治,用現在的講法,這叫轉型正義問題。
77年的警察集會,姑且可以理解為要求重新開始的機會。最後,政府說服了社會接受警隊重新做人,往後的日子,政府大幅度改革警隊--提升待遇、改善管理及訓練、嚴厲打擊貪污,還有一系列形象工程。市民心目中的警隊不再是「有牌爛仔」,而是「獵鷹」、「新紮師兄」和「陀槍師姐」,由1977到1997,這場改革持續了二十年。
四十年過去,2017年2月22日,過千警察集會。這次他們要求什麼呢?
是支持「七警」。
「七警案」中的七個警察,2014年在金鐘清場時,對一個已經被綁起的被捕者不斷拳打腳踢,事發經過被電視新聞人員拍下並報導。最後七名警察「襲擊致造成身體受傷」罪名成立,其中一人「普通襲擊」罪名成立。
警察毆打被捕者,從任何一條香港法律看也是違法的。警務人員知法犯法,被法庭判罪,為什麼會有過千個警察集會聲援?
電影《PTU》有句經典對白,是「著得呢件制服就係自己人」。警察支持同袍,看似十分正常,可是再想深一層,這場集會其實反映了一個很令人不安的想法--就是他們認為七警這樣濫用私刑是情有可原的。
除了情有可原,還有「為政府做嘢落得如此下場」的感覺。
佔領運動期間,警察施放催淚彈、縱容黑漢打示威者、把示威者打至頭破血流、在旺角街上亂打途人,輿論幾乎一致惡評。可是警隊管理層一直向警員灌輸示威者是搞事份子的想法,令警察對示威者仇恨不斷累積,那才令他們打示威者時毫不手軟,甚至濫用私刑。這種認為自己執行上級職務便可以濫用暴力的想法,近年被稱為「路西法效應」(註1)。
納粹德國投降之後,很多曾經參與集中營屠殺的軍人在庭上作供時,對於自己的罪行沒有太大反省,他們只是覺得自己在執行命令,沒有什麼良心的譴責,也不覺得自己有錯。
2月22日晚,這過千名出來支持七警的警察,他們心裡在想什麼呢?是不是也覺得七警沒有錯?
他們覺得七警布沒有錯也許不是最令人不安的地方。最令人不安的地方,是他們認為濫用私刑入罪這件事可以當著全香港人面前,自覺理直氣地集會聲援。本來法庭判濫用私刑的警察罪成,正常的警隊要得到市民尊重,最應該做的就是表現出承擔和反省。可是這晚我們見到的警隊,也許已經不覺得自己需要得到市民尊重。
那些警察為什麼覺得自己這麼理直氣壯?從警隊管理層的言論到兩個警察工會的組織動員手法,不難感覺到這是一場政權把警隊改造成鎮壓機器的大龍鳳。
和應這場大龍鳳的,還有一堆面目猙獰的愛港力中老年藍絲,以及全港也認識的向氏家族,這可謂對於警隊的最大諷刺。
由1977年到1997年,「有牌爛仔」變成了得到市民尊重的警隊。2017年,警察竟可自覺理直壯地集會支持濫用私刑的同袍。一切彷彿回到四十年前。


*註1:源自心理學者菲利普·津巴多2007年著作《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The Lucifer Effect: 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 最常見出現路西法效應的組群不只警察,還有院社、學校、監獄、軍隊等等。
#新增作者按:作者執筆時集會人數未達高峰。據報導,高峰期有超過三萬名警察、退休警察、家屬參與集會


 原文連結


from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7/02/immediate.html

228将届七十周年 蔡英文力求真相

来源: 
德国之声

台湾228事件今年届满70周年,台湾总统蔡英文总统近日与228事件遗属见面时强调,政府会带头调查真相,追究责任归属,改变“只有受害者、没有加害者”的现状。
台湾总统蔡英文23日接见“海外228遗属返乡团”时指出,德国的经验对台湾很有启发。直到今天,德国的政府、学术界和民间,不断积极挖掘历史真相,想要更仔细地反省犯错的原因,甚至持续起诉当年侵害人权的纳粹战犯。她表示,会要求相关单位持续清理威权时期的档案,把70年后仍然尘封的真相,完整摊开在阳光下。经历数十年来的平反运动和广泛的调查研究,228不再是一个禁忌,而事实也越来越清楚。
228派兵决策档案曝光
国史馆也在23日举办228事件档案出版记者会,其中,包括1947年3月2日,台湾行政长官陈仪电请蒋介石派兵镇压之电报。228基金会董事长薛化元透露,居然有机关收到国史馆希望解密公文后还拒绝,不愿意开放。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学者陈仪深说,这是至今看到日期最早的派兵决策文件证据,已经足以将蒋介石定罪。他呼吁,转型正义是蔡英文总统提出的第5大政治改革,除了不当党产追讨外,其他的应该要赶快去做,这包括如何处理中正纪念堂一事,希望能在蔡英文担任总统时看得到。
蒋介石铜像成箭靶
自由台湾党主席蔡丁贵已放话,228当天将去中正纪念堂拆蒋介石铜像,蔡英文政府不能仅以警力排除,必须对转型正义方向做出回应。
在228前夕,台南市玉井区的一处圆环蒋介石铜像,遭区公所漏夜拆除。国民党台南市党部主委庄占魁批评此举只会加深蓝绿对立,伤害市民情感,应予以谴责。台南市府则表示,戒严图腾走入历史,代表社会进步的价值,呼吁国民党放下蓝绿对抗,不应阻挠时代进步,走回头路。
中共加入诠释228行列
在国民党一党专政时期、戒严体制下,228事件的话语权掌握在国民党政府手中,曾经长期是台湾人的禁忌。随着社会民主与政治氛围的转变,228的叙事出现明显转折,自1987年台湾解严以来,228事件逐渐成为民进党反对国民党,甚至建构台独主张的重要依据。今年,除了原先针锋相对的国、民两党,中国共产党也加入诠释228历史的行列。
继两周前的记者会预告大陆将举行228纪念活动后,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指出,发生在70年前的228事件是台湾同胞反抗专制统治、争取基本权利的一个正义行动,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一个部分。他同时批评这一事件被台湾的一些台独分裂势力别有用心的加以利用,歪曲历史事实,挑拨省籍矛盾,撕裂台湾族群,背后的用心十分卑劣。
今年228事件届满70周年,海内外纪念活动多达上百场,228中枢纪念活动将于台北228公园举行,蔡英文将首度以总统身分出席纪念仪式。此外,各县市政府及民间也举办多场追思活动,一同悼念228事件的受难者。


from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2/228%E5%B0%86%E5%B1%8A%E4%B8%83%E5%8D%81%E5%91%A8%E5%B9%B4%7C%E8%94%A1%E8%8B%B1%E6%96%87%E5%8A%9B%E6%B1%82%E7%9C%9F%E7%9B%B8.html

林濁水:中共擴大紀念228 和決心不理國民黨?

1949年以後,中共年年舉行228紀念會,不過在1966年到1971年文革命期間中斷,1980也曾停辦。紀念會原則上由228後逃中國的台灣人組成的「台灣自主自治同盟」(台盟)主辦,但是1973也曾升格由全國政協主辦,基本上紀念會規模並不大,往往只有一兩百人,如今當年參與創設台盟的人士早凋零殆盡,北京卻突然宣布要擴大紀念,還要辦一系列座談會,實在很不平常,更驚人的是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為228定性「不是台獨」,國民黨也許可以沒有反應,但是他另外的重點,228是「台灣同胞反抗專制統治、爭取基本權利的一個正義行動,是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一個部分。」話刺耳,辭恐怖,當前處境空前艱困正翹盼北京拉拔的國民黨聽到了不知作何感想?

中共對國民黨的統戰態度變了嗎?

依過去軌跡,這樣的推測合理。

事實上北京紀念228的態度往往就是隨著對國民黨統戰戰略的不同而一再調整轉變。

今天安峰山措辭雖恐怖,卻不新鮮,1949台盟舉辦紀念會,228就是這樣定性「台灣同胞反對當時國民黨當局專制統治的愛國、民主、自治運動,是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一部分。」此後每年紀念會主調都是「替台灣人民控訴蔣幫的罪行」。換句話說,在以武力解放台灣為政策的階段,北京統戰的對象是被國民黨欺負的台灣人,北京要台灣人和他站在一起對付共同的敵人國民黨。

到了1978年中美建交前夕,中共對台灣政策由武力「解放台灣」,轉變到「三通四流」和平統一,在追求第三次國共合作的目標下,中共對國民黨,從蔣經國以下的當權者都想盡一切辦法來討好,其做法包括替他們修祖墳,破格優待其在大陸親戚等等,還說「只要統一,國民黨可以在台灣維持其特務組織。」台灣人民被丟在一邊了,於是1980年下令停辦舉行了差不多四十年的228紀念會。

這時由國民黨降共人士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被北京推到第一線,取代民盟成對台灣統戰的先鋒。本來台盟人士每一個都和陳儀仇大恨深,但是民革一出台,陳儀的女兒陳文瑛,外孫都被捧了出來向台灣的國民黨人士招降。這令一心向明月的台盟人士心神錯亂莫名。

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經過壓制也擋不住的一連串民眾抗爭運動後,國民黨李總統終於代表國民黨為228向台灣民眾道歉,1990年代中期後北京又和國民黨政府鬧翻,北京開始升級對228的紀念,1997年北京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舉辦紀念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50週年座談會。錢其琛副總理演講:「二二人起義是台灣同胞第一次大規模地反抗國民黨暴政的愛國民主運動,它作為全國人民反對國民黨專制、獨裁統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全國人民的解放戰爭。」

然而2000年台灣政權輪替,連戰2005年訪問大陸,在國共聯手反獨的氣氛下,228紀念會又再被北京淡化。

過去軌跡雖然清楚可辨,但是這次北京擴大舉為228紀念,奇怪的國民黨似乎還沒有什麼感受,假使國民黨疏懶到沒注意到去年7月中共創黨95週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說的「中國共產黨替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其中包含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這句話,也應該注意到北京兩年一連串做法並不平常:刻意疏遠兩岸買辦家族;2014、2016兩次大選都不肯向國民黨伸出援手;在馬來西亞一點不客氣地給馬英九、洪秀柱排頭吃等等才合理,但是似乎並不。

無論如何,對北京的訊息,國民黨已經失去感受能力,但中共紀念228既反國民黨又反台獨,呈現的是什麼様的對台新戰略,民進黨恐怕得好好當一回事地面對。


——东网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7/02/228.html

何清涟:中美经济战泡沫消退,地缘政治摩擦犹在

来源: 
美国之音
 
2月23日,美国政府在中国汇率操纵方面发出的信号耐人寻味:川普总统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仍然把中国称为操纵货币汇率的“总冠军”,但美国新任财政部长史蒂芬·努钦(Steven Mnuchin)在接受彭博新闻社等媒体采访时说,财政部不会在近期内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并在采访中提及他曾与中国财政官员已经有过“很好的交谈”。
总统指中国操纵汇率是事实,财长表达的则是美国的相关政策。看起来非常矛盾,其实还是与以前一样,从现实出发考虑,不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区别是总统的态度:历届总统对事实表示沉默,川普继续公开指责。
中国为何不可能被定成汇率操纵国?
对美国财政部在政策方面的考量,我并不意外,即使在中国方面最担心之时,我也多次在各种场合说过,中国确实是世界上最大的汇率操纵国,但却不可能被美国定成汇率操纵国。如果美国想这样做,一是必须修改现有规定,为中国量身打造一套标准,对于讲求规则的美国来说,这有困难;二是美中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牵制,其中美国内部就有强大的掣肘力量。
2016年10月中旬,美国财政部发布的相关报告称,如果一国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会被定汇率操纵国。这三个标准是(括号内附美中双方数据):
1、该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超过200亿美元(美:2016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高达3470亿美元;中:2016年对美贸易顺差2507亿美元);
2、该国的经常项目盈余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以上(2016年中国经常项目盈余为GDP的1.9%,低于2015年的2.7%,美中数据一致);
3、该国必须通过反复净买入外国货币持续压低本币,一年内购买外币总量超过其GDP的2%(中国去年外汇储备处于净减少状态。截至2016年1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降至3.01万亿美元,为201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年累计缩水3198.45亿美元,降幅达9.6%。今年1月再降至2.998万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指出,在上述三项评判标准中,中国仅符合其中一项,即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远远超过200亿美元,除了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之外,其他两项中国不达标。
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面临哪些困难?
川普总统要想实践竞选时的承诺,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至少有两重困难:
1、受限于美国财政部行之多年的规则
对美国财政部设定的汇率操纵国这套标准,中国只触及了贸易顺差一项,但德国、日本、瑞士、南韩及台湾却触及了两项。例如日本触及了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盈余两项,因此,此次中、日均被列入“观察名单”。
美国是个法治国家,要想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必须修改标准。但美国对外贸易不止中国一国,因此修订时得顾及其他国家情况,不能专为中国量身订做一套标准,这会受到国会质疑。更何况中美关系于双方而言,不是单项合作,牵绊甚多,除了经济之外,地缘政治的考量也牵制着经济。
2、多重利益相关的实际考量
于美方而言,人民币贬值过快,将对美国贸易与制造业造成打击。就在两年以前,美国国会坚持多年的要求就是人民币必须升值。但于中方而言,这要求却与人民币本身实际情形相反。
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就一直处于一种奇特的状态之中:对外,面临美国等国要求升值的巨大压力;对内,人民币却一直面临强大的贬值压力,原因是中国过去十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印钞机,滥发钞票,物价迅速上涨,中国人均收入不到美国1/5 ,生活物品的价格却远比美国要贵,如果不是房地产与股市轮流做为中国超发货币的储水池,物价上涨将会更厉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完全不符合人民币实情。估计这些情况,在中美官员会谈时,都曾做为不公开内容相互达成谅解。
今年1月,前财政部长雅各布·卢(Jacob Lew)在离任之前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过去18个月中国为捍卫人民币而采取的措施显示出,中国政府已放弃使用人民币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的做法。如果忽视中国政府最近为开放经济采取的举措,贸然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则将危及中国在其它重要地缘政治问题,如朝核问题上的合作。
地缘政治利益冲突犹在
路透社对川普总统的专访涉及的内容广泛,其中有关中国的部分,包括货币操纵、中国对朝鲜核武器的影响、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军事活动等。美国过去与中国谈判时,如同前财长卢所说,是用经济利益方面的让步换取中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合作。
中国2月18日宣布,今年内将全面禁止从朝鲜进口煤炭,以执行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川普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他感谢中国对朝鲜的制裁,并表示对朝鲜最新的导弹发射非常气愤,他说,朝鲜的问题对世界来说非常严重,非常危险。他认为,“中国对朝鲜有巨大的控制权,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会轻而易举地解决朝鲜的问题”。
后面这段话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如同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对北韩的控制力早就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金正恩上台以来,对亲北京派持续进行毫不留情的清洗,让北京充分领教了北韩政权的不可控制。就以核武器一项来说,北韩核武是江泽民时期帮助发展的,但中朝边境早就成了核废料堆积场。养狼的结果最后是咬喂食者的手,这些难堪与后果是北京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外公开承认的。而中国对南海的想法与周边国家及美国完全对立,几乎不可能摆在桌面上谈。因此,北京对川普在路透社采访中有关中国的表态并不满意,借海外外宣媒体的口说出:虽然仍然坚称对于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电话会谈非常满意,但更展现出在南海争议、朝鲜核威胁、国际贸易等方面对华的全面排斥。
鉴于中美关系极其复杂且诸多利益牵绊,在今后的两年内,中国只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与美国多方互动,寻找利益平衡点。对中国来说,比较有利的是,正如副总统彭斯所言,“川普领导的是‘说话算话的政府’”,目前关心的重点是美国国内事务,正在推行的大量改革,包括废除“可负担的医疗法案”、税务改革和非法移民制裁。这些占用了政府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只要北韩少折腾点动静,中国在南中国海停止造岛,地缘政治上的摩擦也不会太多。只要不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中国就能够获得较多经济调整的国际空间,而国内经济痼疾是否能调整好,则完全看中国自身了。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2/%E4%BD%95%E6%B8%85%E6%B6%9F%EF%BC%9A%E4%B8%AD%E7%BE%8E%E7%BB%8F%E6%B5%8E%E6%88%98%E6%B3%A1%E6%B2%AB%E6%B6%88%E9%80%80%EF%BC%8C%E5%9C%B0%E7%BC%98%E6%94%BF%E6%B2%BB%E6%91%A9%E6%93%A6%E7%8A%B9%E5%9C%A8.html

Saturday, 25 February 2017

美智库:世界重现大国竞争局面

来源:
美国之音

华盛顿的一个著名智库星期五(2月24日)公布新的报告称,二战后,美国创建和领导的国际秩序遭遇重大挑战,世界再现大国竞争,特别是美、中、俄三国的竞争局面。报告建议川普政府不要摒弃现行秩序,打造“实力现状”(Situations of Strength),以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

世界重陷大国间竞争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星期五公布最新报告“打造实力现实——美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作者之一、布鲁金斯学会国际秩序和战略项目主任托马斯·怀特(Thomas Wright)在报告的发布会上介绍报告的新发现:

“我们最主要的发现是,在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威胁和其他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是国家间的竞争重现,大国之间的竞争,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分别在亚洲和欧洲的发展。另外,中东也出现了这样的状态,特别是‘阿拉伯之春’后。这些与20多年前,前苏联垮台后的状况不一样。”

报告说,俄罗斯和中国从来都没有真正对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感到满意过,但是,随着各自实力的增加,两国越来越有能力抗衡美国。俄罗斯2008年入侵格鲁吉亚,中国2010年后在南中国海的咄咄逼人的行为,都显示两国都企图改变二战后的秩序。

报告说,美国二战后以盟友体系、开放的国际经济以及对民主和人权的支持为特征的秩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二战结束到1989年前苏联倒台;第二阶段是1989年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的力量有所衰弱。第三阶段是2008年到现在,现在是第三阶段的早期,充满了竞争和对抗。

这份“实力”报告由华盛顿几个智库的著名专家以及美国政府前任官员历时一年半时间共同撰写的。布鲁金斯学会主席斯特罗布·塔尔伯特(Strobe Talbott)在发布会之前介绍说,报告的目的是建议川普政府采取行动,扭转二战后每况愈下的国际秩序。

中俄领导的秩序将以势力范围划分

报告说,如果川普政府放弃现行的国际秩序,最可能出现的一个结果就是大国在全球内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报告说,这样的选择对美国来说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在这样一个秩序中,中国将主导大部分的东亚地区;俄罗斯主导东欧和中欧的大部分地区;而美国的影响力将会退缩到自己所在的半球以及西欧地区。

但是,布鲁金斯学会的怀特说,这样的一个划分会导致全球不稳定。

“划分势力范围以及任何以势力范围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都存在内在的不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划界的模糊。从我们现在的秩序向那个秩序发展,将非常成问题,非常困难,因为基本上没有任何途径告诉我们如何让这样一个秩序稳定发展。”

报告强调说,中国和俄罗斯其实有所不同。俄罗斯已明确表示要建立完全不同的世界秩序,以势力范围的划分为基础,而中国则从现行的国际秩序中受益。虽然中国对现行秩序中的人权和民主价值有所担忧,因为这威胁着执政党的地位,但中国目前并不打算推翻现行秩序,包括安全秩序和经济秩序。

如果美国退出,中国很愿意接替美国来领导这个世界秩序。另外,中国希望在现行秩序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希望有机会为秩序增加新的内容,比如中国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推出“一路一带”的计划,报告认为,这是中国合理的要求,美国应该尽量的配合。一旦中国在这些努力受挫,有可能促使中国向俄罗斯、伊朗以及其他国家靠拢,合力建立新的替代秩序。

报告说,川普总统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建立良好关系,迎合俄罗斯的做法,会让中国担心。中国认为,美俄两国的友好关系以牺牲中国为代价。

报告特别指出,虽然中国可能不希望把美国踢出太平洋地区,但是中国确实希望主导东亚地区,特别是取得南中国海的有效控制。一旦中国成功,这实际上有效削弱美国在亚太的地位,从而,削弱以制度为主的国际秩序。但报告说,中国主导亚太秩序不会稳定,因为区域大国日本和越南是不会接受这样一个现状的。

美国民众对现行国际秩序不满

报告认为,美国二战秩序遭受的第二个重大挑战是美国国内对现行世界秩序以及美国在全球地位的不满。

布鲁金斯学会国际秩序和战略项目主任怀特说,这样的不满已经很久。他说:“特别是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后,人们本来认为,这样的秩序会应该会促进繁荣和增长的。”

正是因为美国民众对美国领导的国家秩序的不满,宣扬“美国优先”的总统候选人川普在2016年获得民众支持,最后成功当选。报告还提到,在欧洲和亚洲这样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在高涨。

报告认为,川普总统要完成“将美国利益摆在第一位”的目标更要维护现行的秩序,因为这是完成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星期五,川普在美国保守派政治行动大会上再次表示,保守派运动的核心是将美国人放在第一位。

打造“实力现实”,维持军力优势

报告认为,川普政府要做的不是摒弃现行秩序,而对体系做出改革或是革新。比方说,报告认为,川普总统要求欧洲盟友增加军事支出的要求是合理的。

报告建议,川普政府应该像杜鲁门总统时期的国务卿迪恩·艾奇逊(Dean Acheson)所说的那样,打造美国的“实力现状”。

布鲁金斯的怀特说:“我们应该与志同道合的国家一起在安全领域里建立一个威慑机制,威慑东欧和东亚的修正主义者。在中东遭到平衡点。”

报告最后建议,美国应该维持优势军力。报告说,因为军力,以及经济实力,是美国力量和国际秩序的基础。维持军力优势还意味着在必要时动用军力保护美国的利益和盟友。报告说,美国的军力优势不仅让盟友放心,同时也威慑了敌人。军力优势也允许美国在全球开展行动(包括维持海上航道的畅通、打击恐怖主义以及进行人道援助)。军力甚至也为开放的全球经济背书。报告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具有竞争性,对美国军力的要求也会更高。

报告建议取消限制国防开支的国防预算法案,并帮助美国盟友军事现代化,更新威慑体系,并保持核威慑能力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报告作者告诉美国之音,报告建议的打造“力量现实”与川普总统的“以实力谋求和平”的政策有很多类似之处。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2/%E7%BE%8E%E6%99%BA%E5%BA%93%EF%BC%9A%E4%B8%96%E7%95%8C%E9%87%8D%E7%8E%B0%E5%A4%A7%E5%9B%BD%E7%AB%9E%E4%BA%89%E5%B1%80%E9%9D%A2.html

Friday, 24 February 2017

朝鲜谁能发动对金正男的VX谋杀?

来源:
BBC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同父异母长兄金正男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神秘被杀,使人不禁要问,是谁组织了这次谋杀呢?

金正男已经很长时间远离试图进入朝鲜最高领导层的争夺,他如此神秘的死去,令很多人感到惊讶。

马来西亚警方现在已经宣布,金正男死于VX神经毒剂。

大多数的专家都认为,谋杀现场出现VX毒剂意味着事件很可能同国家存在某种联系,而朝鲜的一些机构的确有发动此类攻击的资源和能力。

朝鲜方面断然否认自己同金正男的死有牵连,并且通过国家媒体愤怒地谴责马来西亚应为这一事件负责。

但是,用于攻击的VX毒剂几乎不可能在马来西亚生产,而很有可能是从另一个国家微量带到吉隆坡的。

在朝鲜,有数个机构有能力指挥和策划这样的攻击,并且为攻击提供人力和毒剂资源。

1. 最精锐部队

“护卫司令部”是朝鲜最核心的安全保卫机构,其任务是保卫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及其家人,保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核心领导成员。

护卫司令部大约有10万人,其成员来自于同朝鲜精英层家庭有关的被认为是政治上可靠的家庭。

护卫司令部同时也是朝鲜内部唯一能够同其他武装部队以及安全机构直接取得联系的安全机构,以利于其履行自己的使命。

最为重要的是,护卫司令部掌握着一个化学武器库。

2. 对国内和国外的监视

“国家安全部”充当朝鲜政治警察的角色,其任务是确保朝鲜民众对政权的忠诚,并抵御“堕落的”外国影响。

国家安全部还承担着反谍报任务,确保在国外工作和生活的朝鲜人不会叛逃,不会同外国情报机构接触。

3. 训练境外活动人员

“侦察总局”是朝鲜最主要的军事和对外情报机构,负责收集和分析主要针对韩国和日本的情报。

侦察总局建于2009年至2010年间,朝鲜情报系统在那个时间得到了加强。

在朝鲜强化情报系统的这个过程中,侦察总局吸收了先前在国外发动暴力恐怖攻击的部门,这些恐怖攻击包括1987年大韩航空爆炸案和刺杀韩国总统朴正熙未遂案,等等。

侦察总局还吸收了朝鲜此前负责雇用和训练外国公民协助在海外执行特殊行动和收集情报的机构,这一点似乎对分析金正男遇刺案显得更为重要。

4. 为领袖服务的特务机构

“三楼”听上去似乎是一个很古怪的名字,但这的确是朝鲜一个政府网络的名称,负责为朝鲜最高领导人收集情报,实施授权监听,购买物品,经营合法的和非法的生意,等等。

三楼的成员可能属于朝鲜其他政府部门和安全部门,但是他们都必须听命于最高领导人办公室,三楼成员也被部署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

三楼这个名称来自于这个机构在1970年代的最初工作地点,也就是朝鲜劳动党在平壤总部办公大楼的第三层。

有人认为,金正男曾为他父亲领导下的三楼组织工作过。

马来西亚就金正男遇刺案公布的嫌犯名单中包括Ri Jae Nam,据称他在金正男遇刺当日出现在吉隆坡机场,并已逃离马来自亚。

有消息说,Ri Jae Nam曾经在其他亚洲国家活动,是三楼成员。

5. 武器制造者

“第二经济委员会”负责所有常规武器,军事装备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生产和制造。

协调行动

上述不同的机构都有可能参与了刺杀金正男的行动,那么行动如何协调呢?

护卫司令部也许是唯一能够从侦察总局调用人员,并向国外发送VX毒剂的机构。

护卫司令部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渠道以及外部情报网络获取情报。

但是,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首先,护卫司令部据信拥有VX毒剂和其他化学武器;其次,护卫司令部直接听命于金正恩及其最紧密的助手,所以能够保密行事。

如果护卫司令部在行动中使用了其他机构,保密工作将难以严密,有人可能会对攻击目标走漏风声。

此外,各部门之间可能还存在竞争问题。

在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的领导下,护卫司令部是朝鲜最重要的国内安全机构。

在金正恩当权之后,负责监管武装部队的“军事安全司令部”获得了更大的权力,执行了金正恩清洗政敌的任务,几乎影响了护卫司令部的地位。

朝鲜护卫司令部司令官尹正麟曾被短期贬职,他曾经是朝鲜原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大将以及张成泽的哥哥张成禹次帅的密友。

张成泽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姑父,在2013年遭处决。

朝鲜护卫司令部高层指挥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自主行动。如果的确是护卫司令部发动了对金正男的攻击,他们很可能不用在行动前请示金正恩。

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永远都不大可能证明朝鲜最高领导人同这次谋杀行动有任何联系。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2/%E6%9C%9D%E9%B2%9C%E8%B0%81%E8%83%BD%E5%8F%91%E5%8A%A8%E5%AF%B9%E9%87%91%E6%AD%A3%E7%94%B7%E7%9A%84vx%E8%B0%8B%E6%9D%80%EF%BC%9F.html

川普上台美中两军交流搁浅?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与中国军方都声称致力发展两军建设性关系。但是2017年已经过去两个月,双方还没有敲定今年的两军交流项目,引起人们对美中两军交流项目是否因为川普执政而搁浅的猜测。

美中两军交流已经实施了多年。从往年的记录来看,每年年初的美中两军交流项目的确不多,但相对来说,今年的动作比以往更加缓慢。

2017年已经过去两个月,但是五角大楼新闻部分管亚太事务的海军中校罗斯(Commander Gary Ross)星期四对美国之音说,自年初以来,他所知道的美中两军交流项目只有一个,那就是1月18日两国国防官员在五角大楼就国防政策举行协商会议,其中一个议题就是为2017年的两军互动制定发展方向。

中国国防部:2017年美中两军交流项目还未敲定

一个多月后的2月23日(星期四),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在每月的例行记者会上特别被问到中美两军今年的互动安排,他的回答是,“关于今年两军交往的具体项目,目前双方还在协调之中。”

也就是说,虽然2017年已经过去两个月,美中两军还没有敲定本年度的交流活动项目。

前美国海军作战部美中海军交流项目协调员布莱恩·克拉克(Bryan Clark)星期四对美国之音说,通常,双方会在每年秋季之前为来年的两军交流项目做出安排。

也就是说,出于某种原因,美中两军今年的交流和互动比往年更加迟缓。

五角大楼:白宫未下令搁置美中两军交流

美国今年有了一名新总统,而且这名新总统在竞选期间和上任后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做出了一些强硬姿态。

华盛顿一些防务专家对美国之音说,此前奥巴马政府积极推动美中两军交流和互动并没有改变中国在南中国海等周边海域的扩张行为,他们预计川普政府会重审甚至缩小美军与中国军队的交流和活动规模。

但是五角大楼海军中校罗斯说,迄今为止,川普政府并没有下令搁置或者缩小美军与中国军队的互动。

美中两军交流未来四年的前景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星期四说,中方高度重视中美两军关系发展,希望美方能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两军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同一天,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上将在布鲁金斯研究院发言时也积极倡导美中两军互动的意义。

邓福德:“我们的军队与军队关系是根据我们的国家目标去实施的。我们与中国两军关系的性质跟我们与中国的政治关系是非常一致的。但是,在最低程度上,我们应该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好让我们降低风险和误判,并处理双方在海上和空中相遇时遇到的一些问题。”

在邓福德上将看来,不论两国政治关系如何,美中两军至少应该保持沟通,但两军关系的紧密程度和发展方向跟两国政治关系息息相关。

克拉克:中国以两军互动项目要挟美国可能对川普无效

前美国海军作战部的克拉克前不久对美国之音说,中国曾以两军交流项目和高层互访为筹码向美国施压,但是川普总统前不久不惜放弃与墨西哥总统会面而坚持自己在移民问题上的立场这件事表明,中国过去的那套做法可能对川普政府没那么有效。

“如果我们跟中国之间出现争议,中国可能会利用下一个两军互动项目为工具迫使美国让步并答应中国的条件,但是从墨西哥这件事似乎可以看出,川普政府不太可能会延续以前的做法。”

事实上,在川普总统上台的前一年,美中两军互动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比如,美中双方曾正式安排了当时的国防部长卡特在2016年访问中国,但是由于双方在南中国海等问题上僵持不下,卡特一直到离任前都未能访问中国,但两军并没有因此切断彼此之间的互动。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2/%E5%B7%9D%E6%99%AE%E4%B8%8A%E5%8F%B0%E7%BE%8E%E4%B8%AD%E4%B8%A4%E5%86%9B%E4%BA%A4%E6%B5%81%E6%90%81%E6%B5%85%EF%BC%9F.html

七警案:中国舆论舞剑,意在香港司法?

杨山

2月17日,香港法院宣布暗角打人事件的判决,涉案的七名警察被判入狱两年。宣判之后,香港警察、建制团体纷纷抗议,尤其是拿事件中先挑衅的曾健超仅被判处入狱五星期作为对照。22日,警方更聚集三万人集会,控诉司法“不公正”。
那么,雨伞运动期间不断支持警方、抨击示威者的内地媒体,如何评论这一宣判?背后又折射出何种针对香港的思路?
全平台出击制造舆论
从2月14日,七警被判有罪开始,内地媒体就开始关注判决。2月15日,以民族主义著称的《环球时报》报导了七警被定罪的情况。其中已要求轻判。
而从关注到发出铺天盖地的强烈声音,以几十篇评论、报导占据不少媒体的重要版面,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
17日判刑后,中国国内市场主导的官方非权威媒体纷纷跟进。其报导基调,大致按照“占中违法者被轻判,执法警察被重判”的思路。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机构,均保持了沉默。
18日,权威官媒开始发声。《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微博帐号“侠客岛”发表题为《警察入狱,占中者笑了,可香港未来呢?》的文章,评论七警案判决“令人泪崩”、“毫无道理”。不同于《环球时报》等民族主义报纸的直接,“侠客岛”的文章摆出整套说理、专业的姿势,围绕着香港司法体系的法官“自由裁量权”展开论述。文章之后附上了对香港城市大学法律系教授顾敏康的采访,以“香港学者”的声音强烈质疑判决。这篇访谈,最后在2月21日以“警察被重判冲击香港法治”为题,在纸质版刊出。
其后几天,类似文章大规模爆发。从纸质媒体到微信新媒体平台,从微博到“知乎”,铺天盖地。新媒体平台是其中主力。《环球时报》、共青团中央的微博、知乎帐号先后刊发文章,如《香港七名警察被判引发的巨大争议的背后》、《从七警案看香港政治困局》;经营民族主义起家的官方或半官方网站和网络写手,如观察者网、“周小平同志”等等,也抢夺热点,先后发出《洋法官放暴徒判警员天怒人怨!中国最高法院应驳回》等评论,在微信和其他渠道疯传。
这次,连一贯被认为属“自由派”(尽管早已被“整肃”)的南方报系,也加入控诉判决的合唱。2月21日,南方旗下的《南方都市报》刊出署名“尹国明”的专栏文章,怒斥判决不公,等到警察大集会之后的23日,更有《南方周末》刊文《这是法治的恶例》,直指“香港公职人员的中国认同问题”。
这些媒体文章,只是乘七警案而起的冰山一角,背后是更庞大舆论建构。如果仔细观察,它们大多遵循了几条论述主轴。
用“你看看美国”为警队辩护
在各大媒体、网络传播的批判七警案判决文章中,用美国的例子为香港警队辩护,几乎成为写作起手式。
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的文章就说:“香港警察在‘占中’期间的表现,被外界形容为‘温柔如保姆’。在同样适用判例法的美国,警察对付违法者从来不心慈手软……如果有人胆敢袭警,哪怕是有袭警嫌疑,就很可能会被当场击毙。美国警察误杀了不少被错认为有袭警嫌疑的黑人,但因此被定罪的警察是极少数。”
其言下之意就是:“自由民主”的美国都有毋庸置疑的强大警权,香港人想要民主自由,为何“不学你们的美国爹”提升警权。“侠客岛”的记者采访顾敏康时,更是直接表露立场:“如果是在欧美地区,会出现这样的判例吗?我个人感觉美国警察对违法集会者执法是警棍直接敲过去的,对意图袭警者更是可以直接枪毙,警察哪怕是误杀也很少获罪。”
《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作者尹国明,也以美国作为例子:“这种袭警行为发生在美国,被警察当场一顿暴揍绝不稀奇,甚至被当场枪毙的概率也不小,美国警察可没有香港警察这么憋屈,在美国警察的执法面前,很少有美国人敢采取曾健超这种的挑衅和袭警行为。”
“搜狐网”的一篇文章则把“看美国”的论述倒向司法制度层面。作者说,香港的司法系统整天强调“不看政治立场”,但美国的司法制度中,政治立场非常明确,最高院大法官就常常因为政治立场争执不下。
《南方周末》则进一步发挥这条思路,其中写道:“许多人想当然以为在‘司法独立’之下,法官是超越党派与意识形态的、不偏不倚的。没有那样的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目前8位大法官,自由派与保守派各占一半,几乎在所有重大问题上观点都是截然对立的。”
这位署名“刘遵法”的作者还反问:“告诉我,哪一派代表了永远正确的法治声音?”
大力营造“港人抗议法院不公”氛围
像雨伞运动期间宣传“反占中”运动一样,香港本地建制派、警队等力量对判决的各种批评,成为内地媒体另一宣传要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直接称判决“令人泪崩”。其报导写到:“判决之前,香港法院外便聚集大批民众,举着‘警察抓贼是天职’‘占中暴徒要收监’‘天地有正气’等标语,高喊‘警察无罪’等口号支持7名警察……香港导演高志森因不满判决,公开斥杜大卫是‘狗官’……”
又如曾以“中华帝国主义”自居、获得过习近平接见的网络写手周小平,在其文中说:“英国籍法官的胡作非为,已经引发香港人民的滔天怒火。今天五万多人走上街头,抗议香港法院的无耻行径!”
警察集会之后,《环球时报》等媒体立刻予以报导。《环球》的文章,以《香港警察昨晚集体行动!只能用震撼两字》,其中大幅引述警察队员佐级协会主席陈祖光的言论,还强调特首副官刘志堂、立法会议员梁美芬、何君尧、葛佩帆和叶刘淑仪等人“纷纷到场加入声援队伍”。共青团中央等拥有新媒体平台的机构也迅速贴出集会现场视频,和之前的“保卫香港运动”等视频并置。
香港街头与社会中的一系列展演,一句句话、一次次发言,迅速被整合、拆分、统筹,成为了一整套“香港人民对判决感到愤怒”的系统宣传。
重点聚焦外籍法官问题
“白人入侵中国”的论述,一直和香港的殖民地历史缠绕在一起。在这次的宣传攻势中,无论是谈论美国警权,还是宣称香港民众愤怒,全部文章在最后都指向了主审法官杜大卫的外籍身份。
“搜狐”刊出的文章,从匈奴入侵讨论到安禄山,用《左传》的文字定下了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道理,三岁小儿也懂,但在香港,司法大权可谓掌握在一群外国人手中。”作者说:“香港的外籍法官上任时也需要宣誓,但他们被假发包裹着的脑子在盘算着什么,官袍之下的肚肠在打着什么主意,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周小平甚至在最新的文章中,把曾荫权被定罪,也视为外国法官的阴谋:“如果说香港法院审判抓捕港毒分子的香港警察是挑战法治底线的话,那么香港法院审判香港特首的行为就是赤裸裸地挑战中国对香港的治权底线。中国特首竟然被英国国籍的法官审判了,这简直是自1997年以来最荒诞的一幕。”
曾荫权案的主审法官,其实是香港华人陈庆伟。然而这不影响种种矛头继续指向法官国籍问题。
不光是英国白人,身为少数族裔的前终审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也变成了周小平等人口中的“脑满肠肥的英国法官”,架上刀笔审判台。其姪女于2010年的袭警案件、其在“双非”问题中的争议,在文中被当做“挑拨矛盾”和以权谋私的典型,加以道德鞭挞。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章,则一锤定音地说:“香港的法律系统很大程度被英国法官和港英政府培养出来的人士把持……让外国人掌握着司法权,这种情况,搜遍当今的全世界,都难得一见。”
试图重新论述主权
这些评论文章似乎都遵循着类似的结构,在“美国经验”、“民众抗议”和“法官国籍”几大部分之后,都会转向“英国遗留的外国司法制度搞乱香港”的最终主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借助在香港的法律系教授顾敏康的采访,把这次问题上升到“冲击法治”:“大量外国人担任法官现象,容易导致香港的司法独立,变成只是相对于中国主权的独立。如果没有包括司法权在内的治权的回归,那么主权的回归也就有很大的泡沫成分。”
在这种论述中,“法治”之所以遭到冲击,是因为“法治”必须绑定主权,而外籍法官的存在,令主权是否能够在香港施展受到了威胁。《南方周末》的文章评论道:“2016年新一届香港终审法院的常任和非常任大法官,仅有两人为中国香港籍,其余均为外国籍或双重国籍。为了主权平稳过渡,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前在香港任职的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均可留用’。长远看,这是一个应该解决的问题……”
顺着这一思路,舆论矛头已经多少转向了《基本法》和“一国两制”。很多文章都试图讨论:中国对香港的“主权”应该如何在司法制度上体现出来,主权又应该如何包含“治权”…… 《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在以“单仁平”为笔名的评论文章中认为要坚持一国两制,但他认为一国两制“是确保香港回归祖国实现平稳过渡的政治安排,而不是为了从回归的那一天起就把香港往远离国家的方向拽。”
周小平的文章则激进得多,结尾句是:“或许是时候结束当初权宜的一国两制了!”
然而他随即被微博上的共青团官媒《中国青年》杂志批评:“临小乱(遇到小麻烦)而妄议基本国策……发言要慎重!”周这篇文章的原文,之后已无法打开。批评者的发言,现在也只剩下网民截图。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侠客岛”还是《南方周末》,都有意无意地提到了律政司,似乎指责律政司在反占中、司法审判上不作为。如《这是法治的恶例》一文中即提到:“占中过去两年了,律政司起诉了几个破坏社会秩序、毁损公私财产的‘占中’组织者?至于‘占中’后面的大玩家,就更不用提了。”有向律政司施压的味道。
大陆网民如何反应?
不用说,在民族主义媒体平台上,读者留言基本一边倒支持声讨法官。《环球时报》文章下,读者留言说:“一个外籍法官,一纸荒唐判决搞乱,一个香港一个中国,好便宜好阴狠好卑鄙!不坚决反击,亡国不远”、“为什么中国的领土上要用英国鸡的法官?”、“和七警同在”、“要设立侮辱公职人员罪”。
然而在网上仍有不同声音,“侠客岛”的微博最热回复的前几条,是“这才是法制国家的表现,公民有权表达不满,权力机关不能滥用职权”、“对比评论一下雷洋案的警察与香港这些警察?”直到23日下午,这些回复还没被删除。
在知乎,尽管大部分描述事情经过的回答都被删除,但仍有答主贴文介绍判辞,试图论辩为何“不能用警察打人这种话笼统地描述事件”,答主提到七警中有人望风,属于有计划有目的行为:“这种情况不是一般的恶劣。所以律政司用了袭击罪这种适用于一般人的罪名而不认为警察是在执行公务。”
甚至在《环球时报》的读者中,也有人说:“撇开对错,香港确实是依法治港的地区,要换别处,打了白打。”
七警案的两地舆论布局
内地舆论对七警案的讨论和对香港司法的批评,大致可以分为两派:“统制派”和“激进派”。
“统制派”如“侠客岛”、《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他们小心翼翼不越过一国两制框架下,挑出法官问题,但止步于此,不进一步触碰《基本法》和其他制度。
而这次舆论布局中,则涌现出了大批“激进派”。其中一些,是曾经与“自由派”论战过的“毛派”,他们直接要求重新定义主权,对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制度提出质疑,甚至其中有人已经成为《南方都市报》等传统报刊的撰稿人。
直到如今,除了《人民日报》海外版之外,像新华社等传统权威喉舌,并没有发出自己的官方声音(他们多是转载“侠客岛”的文章)。“统制派”在舆论场中扮演着传统权威官媒的角色。他们并不主动打压激进派,而是放任对方的文章传播。只有在明显发现后者触及“一国两制”等议题时,才稍加制止。但文章已经传开。
而无论是何种舆论,其语言都一反以前中共官媒的官腔,愈发“亲民”,以年轻人更熟悉的语言,对杜大卫和“港英余孽”嬉笑怒骂。甚至在《南方周末》文章中,已经出现了诸如“我特么也呵呵了”这样带有隐藏粗口的鲜明网络语言。
总结起来,七警案之后,大陆网络上似乎卷起一场舆论风暴,一切矛头,都指向以外籍法官为代表的香港司法制度与“殖民遗存”。至今为止,还没有看到类似“占中”时发生的,主动抓捕“唱反调”人士的行动。但如此大规模的舆论造势,和香港本地建制的舆论和动员遥相应和,他们最终想走到哪一步?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6227

美国务院法律顾问:中国南中国海“历史性权利”主张没有法律基础

来源:
美国之音

美国国务院的法律顾问说,中国在南中国海基于“历史性权利”的主张没有法律基础。他们还说,美国在南中国海进行的自由航行符合国际海洋法,而且这一行动并非针对南中国海问题或某一个国家,而是美国全球做法的一部分。

美国国务院法律顾问办公室与美国国际法协会和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星期三共同举办座谈会,讨论南中国海问题中涉及的国际法问题。

美国国务院的三位法律顾问说,南中国海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岛礁的主权问题,二是海洋权益问题。他们说,美国政府在领土和海洋划界问题上不设立场,但是在海洋权益问题上,美国坚持认为,任何声索都应遵照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对于公约缔约国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海洋权益主张,国务院海洋及国际环境暨科学事务局法律顾问奥利弗·路易斯(Oliver M. Lewis)说,“中国一直没有,而且现在仍然没有以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方式阐释其海洋主张。”

他举例说,中国声称在南中国海拥有历史性权利,但是这个主张并不符合国际海洋法公约。

“历史性权利已经被反映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海洋法所取代,所以中国不能从历史性权利角度声索九段线内的区域。”

他指的九段线是2009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交的照会中所附地图上的九条断续线。这九条线将南中国海的大部分水域囊括其中。中国政府在2009年的照会文本中说:“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对相关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见所附地图)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中国一直没有明确说明地图上“九段线”所代表的含义。

去年7月,中国政府在有关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声明中说:“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中国说,这些主张符合国际法。

在此之前,海牙的一个仲裁庭就中菲南中国海争端做出裁决,认为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九段线”主张以及历史性权利主张不符合国际海洋法公约。

路易斯说,中国在仲裁案之后发表的声明是首次明确声称在南中国海拥有历史性权利。但是他指出,至于这种权利是什么、涉及哪些范围以及是否具有排他性这些问题,北京仍然模棱两可。

他说,美国国务院此前发布的题为《海洋的界限》(Limits of the Sea)的报告曾对中国可能声索的历史性权利做过分析,认为中国的主张并不属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0条和第15条所认可的历史性主张那一有限范畴。那份报告说,南中国海是一个辽阔的半封闭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众多沿海国家享受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利;国际海洋法不允许那些权利被另一国家基于“历史”的海洋主张所取代。

他还说,中国所称的南中国海诸岛拥有内水也就是将这些岛礁作为整体进行海洋权益声索。他认为,这种主张也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他说,如果中国声称对这些岛礁拥有主权,那么根据公约,中国所享有的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内的这些海洋权益必须产生于自然形成的海洋地物(land features),而这些地物应满足公约第121条对“岛屿”的定义。他说,根据公约,海洋地物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成为岛屿:第一,必须是自然形成的陆地;第二,必须被水域包围;第三,在高潮时高于水面;此外,公约还规定,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进行经济活动的岩礁,不能享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另一方面,路易斯还指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船只,不论是商船还是军舰,在其他国家的领海内都享有无害通过的权利,在公海和专属经济区享有航行自由等权利。

中国外交部星期二(2月21日)不点名抗议美国航母舰队进入南中国海巡逻,称反对打着“航行和飞越自由”的旗号威胁沿海国的主权和安全。几天前,美国海军宣布“卡尔·文森”号(USS Carl Vinson)航母舰队从18日开始进入南中国海巡航。

国务院代理法律顾问理查德·维塞克(Richard Visek)说:“美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法律立场并没有做过调整,而是美国长期持有的立场,这是一种全球实践。我们相信航行自由,以及我们此前所提到的那些原则。”

星期三出席讨论会的三位法律顾问也指出,美国不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但是他们说,公约中的相关规定和原则反映美国所承认和受约束的习惯法,这是1983年里根总统在一份政策声明中所确立的。

国务院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办公室的助理法律顾问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说,美国在南中国海拥有国家利益,表现在维护和平与稳定、保证合法商业活动的畅通,以及确保国际法得到尊重,其中包括航行自由。

他说,在南中国海争端问题上,美国提倡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避免武力威胁,而和平方式也包括第三方争端解决机制。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2/%E7%BE%8E%E5%9B%BD%E5%8A%A1%E9%99%A2%E6%B3%95%E5%BE%8B%E9%A1%BE%E9%97%AE%EF%BC%9A%E4%B8%AD%E5%9B%BD%E5%8D%97%E4%B8%AD%E5%9B%BD%E6%B5%B7%E2%80%9C%E5%8E%86%E5%8F%B2%E6%80%A7%E6%9D%83%E5%88%A9%E2%80%9D%E4%B8%BB%E5%BC%A0%E6%B2%A1%E6%9C%89%E6%B3%95%E5%BE%8B%E5%9F%BA%E7%A1%80.html

接触还是强硬,美国对朝政策面临抉择

来源:
美国之音
外交界消息灵通人士本星期对美国之音说,白宫已经下令对美国的朝鲜政策进行审查,研究华盛顿在今后与平壤和金正恩政权打交道中有哪些选择。

国务卿蒂勒森星期二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通话中谈到了朝鲜构成的威胁。

蒂勒森星期三会见澳大利亚外长朱莉·毕晓普时没有回答美国之音提出的关于这次政策审查进展的问题。

许多专家认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给川普政府构成了最为紧急且具有爆炸性的问题之一。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东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埃文斯·里维尔说,“正如新总统(川普)直接从前总统奥巴马和情报简报中了解到的那样,朝鲜拥有核武器和导弹运载系统,对韩国和日本以及美军在这两个国家和西太平洋的基地构成了威胁。”

有些人提出,现在是华盛顿采取不同方式与平壤打交道的时候了,比如直接与这个封闭的、不可预测的政权接触。还有一些人呼吁对平壤的好战姿态采取强硬立场。本月早些时候在日本首相安倍在美国会见川普的时候,朝鲜发射了弹道导弹,显示出它的好战性。

亚太问题专家唐纳德·扎格利亚星期三对美国之音说,“川普当局需要与朝鲜接触,以确定双方如何避免一场对谁都没有好处的对抗。”

呼吁扩大接触

美国有一些学者主张扩大与朝鲜接触才是消除分歧的最佳办法。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的扎格利亚是这类学者中比较知名的一位。

扎格利亚是该机构的资深副总裁和这个机构下面的一个亚太安全论坛的负责人。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成立有四十多年,总部设在纽约,是一个非营利性政策研究机构。其宗旨是解决那些威胁到美国利益的冲突。

扎格利亚说,“新政府需要任命一位特别代表,负责处理这个问题,协调各政府部门之间的政策。”

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正试图安排朝鲜代表与前美国官员之间的对话,以期通过这种被称为“1.5轨外交”的对话帮助解决那些政府不愿意或者不能够通过官方渠道解决的问题。“1.5轨外交”指的是在官方外交(轨道1)和民间外交(轨道2)之间的官方加民间的外交方式。

有关对话的筹备情况不详

扎格利亚曾经在卡特总统任内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的顾问。他拒绝谈论这类对话的具体筹备情况。

但是,一个潜在的障碍已经出现。国务院还没有批准朝鲜官员前往纽约参加这类会谈的签证。

国务院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局发言人安娜·里奇-艾伦对美国之音说,“个人符合哪种特殊类签证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他/她准备在美国从事什么活动。”

与扎格利亚等人希望扩大与朝鲜接触的观点相反,另一些专家主张华盛顿“必须立即对朝鲜政权施加前所未有的压力”,迫使平壤改变其挑衅性的行为方式。

里维尔在最近参加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组织的一次讨论会上说,美国应该加强“范围更大的遏制措施,明确展示其信守承诺的决心”。

增加军事演习

里福尔还说,美国可以“扩大军事演习的范围和频率,包括让联合国指挥部的其他成员参与,比如英国和澳大利亚。”

如果计划的1.5轨会谈能够举行,这将是多年来的第一次。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力量项目主任葛莱仪说,“实质将决定意义”。

格莱仪说,“这样的对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朝鲜是否有新东西要说,”“而不只是过去说过很多遍的华盛顿必须承认平壤为有核国家。”

丹尼斯·怀尔德曾经在前总统乔治·W·布什政府内担任总统顾问,现在是乔治城大学美中项目的高级研究员。他说,在美国外交中和川普政府在今后几个星期审查美国对朝政策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因素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怀尔德说,“政策审查可能不会很快完成,”“因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领导层突然更换,而国务院和国防部负责东亚与太平洋事务的中层政治任命职位仍然虚位以待。”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2/%E6%8E%A5%E8%A7%A6%E8%BF%98%E6%98%AF%E5%BC%BA%E7%A1%AC%EF%BC%8C%E7%BE%8E%E5%9B%BD%E5%AF%B9%E6%9C%9D%E6%94%BF%E7%AD%96%E9%9D%A2%E4%B8%B4%E6%8A%89%E6%8B%A9.html

Thursday, 23 February 2017

晒爱思PsyEyes | 柏林墙倒塌了,还有什么墙不会被推倒

关于“柏林墙”为什么会倒塌,从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有许多的阐释,但从心理学角度,“柏林墙”的倒塌也自有其必然性。

从历史和政治学的角度,“柏林墙”意味着自由世界与不自由世界的边界。“柏林墙”是由代表不自由的前东德政府修筑,从建成到被推翻,28年时间里,这堵封禁的墙将无数追求自由的前东德民众挡在墙的外面;而且有不少仅仅试图追求自由的民众被射杀在这堵墙的外面。28年前,随着“柏林墙”的被推翻,不自由的前东德在接下来的2年后也被它的民众所推翻,整体并入了自由的西德。“柏林墙”的倒塌不仅促使两个德国统一,而且同时也意味着不自由世界在很大程度上的土崩瓦解,“二战”后横亘整个人类世界的“冷战铁幕”时期的结束;现时代大家熟知的“全球化”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启动。

从心理学角度,“自由”的价值就是人类认知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任何方面的不自由,都意味着有限认知资源的无畏浪费。因为人类大脑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在自由社会里面,人们可以将有限的认知资源去孜孜以求任何他感兴趣和好奇的事业;而在不自由社会里面,人们必须将大量的认知资源用来甄别应该追求什么而避免追求什么。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不自由的社会必然导致创造力的低下,除了发展出如何奴役和禁锢民众的技术外,不自由社会完全没有可能带来持续而稳定的长治久安,也完全没有可能造就整体繁荣。

由于人类居于物种进化的顶端,因此,人类行为和人格的多样性也远远超过其他物种,这种多样性是人类得以发展、进化的保障,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总是有适应的人群能够生存繁衍下去。自由社会保障和鼓励人类这种行为和人格的多样性;而不自由社会则限制和禁锢人类行为和人格的多样性,往往只允准少数几种行为和人格是“合法”的,其他都将遭到驱逐和惩罚。例如,思想和言论自由在任何自由社会里都是不言自明的权利和公理;但在不自由的社会里思想和言论自由是危险的,因为它会危及建立在不自由秩序上的“体制”。事实上,有质疑和批判精神的人更可能具有创造性;而在自然的情境下,人群中总是有些个体具有与生俱来的质疑和批判性。在自由社会里,这样的人是财富;而在不自由社会里,这样的人是罪犯。

因此,不难理解不自由社会因为限制和禁锢了人类本性的多样性,因此整个社会必须耗费巨大的资源来防范出现质疑和反对者。虽然以教育名义的洗脑灌输能够干扰和影响每个人的社会化发展,使他们尽可能不去独立思考;同时通过屏蔽资讯的传播,使他们无法获得充分的讯息来质疑。但人类基因决定的行为和人格多样性,无论怎样防范都难免会出现质疑和反对者;而且越是在屏蔽和禁锢的情境下,质疑者会越来越适应苛刻的环境而生存发展下去。这同时也势必给不自由的“体制”越来越大的防范压力,当不自由社会的防范成本超过“体制”所能承受的极限时,“体制”的崩溃也就是必然结局。

不自由的前东德,不仅修筑了“柏林墙”来防范民众奔向自由的西德;而且在社会控制上也做到了极致,其秘密警察机构“史塔西”(Stasi,为德语Staatssicherheit的缩写,全称为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竟然为其三分之一的民众建立了秘密档案,并且严密地监控每一个有可能质疑和反对的民众。据估计,在1800万人口的前东德,竟然有50万人为“史塔西”工作,负责监视他们的邻居、亲戚和朋友。

正是因为不自由社会必然限制和浪费整个社会的认知资源,一方面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认知资源被无谓地耗费在对“安全”的甄别和小心翼翼的维护上,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动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为了防范质疑和反对者又必须消耗大量社会成本和资源。从人类行为和人格的多样性以及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来看,不自由社会下质疑和反对者不仅不会被“消灭”,而且会越来越适应,因此,社会管制和禁锢也势必不断升级:更大程度的认知资源的耗费;消耗更多社会成本和资源的防范,直到资源耗竭而导致社会溃败。

特别地,现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资讯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不自由社会为了维持不自由的秩序需要承担和付出的社会成本和资源也越来越高昂;因此,越是强大的不自由“体制”,因资源耗竭而崩溃的概率也就越是高企。28年前,用土石修筑的“柏林墙”倒塌是必然的结局;现时代,在比特海上修筑的资讯防火墙被倒塌也不难预期。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7/02/%e6%99%92%e7%88%b1%e6%80%9dpsyeyes-%e6%9f%8f%e6%9e%97%e5%a2%99%e5%80%92%e5%a1%8c%e4%ba%86%ef%bc%8c%e8%bf%98%e6%9c%89%e4%bb%80%e4%b9%88%e5%a2%99%e4%b8%8d%e4%bc%9a%e8%a2%ab%e6%8e%a8%e5%80%92/

国际特赦:东南亚人权状况恶化

来源:
美国之音

“国际特赦”组织说,东南亚正面临着持续的人权挑战,政府针对活动人士和公民社会打压的同时,对安全部队的问责不断失败。

“国际特赦”组织在其最新的年度报告中报道了159个国家的人权纪录,报告指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政府正援引一系列压制性法律,将和平表达定罪。国际特赦警告,亚太地区的“公民空间正在缩小”。

国际特赦组织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负责人查姆帕·帕特尔表示,该地区的政府打压活动人士是在“窒息异议”。

帕特尔说:“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到老挝,人们由于和平行使自己的言论和集会权利而不断受到威胁、逮捕和迫害。”

报告还指出,政府打击难民和移民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政局分裂的标志。

国际法学家委员会(ICJ)的成员萨姆·扎菲利对国际特赦的报告表示赞同。扎菲利称,东南亚“对于一些领域的尊重正在减弱,特别是对公民社会和政治权利的尊重”。

扎菲利指出,“威权主义和散布恐慌”是一个世界趋势,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对政府应对恐怖威胁的方式感到担忧。他还指出,美国过去十年里影响力下降。

缅甸

国际特赦说,昂山素季领导的民选政府2016年初在缅甸执政,但缅甸仍面对人权领域的倒退。

帕特尔说,这种倒退包括针对人权活动人士的骚扰,以及缅甸军队在西部若开邦对穆斯林罗兴亚人的打压。

在去年10月一个哨卡疑似遭到罗兴亚人袭击后,缅甸安全部队对若开邦发起了大规模攻击。

帕特尔说:“在缅甸,成千上万受到制度性歧视的罗兴亚人再次被迫逃离他们的家园,针对罗兴亚人的人权侵犯可能构成反人类罪。”

前缅甸政治犯博基表示,面临多种挑战的缅甸政府认为人权问题喜忧参半。

博基对美国之音说:“有些地方(人权)有所改善,但许多地方由于(冲突的存在)仍然没有改善——比如在克钦邦和掸邦,另外(非法)征地案件也仍在发生。”

昂山素季的政府去年初释放了几十名政治犯。但博基表示,有86名良心犯仍在狱中,另有200人面临指控。博基是“政治犯援助协会”(AAPP)的成员。

柬埔寨

柬埔寨2017年和2018年进行大选。国际特赦组织指出,大选前夕柬埔寨已在加紧镇压言论、结社以及和平集会的自由,包括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来限制选举、骚扰公民社会参与者。

国际特赦指称柬埔寨当局滥用司法制度,惩罚公民社会和压制批评者。去年7月,政治分析人士凯姆·莱光天化日被枪杀,有指控称政府与谋杀有关。

国际人权联合会(FIDH)秘书长戴比·斯托瑟德表示,过去的一年人权在东南亚受到了挑战。她说,前景“非常严峻”。

斯托瑟德说:“人们因为非常、非常不正当的指控而被起诉和迫害,不仅如此,还有人因为敢言而受到死亡威胁、被殴打和折磨。”

斯托瑟德对美国之音说:“这些威权政府这样做是为了威吓公民社会和那些为人权和言论自由挺身而出的人,让他们沉默。”

国际法学家委员会的扎菲利对此表示同意,他说:“在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我们看到令人十分失望的人权倒退现象。”

马来西亚和泰国

马来西亚人权活动人士也有担忧。这星期,活动人士雷娜·亨得利因为“在未获马来西亚审查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放映了一部讲述十年前斯里兰卡冲突的纪录片而被法院定罪。亨得利可能面临罚款和坐牢。

国际特赦的报告写道,马来西亚也在加紧打压言论自由、和平集会和结社权利。

报告还写道,泰国军方进一步限制人权,其标志是禁止和平表达政治异议,无论是通过言论还是示威。

“保卫权利”组织负责人艾米·史密斯表示,人权保卫者已被泰国当局作为打压目标。

“在泰国,我们目睹人权维护者和社区活动人士因为参与合法活动而被政府打压,”史密斯说,“所以,任何敢于发声的人,就会受到军方的传讯或者受到军方的态度矫正,这就是这个地区普遍存在的逃脱惩罚现象。”

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国际特赦组织的报告指出,越南也在加紧限制言论、结社以及和平集会的自由。“良心犯受到折磨或其他虐待,得不到公平审判。”

公开示威也受到打压,参与者和组织者被逮捕并据信受到虐待。

报告写道,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毒品战争”导致7000人被政府和治安团体杀害。

国际特赦表示,尽管印度尼西亚承诺处理过去的侵犯人权案件,但“安全系统违反人权的行为,包括非法杀人以及过分地、不必要地使用武力”仍时有发生。

国际法学家委员会的扎菲利表示,他对东南亚地区人权进步的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但该地区短期内仍面临很多挑战。

扎菲利说:“现在我担心的是,(东南亚地区的)政府在挑战人权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这显示出我们努力创建的全球法律框架正在被弱化。”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2/%E5%9B%BD%E9%99%85%E7%89%B9%E8%B5%A6%EF%BC%9A%E4%B8%9C%E5%8D%97%E4%BA%9A%E4%BA%BA%E6%9D%83%E7%8A%B6%E5%86%B5%E6%81%B6%E5%8C%96.html

印度官员告诉北京:中巴经济走廊侵犯印度主权

来源: 
美国之音

印度外交秘书苏杰生(S Jaishankar)星期三在北京对媒体说,中国必须解释印度如何能够参加今年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峰会。他说,价值460亿美元的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经济走廊项目穿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侵犯了印度的主权。

苏杰生在北京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共同主持中国和印度的战略对话。

他说,中方邀请印度政府参加这次峰会,印度方面正在研究这个问题。

曾任驻中国和驻美国大使的苏杰生说:“中巴经济走廊是这个具体倡议的一部分。中巴经济走廊侵犯了印度主权,因为它穿过巴基斯坦占领的克什米尔。”他说,中国是一个对主权问题很敏感的国家,需要解释一个主权被侵犯的国家如何能够接受与会邀请,印方就这个问题坦率地与中方交换了看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起了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要把古代丝绸之路连接起来。中国要在今年召开一带一路峰会,目前已有大约20个国家的领导人确认参加。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702/%E5%8D%B0%E5%BA%A6%E5%AE%98%E5%91%98%E5%91%8A%E8%AF%89%E5%8C%97%E4%BA%AC%EF%BC%9A%E4%B8%AD%E5%B7%B4%E7%BB%8F%E6%B5%8E%E8%B5%B0%E5%BB%8A%E4%BE%B5%E7%8A%AF%E5%8D%B0%E5%BA%A6%E4%B8%BB%E6%9D%83.html

RFI:金正男遭何種劇毒毒殺亟待破解

金正男遇刺案有新進展,馬來西亞當局把矛頭對準了朝鮮外交官。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另外一個問題,馬來西亞警方周三稱兩名女嫌將有毒化學物質先塗在手上,再抹到金正恩臉上,一些法醫毒物專家質疑,兩名女嫌徒手塗抹致命毒汁,豈可毫髮無傷離開?難道是朝鮮開發出了新種毒藥?

徒手塗毒汁致人速死,自己卻活着?法國化學專家對金正男是皮膚被塗了致命毒物而迅速喪命也頗感懷疑。現在,各界都把目光盯在毒殺金正男可能使用的劇毒品上面。法國國家研究中心化學專家皮埃爾.查比指出,其實,迅速致死的毒物有多種。

皮埃爾.查比認為,金正男很可能不是通過皮膚中毒而迅速致死。很難有一種如此劇烈的毒物可以通過皮膚反應如此短時間奪命。查比認為使用噴霧,或者注射,通過肺或者口產生作用毒殺是可能的。

殺人犯究竟使用了何種毒物?此間專家認為,在沒有癥狀細節的情況下,現在還很難說清楚是什麼毒物。因為,有不少具有藥物特性的天然毒品或者化學毒物可以迅速殺人,而且使用很小的劑量。

比如氰化鉀,可以通過粘膜的形式使用,產生的臨床效果很明顯:呼吸虛弱,皮膚發紫。這種毒品過去曾經使用的很廣,用於自殺的較多。士的寧是另外一種選擇,但需要的劑量較大。或者可以是一種箭毒類麻醉劑,但不可以注射。另外的新式合成毒品也有可能,但需要一定的投資,也需要化學專家參與。

在保加利亞發生的毒傘殺人事件中。使用的是蓖麻。但是受害者在一周之後才死亡。使用類嗎啡的毒物,必須加大劑量,而且受毒者只要採取插管法就可獲救。

對施毒者並不十分危險。這位專家不認為有如此劇毒的通過皮膚產生毒性的毒品。

為什麼要選擇下毒殺人?這位專家認為,歷史上,毒殺曾在一個很長的時期使用,因為是暗中進行,比較不惹人注意。如果用武器殺害或者直接行兇就意味着謀殺。當時也很少有解毒的臨床手段來救人,除了設法讓受害者嘔吐。

在法國,在路易十四王朝時期,毒殺在宮廷很盛行,至於中世紀梅得西斯家族的故事,部分具有傳說性質,使用來源於蟲類的斑鯊粉。

在今天,以施毒的手段來謀殺的較少,因為有許多緊急而有效的解毒方法。而且,施毒後,中毒癥狀一般都很明顯,如果一個人抽搐,就會用抗痙攣葯應對,如果心臟收縮,就會使用強心藥。

解剖屍體能不能化解疑惑?專家認為,遇害者的癥狀表現解剖前可能已經觀察到,比如吐水,心率,紅斑,瞳孔收縮。至於解剖,首先要明確要尋找什麼,然後要有能力迅速找到。如果毒分子迅速變質,就可能很難測得。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s://www.letscorp.net/archives/116175

Wednesday, 22 February 2017

联合早报 | 沈大伟:评估中国的未来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中国专家沈大伟教授认为,中国并不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是却可能陷入了漫长的衰退阶段。

沈大伟强调,如果中国继续目前的保守“硬权威”治理方式,中国将陷入一个长期的衰败过程,世界上多个新兴工业体和列宁式国家的经验,都是先例。

自从1960年代以来,全世界一共有101个新兴工业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只有13个国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最终也都成为不同形式的民主政体,中国会不会是一个例外?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David Shambaugh)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沈大伟本星期一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主办的名家公开讲座“分析中国的未来”上畅谈看法。虽然他强调,关于“中国的未来”的提问,不可能有简单的答案,但是他也十分肯定,如果继续目前的保守“硬权威”治理方式,中国将陷入一个长期的衰败过程,世界上多个新兴工业体和列宁式国家的经验,都是先例。

他解释称,根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数据,新兴工业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率不高,高达约87%的国家绕不开这个“陷阱”。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指的当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1万1000美元时,它将面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经济转型等巨大压力。陷入这个“陷阱”的经济体可以长期处于中等收入状态,并且因无法及时转型而减慢经济增长,越“陷”越深。

另一方面,在13个发展成发达经济体的国家中,有两个:希腊和以色列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时已是民主国家;其他11个原本是专制政体,当他们走出中等收入阶段时,全都实现了不同形式的民主。

民主化与经济完全发达是因果关系

沈大伟分析说,这些数据显示,民主化与经济充分发展成熟,不只是直接关系,更是因果关系。

除了政治上的转型外,这13个国家的另一个特点是大力投入于创新。中国近两年也明显加大了对创新事业的投入,但是对创新的投入主要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上下互动的方式以及国内创新人员和国际同行交流也不够,沈大伟因此认为,中国的创新事业将是不完整的。

综合经济、政治等维度的比较结果,沈大伟表示:“坦率的说,我的预测是,中国会成为第88个(跨不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上述分析的基础,是将中国与处于同样发展阶段的国家放在同个天平上相互比较,由此预测中国的走向。换言之,这个逻辑不认同中国“例外论”或“特殊国情说”。但谈到中国时,也有许多人会质疑:中国作为华族与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国家,幅员又十分辽阔,其他国家的经验与中国能否相提并论?

沈大伟在演讲中没有点明提到“例外论”,但他一开场时就强调,外界应该用比较的视角来看中国,中国是独特的国家,却不是独一无二的国家。

他强调:“不能只是从中国看中国……为什么中国能免疫于几十年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列宁式政体的经验?我的看法是,中国不能幸免。”

当前,中国在经济、政治、环境、科技、国家安全等领域,都面对一系列的关键转折点,一些领域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尽管2013年中共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大部分目标还尚待落实。

对此,沈大伟分析称,反腐造成的负面效应、利益集团的阻挠、高层经济决策的不确定性,以及过度依靠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都是改革举步不前的原因。

他形容当前的中国,犹如一部车子开进了一个环岛,这个环岛有四个出口:新专制主义、硬权威、软权威、半民主化,不同出口将导向不同的结果。如果回归到2009年的“软权威”路线,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目标将有更大可能能够实现,中国将出现部分政治改革,最终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评估中国的未来?沈大伟以说,关键的问题是:“中共政权是否有信心,去推行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不可缺的政治开放?”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7/02/%e8%81%94%e5%90%88%e6%97%a9%e6%8a%a5-%e6%b2%88%e5%a4%a7%e4%bc%9f%ef%bc%9a%e8%af%84%e4%bc%b0%e4%b8%ad%e5%9b%bd%e7%9a%84%e6%9c%aa%e6%9d%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