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6 January 2016

程晓农:中国经济“两个景气”消失和“新常态”天花板

来源:
RFI

2016年1月19日,中国官方公布: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6,9%,这一数字创下25年来新低,引发各方关注。之后,法国多家媒体刊出报道分析文章,提出“是否应对中国经济放缓感到忧虑”的疑问。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下调了今年和明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分别为3,4%和3,6%,并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到2016年的6,3%和2017年的6%。但习近平曾经明确表示未来5年的年均增长底线是6.5%。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今天中国经济的放缓正如同它过去的窜升一样,同样都让人触目惊心。在今天的国际纵横节目中,我们采访著名的旅美学者,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博士程晓农先生,探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二三十年间的“两个景气”和未来“新常态”等问题。

中国经济从“天堂”回到“人间”的“新常态”

法广:为什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二三十年后,出现了一个从“天堂”掉到地上,从而又回到人间的过程呢?

程晓农:其实中国政府去年提出一个说法,叫做“新常态”,但没有解释到底是什么含义。其实“新常态”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告别繁荣”。指的是过去中国二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看来以后不会再重复了。

究竟过去中国二三十年快速高速的增长是一种常态还是一种非常态?如果是常态,今后还有没有可能恢复呢?这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事实上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期盼中国恢复快速增长,像澳大利亚,巴西这样出口铁矿石国家的经济就会跟着繁荣起来。如果中国过去二三十年快速高速的增长是非常态的,就意味着今后低增长才是常态。这些对中国经济再度繁荣的期望就可能破灭。

对于中国过去二三十年快速增长,中国人可能也不太清楚其中的奥秘是什么?我把它简单归纳为两段,第一段叫做“出口景气”,第二段叫做“土木工程景气”。

“出口景气”

“出口景气”主要是从2002年初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迎来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大量投资,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制造业向低工资国家转移的潮流。这带来了中国连续五六年出口的高速增长,有几年中国的出口增长是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有的时候甚至是百分之三十五,出口规模基本上是两三年就翻一番。这个速度确实是很惊人的。全世界看到中国产品几乎覆盖各个领域,当时中国深为自己进入经济增长快车道而自豪,但很少有人分析过:这种快速冲刺有可能长期维持吗?中国这样的国家能不能以每年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五的速度,连续出口增长二十年?

其实从常识上想一想就知道是不行的。如果中国只是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小国,出口额在世界上再大,也只在世界市场上占很小一块儿,但中国是超级人口大国,中国劳动力占世界四分之一,如果中国保持这样高速的增长,结果就是全世界的工厂都得关门。全世界的市场如果真的都让给中国一个国家,那个时候中国还能保持那么高的增长吗?当然不可能,因为世界市场就那么大。

如果占四分之一劳动力市场的国家要拼命增加出口的话,势必与其他国家会有贸易摩擦。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是有限的,世界市场可没有以每年百分之二十五的速度增长,所以很快地中国的高速增长就会达到极限,这个极限就是世界市场的有限规模。到了一定程度,中国的出口也就基本达到顶峰了。

正巧的是,中国出口所带来的“景气”在2008年遇到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发达国家的消费迅速萎缩。这个时刻点就剎住了中国“出口景气”的车,所以中国的“出口景气”也就经历了六七年,08年以后就不行了。到了今年,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的出口景气已经基本结束,前两年的时候,中国出口年增长降到了百分之六至百分之七,2015年中国出口是减少百分之三,不但不增长,而且出口景气彻底消失了,出口越来越少。

“土木工程景气”

那么,为什么前两年在出口已经减少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继续维持高增长呢?那是因为2008年次贷危机后,中国政府担心高增长停下来,就推动了一个四万亿的政策。表面上看只是中央政府拿出1万多亿,地方政府拿出1万多亿,但其真正的含义是允许地方政府借债搞房地产开发。这个做法同时也被中国的央企,即国资委所属的大型企业(从中石油到中海油)所效仿,就形成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大型国企都从事房地产投机。

做法第一是把大城市的老房子拆掉,改建成高档公寓和高档办公区商业区。第二是开发城市郊区,开发新的住宅区,第三是为了开发新区而进行大型土木工程,如远郊需要的铁路道路等基础设施,使土木工程在全国开花,全国成了大工地。这个现象使全国经济出现很大转变,就是从以出口为主,转变为以土木建筑为主,哪个行业沾上了土木工程的光,比如说钢铁,铝合金,建材,水泥,玻璃等等,都在中国兴盛了起来。以至于中国的钢铁产量在几年内翻了一倍多,达到10亿多吨。中国一个国家因为大兴土木工程而生产的钢铁超过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倍。

这个“土木工程景气”给中国带来几年的经济繁荣,但它是不是可以延续?看来还是不行。原因是盖房子是为了卖房子,如果盖的房子卖不掉,那些借债盖房子的机构,地方政府也好,房地产公司也好就会破产,中国遇到的就是这样的问题。中国首先是房价上涨,让一部分人得到了好处,原来有房子的中产阶层的资产上涨,几年之内觉得自己成了富翁了。但同时对没有房子的人来说,这样高的房价他们从此就买不起房了,结果是盖出来的房子卖不掉。

根据去年北京大学的一个调查:中国百分之十几的城镇居民是没有房子的,也就是说是自己租房住。百分之六十多是只有一套房,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人是拥有两套以上的房子,其中的几百万户到上千万户,拥有平均六套以上房子。从中可以看到:虽然全中国房子越来越贵,但真正炒房子的人也就是千把万户,而他们已经户均6套。他们买房子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炒作,等着房子升值再卖出去。

这样一个房地产市场是非常畸形的:造房子的是卖给不住房子的人,但只有不住房子的人才有钱买房。这种畸形的供需结构导致“土木工程景气”没有办法延续下去。因为我们都知道全中国这么多地方政府拼命地盖房子,盖出来以后都指着那千把万户从户均6套再买到户均16套,26套,160套,这可能吗?绝对不可能。因为这些买房子的人的目的是最终再把房子卖出去。卖给谁呢?实际上现在中国城市里并没有太多的人有钱买得起这样高价的房子。

房价高到一定程度,超出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后,房地产市场就饱和了,卖不动,房地产公司就开始亏损,资金链断裂,然后“土木工程景气”也就开始消失了,这也是发生在去年。所以2015年“土木工程景气”遇到严重困难,“出口景气”彻底消失,从十来年的出口正增长变成出口负增长,这两个迭加在一起,中国经济就进入一个困难时期,也就是中国政府说的“新常态”。

“新常态”天花板

那么“新常态”会不会重新回到高增长?从中国现在的情况看就取决于一个:还能卖更多的房子给更多的人吗?从现在中国的情况,我们看到房价已经到顶了,一般的家庭是再也买不起了,北京四五万一平米的一套房子比美国比东京还要贵,而中国普通人家庭收入也就是每月万把块钱人民币,这个收入水平无论如何承受不了这么高的房价,所以房价是不可能再上去的。房价上不去意味着房地产繁荣不可能再来了。

高增长带偶然性景气不再来

我们前面提到“出口景气”,现在发达国家产业改造正在带动新一轮的结构变化,像美国出现了再工业化,制造业企业回流美国,或者在美国周边地区比如墨西哥建立了大批加工区,所以很多产品原来是中国制造的,现在已经变成了美国制造或者是墨西哥制造。另外就是中国工资和地价的上涨导致原来在中国投资的外国或香港企业都陆续转走了,因为工资太贵,其他税收也太重。他们转到东南亚或者印度,还有中国企业转到非洲去的,这些公司生产的产品以后就变成埃塞俄比亚制造,印度制造,斯里兰卡制造,唯独和中国没关系了。这样一个“出口景气”曾经给中国带来过短暂的繁荣,但是它无法再回来了。

“新常态”含义:下滑无底但上升有天花板

过去中国十几二十年的高速增长其实是带有偶然性的,现在所有这些偶然因素都消失了,中国也就进入了中国政府所说的低增长的“新常态”,其含义,我的理解就是:从此中国经济只会有低增长,至于低到什么程度,我们就无法判断了。但是我想如果出现一些偶然性的因素,比如房地产崩盘,或者世界经济再次动荡等等,那么这个经济往下再滑也是可能的。2016年初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中国的GDP增长已经比前一年下降。也就是说:“新常态”的含义是:经济增长下滑是没有底的,但经济增长往上升是有天花板的,高不过现在这个水平了。现在,可以讲是今后中国经济最好的状态了。

现在中国国内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现在要重新回到过“苦日子”的阶段了,所谓“苦日子”,不是过去吃不饱的状态,而是说老百姓兜里的钱顶不住物价上涨,房价上涨,大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对这种情况国内老百姓已经开始有一些准备。中国的有钱人千方百计想把钱转到外国去,把人民币换成美元,觉得这样就比较安全一点。因为人民币不断贬值,但政府也相应地采取了相应措施限制老百姓换美元。由于换美元受阻,一些人把钱转到香港,想在香港换美元,结果又引起港币的危机。这些现象都说明一些问题,就是国内的老百姓和有钱人都在准备应付今后的危机。

法广:股市呢?

程晓农:中国股市在2015年已经让股民心灰意冷,据说去年参与股市的股民们,平均每户的损失都在好几万,血给榨干了。今后股市可能就是在低水平上来回震荡。平均而言,股民要想在股市上赚钱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因为有钱人把钱从股市房市上撤出来了,想换成美元汇到海外去,这样的趋势恐怕不会扭转,就是说:股市房市正在失血。

法广:人民币自从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篮子货币”后就不断在跌,今后会这么样呢?

程晓农:人民币现在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成员国,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了。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想成为外国中央银行的储备货币,前提是这个国家的币值比较稳定。中国人民币现在不断贬值而且还会再贬,预期是今年会贬到7.3人民币兑换1美元。按照这种状态,没有一个国家的央行会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因为你选了人民币,买了中国国债,紧跟着就是贬值,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就缩水了。所以我想外国的外汇管理局局长也不会想中国外汇管理局局长那样去跳楼自杀,所以人家不会买。他们不买,也就意味着人民币的这个“特别提款权”不过是个空头的名义,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601/%E7%A8%8B%E6%99%93%E5%86%9C%EF%BC%9A%E4%B8%AD%E5%9B%BD%E7%BB%8F%E6%B5%8E%E2%80%9C%E4%B8%A4%E4%B8%AA%E6%99%AF%E6%B0%94%E2%80%9D%E6%B6%88%E5%A4%B1%E5%92%8C%E2%80%9C%E6%96%B0%E5%B8%B8%E6%80%81%E2%80%9D%E5%A4%A9%E8%8A%B1%E6%9D%BF.html